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思想周报|教廷面对掩盖性侵丑闻指控;罗兴亚危机一周年

庄沐杨
2018-09-03 09:1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性侵丑闻持续发酵,教宗方济各有没有责任?

当地时间8月26日,《纽约时报》报道了前梵蒂冈驻美大使、大主教维加诺(Carlo Maria Viganò)对罗马教宗方济各一世的指控。维加诺用英文和意大利文写了一封长达十一页的信件,指称教宗方济各最晚在2013年就已经知道美国红衣主教麦卡里克(Theodore Edgar McCarrick)曾经遭受性侵指控——后者曾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任美国华盛顿总教区总主教,随后“荣休”。根据目前的报道,麦卡里克至少分别在1971年、1972年、1994年、2005年、2007年被指控性侵或性虐待,其中不少指控曾不了了之,也有以支付金钱和解收场的。但在今年7月,针对麦卡里克的指控再度掀起波澜,《纽约时报》更是在头版报道了麦卡里克的性侵丑闻,麦卡里克不得不辞去枢机主教职务,并被教廷勒令“忏悔”,以待最终的裁决。

曾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任美国华盛顿总教区总主教的麦卡里克出席2008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资料图片。(图片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官方网站,Andy Mettler 摄。)

根据维加诺的信件,梵蒂冈方面至少在2000年就知晓麦卡里克的罪行,但当时教廷高层“视而不见”,而后在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任上,麦卡里克终于得到制裁,被勒令退休,而对方济各的指控则是称方济各在明知麦卡里克遭遇性侵指控的情况下,依然撤销了对麦卡里克的制裁,此后麦卡里克俨然是方济各的心腹一般,在美国教区的人事任免上有着相当大的权力。按照维加诺的说法,教宗方济各应当对掩盖麦卡里克罪行一事承担责任,他呼吁方济各辞职。

信件一出,原本就饱受性侵丑闻的罗马教廷再度风雨飘摇,人在爱尔兰访问的方济各早先已经遭遇到来自当地部分教徒的抵制和控诉,不少爱尔兰基督徒也借教宗到访之际控诉当地教会内部存在的性犯罪。维加诺本人则在发出信件之后处于失联状态,但一石激起千层浪,维加诺的这封信不仅把教宗和梵蒂冈高层人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还被人为是揭露了教廷内部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内斗,并且考虑到罗马教廷的影响力,由此引发的关于基督教价值观念、性少数群体及其权益等社会议题也日渐发酵。

维加诺大主教被认为是教廷内部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此信既出,支持维加诺的声浪事实上也可以分成两派。一则是同为保守势力的教会人士,包括枢机主教伯克(Raymond Burke)就公开发声,称如果维加诺的指控属实,那么教宗理所应当辞职。与维加诺类似,伯克也是一名保守分子,他坚持所谓正统的婚姻观念,反对同性恋和堕胎。而他的盟友维加诺也长期是罗马教廷保守势力的代言人,但在2015年,方济各上任后不久,维加诺发现自己的权力被大幅度削减,与之相对的,则是方济各带给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新气象”——教廷似乎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处理着各种议题,这显然是对保守势力的沉重打击。因此,在诸如有教会背景的America Magazine等媒体上,质疑维加诺炮轰教宗的动机的观点也屡见不鲜。而另一种支持维加诺的声音,则并没有检讨维加诺在权力斗争上的心思,只是单纯地认为维加诺此举有助于更多人站出来,指控曾经对他们事实性犯罪的教会人士。《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Marc A. Thiessen就在上周撰文,称维加诺正在通过牺牲自己在教廷的前途来指控教廷对罪犯的包庇,现在是时候轮到其他教廷高层站出来表态了,他甚至称维加诺引起的轰动为一场可能到来的“宗教改革”。

教宗方济各本人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拒绝对维加诺的言论表态,他不置可否的态度显然不能让急于寻求真相的人们满意。针对维加诺的指控,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在这些意见中,最为典型的反驳无疑是说,维加诺此前也曾经包庇过明尼阿波利斯 - 圣路易斯教区的大主教John Nienstedt,作为梵蒂冈驻美大使,也是时任教宗在美国的全权代表,维加诺撤销了有关John Nienstedt的性侵案调查。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的专栏作家Michael Sean Winters则直言维加诺是一个“心怀不满的前雇员”,他因为政治斗争的失意,愤怒过头导致利令智昏。

目前教宗本人是否会迫于舆论压力而辞去职务仍未有定论。被解职并接受忏悔反省的麦卡里克如今杳无音讯,维加诺也在发出公开信后玩起了失踪,世界各地针对教会人士性侵的指控越来越多,通过一言不发和“内部途径”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看上去已经不是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了,那样只会激起越来越多人的愤怒。

缅甸罗兴亚危机一周年

在缅甸爆发罗兴亚人难民危机整整一年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8月28日向安理会通报了联合国方面针对罗兴亚难民危机的调查。此前,联合国方面已经公布了对罗兴亚难民危机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要求对缅甸方面的发动者、缅甸军方领导人提起上诉。古特雷斯在对安理会通报相关情况的时候,表示这份调查报告需要引起国际各界的重视,美国、瑞典和荷兰方面则开始呼吁国际社会加以干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海利(Nikki Haley)则表示,美国当局针对缅甸军方对罗兴亚人的行动也展开了调查,具体报告尚未出炉,但总体结论和联合国的报告相差不大,并称缅甸国防军是最大的凶手。

在联合国的调查报告中,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兰(Min Aung Hlaing)和其他五名将领被认为需要对人道主义危机负责。缅甸政府被指控称,在该国的若开邦、掸邦和克钦邦犯下了最为严重的罪行……The Conversation针对此次调查做了一篇报道,提到了缅甸方面由于担心遭遇极端势力的侵蚀,因而加紧了对罗兴亚人这一缅甸境内的穆斯林群体的管制,但这种针对所谓“恐怖主义”的打击很快演变成了一场赶尽杀绝的人道主义危机——仅仅在行动的第一个月,就“至少有6700名罗兴亚人在军事暴力事件中丧生,总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3000人。”而从2018年8月25日开始,逃离缅甸的罗兴亚人多达67万余人,孟加拉国当局则称,约有超过一百万名罗兴亚难民现在该国避难。据不完全统计,缅甸境内还有50-60万罗兴亚人,他们的处境相当危险。

缅甸政府方面对于联合国的调查报告也作出了回应,政府发言人佐泰(Zaw Htay)表示,缅甸当局对任何“侵犯人权的行动都是零容忍的”,并始终强调,缅甸军方对罗兴亚人之所以采取镇压行动,是因为的的确确遭到了来自罗兴亚人的安全威胁;此外,佐泰还称缅甸当局拒绝联合国调查团进驻该国,他们拒绝承认联合国公布的报告。缅甸驻联合国代表吴浩都双(U Hau Do Suan)则重申了和佐泰类似的立场,并质疑联合国报告不具备“客观、公正和诚意”。

包括敏昂兰在内的缅甸将领之前在Facebook上开设有个人账号,而作为对种族危机相关指控的回应,Facebook方面在上周一关停了敏昂兰等人的账号。而包括路透社和《卫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也在上周报道了缅甸军方在罗兴亚问题上的虚假宣传。报道显示,此前由缅甸军方推动出版的一本记录罗兴亚难民危机的书《缅甸政治与国防军》(Myanmar Politics and the Tatmadaw)中,一些照片被证实为造假。一些缅甸人认为,罗兴亚人其实是从孟加拉国流入缅甸的,而非真正的缅甸人。在这本书里,罗兴亚人也被称为“孟加拉人”,以强调他们的“非法移民”身份。但经过路透社等媒体的核对,至少有三张黑白照片其实是“颠倒黑白”的,其中一张显示,一名被认为是“孟加拉人”(罗兴亚人)的男子站在两具尸体旁边,作者称这是罗兴亚人残杀缅甸当地居民的证据,不曾想事实上这张照片是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独立战争时期,巴基斯坦军队残杀孟加拉人的佐证。对于质疑,佐泰和其他军方发言人都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表态。

The Conversation的报道中也提出了解决这场人道主义危机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要对缅甸军方加以制衡,这也引出了对昂山素季需要对此事承担何种责任的讨论。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Zeid Ra'ad al Hussein)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他对昂山素季在罗兴亚人危机中表现出的不作为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联合国的调查报告称,昂山素季的不作为和包庇,事实上纵容了军方的暴行,国际舆论对昂山素季的口诛笔伐也随之而来。尽管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方面表示对昂山素季的表彰是基于她过去的表现,不会因此次危机而撤销她的诺贝尔和平奖,但在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看来,昂山素季“本应辞职”(should have resign)。他表示,昂山素季本来大可以对军方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或者以辞职的方式作为应对,但她不仅没有尽可能地对抗军方,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为军方的行为背书,这在侯赛因看来是最不可理喻的。

而在联合国的调查报告公布之后,国际社会终于意识到了解决罗兴亚人危机的必要性,但在《大西洋月刊》看来,似乎各个国家依然没有准备好应对缅甸军方的种种作为。虽然包括孟加拉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都开始对缅甸施压,但缅甸方面拒绝承认联合国报告的举动又宣示着这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另类自信。而对于罗兴亚人来说,此时此刻,能够活下来大概比什么都重要,就像联合国报告中援引的一位幸存者说的那样,她说:“我很幸运,我只被三个男的强奸了。”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