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文化】剑阁县开展古柏保护工作侧记丨幽幽翠云廊 三百长程十万树

2023-07-28 14: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传家宝”代代相传的启示

剑阁县开展古柏保护工作侧记

梁元杰 朱斗峰

“剑阁古柏的保护经历了‘人管’‘法治’到‘文脉’相续,已深入人心,就像我们每个普通家庭会给后人留下‘传家宝’一样,我们要留下青山给后人!”2023年7月25日,剑阁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勇说。

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柏木资源丰富,2012年12月,四川省经济林协会授予剑阁县“四川柏木之乡”称号。根据2020年剑阁县古树名木普查,全县已认定古树名木8414株,居全省第二名,其中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7626株,居全省第一。

在全县8414株古树名木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树龄最长、分布最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是翠云廊蜀道古树,现存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

古柏保护施工现场( 梁元杰 摄,图片来源:广元日报)

“人管”:从历代官民“共管”到三级林长“共护”,每棵古树都没离开过“视线”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剑门关风景区全在我们的林区!”剑阁县国有林场剑门工区资源管护站站长肖大超今年55岁了,守护这片森林已28个年头。由于工作表现出色,2022年5月,他被评为四川省“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2023年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28年前的1995年11月,27岁的肖大超毅然决然地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来到剑阁县国有林场当起了护林员。父子两代人都是“职业”的森林守望者,也是一代又一代的“管柏”人。

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设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林长+监管员、网格员“林长制”。县级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林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林长;乡镇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林长,分管林业的乡镇科级领导任副林长;村(社区)由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林长。

母明生是剑门关镇志公寺社区网格员,也是辖内80余株古柏网格员。“我每天负责巡视志公寺到金牛道这条路上的古柏。”谈笑风生间,他已经对古树有了深厚的情感。

目前,翠云廊剑阁段内的古树全部设置三级“林长”,形成安全稳定的三级防护。县级林长2人,自然保护区林长1人,监管员、网格员共204人。这里的古树的“私人管家”目标一致却又分工不同,县级林长领导全县林长制工作,组织完成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预防和处置森林灾害,建立源头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林长负责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网格化管理,制止并配合查处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细化网格化管理措施,做好灾害预防和处置相关工作。监管员和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护,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责任区内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等情况。

翠云廊古柏(刘新亮 摄,图片来源:剑阁文旅)

“法治”:从官道植“官树”到建章保护,每棵古树都有“法”护身

剑阁蜀道上的古树由历朝历代官方主持栽植,其中可考的包括“张飞柏”等。历史考证,在金牛道开通后的2300余年时间里,这条官道上的一草一木一石均受到历代王朝的严格保护。“皇柏”中的“皇”,可理解为“国家”“政府”以及“巨大”之意。由此可以看出,翠云廊古柏被称为“皇柏”和“张飞柏”,表示这是官办的身份。

据张智勇介绍,蜀道沿线史料可考证的植(树)柏活动有6次,民间传说有2次。据1994年《剑阁历史年表》记载:“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李璧……整修官道,两旁植树(就已经达到)10万株”。

所以,剑阁蜀道古柏的“皇”家身份就决定了保护管理会沿袭。据考证: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李璧颁发了对驿道栽植柏树“官民相禁剪伐”命令。从清代诗人张问陶《剑州官道古松歌》及俞陛云《翠云廊歌》也可知,至少在乾隆中晚期和光绪晚期,当时剑州就为每棵皇柏悬挂了书有“官”字的木牌,而可考证到明确成文的“法规”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当时四川省政府就发布训令,要求剑阁县政府严加保护驿道古柏,并对每棵古柏要“依序编号,列为专案,并列册备查,以备县长交接”。

《剑阁县林业志》记载:“光绪末年,白龙鼓楼铺贾姓大财主砍皇柏一株,被官府捉拿入狱罚银500两,羞愤而死。”据记载,仅民国时期,办理损坏古柏案件就达21件。

2004年以来,剑阁县先后4次立法对翠云廊古柏进行保护,制定了《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目前,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已经印发,古柏保护进入了正规化、法治化轨道。剑阁县人民法院成立了“驿道古柏保护司法服务站”,县检察院成立了“剑阁古柏资源保护检察工作站”,认真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生存环境专项行动。

剑阁县积极推动蜀道古柏沿线的司法合作,构建四市五地“司法合作、区域同管、县乡共治”的司法监督机制。

翠云廊——三百里程十万树(剑阁县委宣传部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文脉”:从“离任交接”到保护“文脉”,将古柏“传家”给后人已深入骨髓。

“编号51082300706,科属柏科柏木属,树龄2300年,高27米,胸径1.17米,保护等级一级……”2020年8月31日,上任剑阁县县长张世忠手拿移交清单,向新任县长范为民移交了蜀道翠云廊剑阁段共计7803株古树。

剑阁县传承“官员离任交接”历史惯例,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古柏“离任交接”制度,明确在换届和工作变动时,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及县林业局局长、乡镇林业站站长、村级护林员均需签订离任交接书,将古树名木数量、生长情况等内容纳入离任交接和审计范畴。

党的十八大以来,剑阁县已完成县长离任交接2次,乡(镇)长离任交接20余次,各级党政负责人心铭托付、不辱使命,用心用情守护一片绝美秀丽的“茂盛苍翠”。官员在任时把“传家宝”保护好,离任时把“传家宝”交接好,已成为剑阁的传统。该县传承了“点窝登记”制度,对古柏进行了全面挂牌保护。20世纪50年代至2017年,先后进行3次普查挂牌。2019年,再次进行挂牌保护。实行“一树一档”,针对GPS坐标、树高、冠幅、胸径、树龄等,都建立了图文电子信息档案。该县还坚持“辨症施治”原则,对古柏科学复壮救护。已累计整合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对全县境内古柏砌石填土3500余株,白蚁防治1800余株,支撑加固337株,复壮救护247株,围栏保护174株,安装防撞警示标识86株。

2020年8月31日,在剑阁县举行的古柏保护行政首长离任交接仪式上,离任县长向新任县长移交了7803株古柏树(图片来源:剑阁文旅)

剑阁县还建立认养机制,依托第三方专业力量完成认养运营平台建设,募集社会资金参与古柏保护工作,让蜀道古柏在“私人订制”的保护环境中健康生长,目前已募集社会资金50万元。该县还投入资金30万元为古柏购买了健康保险。

如今,翠云廊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剑门关风景区的重要名片和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多次来翠云廊拍摄风光片,四川电视台曾拍摄系列片《剑门蜀道翠云长廊》,其解说词优美动人,国内影视界人士相继拍摄了《高山下的花环》《大进军》《三国演义》等10余部影视作品,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探索与发现》《地理中国》等栏目组专程拍摄蜀道翠云廊古柏。国内著名画家刘文西、高翔、赵振川、崔振宽、岑学恭等20余人到翠云廊写生。著名影星孙道临来翠云廊采风。著名文学家、诗人郭沫若,美学家王朝闻,作家贾平凹、白航、唐大同等来此撰写诗作。

翠云廊翠嶂丹崖、云帔月幔,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剑阁人民的“传家宝”将在悉心保护中代代相传。

蜀道古柏(刘新亮 摄,图片来源:剑阁文旅)

延伸阅读

幽幽翠云廊 三百长程十万树

金牛古道翠云廊(轩视界/罗韵希)

一条翠云廊 为何这么牛?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

——清·乔钵《翠云廊》

翠云廊,又称“皇柏大道”,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位于四川北部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秦岭以南。

翠云廊,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的剑门关为中心,分为西北南三段。沿金牛古道(部分与今国道108线重合)连绵数百里,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

翠云廊108国道段(轩视界/周乐天)

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

翠云廊,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古蜀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是以险著称的金牛道之剑门蜀道的一段。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广元剑阁剑门关(唐彪 摄)

翠云廊,沿途古柏参天,蓊郁苍翠,是由万株苍翠挺拔的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活化石”,堪与“罗马古道”媲美。

梓潼是翠云廊南大门,七曲山大庙柏树参天(静山色光 摄)

翠云廊,历经千年沧桑,绿意不减。据统计,剑门蜀道翠云廊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

没有古蜀道 就无翠云廊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三千里蜀道,是穿越古今的一部史诗。历史上翠云廊的形成与金牛古道紧密相关。翠云廊是随着金牛古道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金牛古道就没有翠云廊。

金牛道拦马墙(周乐天 摄)

关于古蜀道

广义: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包括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全长约1000余公里。

狭义: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3000多万年前的地质运动让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龙门山、大巴山等大山脉,被环绕其间的四川盆地因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造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但也让这里与外界有了峻岭阻隔。

剑门关位于广元剑阁大剑山的缺口处,为蜀道第一雄关(苏碧群 摄)

于是,蜀地先民建造了一条总长一千余公里的古代交通基础设施,统称为“蜀道”。这条小路历经风云沧桑,串起了三千多年改造自然、沟通往来的历史。

古蜀道分布示意图

“猿猱难攀之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初的蜀道多以栈道为主,行走在悬崖峭壁之上,狭窄逼仄、步步惊心……

剑门关鸟道,猿猱道,明月峡栈道等,都莫不过如此,难怪诗仙李白何发出蜀道之难的感叹。

广元剑门关古栈道(都都猫 摄)

随着南北往来频繁,铁器等工具革新,人们开始利用山体修凿宽阔的石板路,才有了后来的翠云廊。从“凿山铺道”到“凿石问路”,古蜀道历经多次翻修和改道却从未埋没,一如它的建造者和来往的人流一般生生不息。

关于金牛道

咽喉要津之道,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八》

相传在战国年间,秦惠文王欲南征巴蜀,但苦于秦蜀两地之间有秦岭和大巴山横亘其中,于是使计赠送蜀王几头“会产黄金”的石牛,贪财的蜀王派大力士开山辟路迎回石牛,却没想到对方日后顺着这条路攻入蜀地。

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蜀道。自那以后,蜀道便常常出现在古代战争的描述中,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翠云廊翠云峰(轩视界/刘乾坤)

一条翠云廊 千年种植史

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 清·乔钵《翠云廊》

因为乔钵的《翠云廊》这首诗,一段古老的金牛道从此就拥有了诗情画意。而现在的翠云廊,综合史料和传说记载,实际上是经过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种植,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第一次

秦朝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嬴政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的道路,并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松柏,所谓“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以此彰显天子威严。

悠悠古道,道不尽千古风流(周乐天 摄)

第二次

汉代

包括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也大量地植树,为以后逐鹿中原做准备,这才有了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时曾修缮官道,并于路旁广栽柏树。后人缅怀张飞,也将此地的柏树称为“张飞柏”。这次规模较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现在很多传说都与此事相关。

第三次

东晋

由于当时道教风行一时,各地纷纷种植“风水树”,而蜀地又是道教发源地,自然是趋之若鹜,故而又一次大规模地植树。

千年古柏,古道幽深,穿越古今(汪秉宁 摄)

第四次

北周

南北朝北周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计算道路里程,就在路两边垒土堆,每隔一里作为标记。土堆会被雨水冲散,就改为一里栽一棵树,金牛古道又迎来了规模浩大的植树季。

第五次

唐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川南荔枝,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朝廷又一次在翠云廊原有基础上进行补栽,此时的翠云廊已“粗”具规模。

古蜀道旁,昭化古城天雄关遗址(汪秉宁 摄)

第六次

宋代

宋仁宗诏令:“自凤州(今陕西宝鸡陕西凤县)至利州(今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又是一次盛况空前的植树运动,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七次

明朝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广西人李璧出任剑阁知州,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现翠云廊景区内还保存有李壁祠堂,可见后人对其功绩的认可。

幽幽翠云廊 绿色发展史

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

——唐 ·李商隐《翠云廊》

“帅大柏”是翠云廊大柏树湾中的特大柏树之一(轩视界/黄茜 摄)

幽幽翠云廊,跨越上千年,苍翠如往昔。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的翠云廊,以另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质,浸润出千年历史的“绿色”印记。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剑阁县沿袭古制接力保护,继承和发扬“官员离任交接”历史惯例,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之一。

翠云廊上“先主柏”(轩视界/罗晓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已完成2次县长离任交接和20余次乡(镇)长离任交接。“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植柏护柏”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翠云廊,现在还可以看到皇柏、剑阁柏、夫妻柏、先主柏、阿斗柏等充满传奇的千年古柏。这些巨柏遮天蔽日,大得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俨然就是一派亭亭如盖、独木成林的景象。

翠云廊景区的“夫妻柏”(轩视界/黄茜)

漫步在阳光斑驳的翠云廊古蜀道,两旁苍翠的古柏,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沧桑。在弯急坡陡处设置的拦马墙,还透露着昔日战马嘶鸣、车轮滚滚的盛况。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阵阵晚风掠过树梢,千百棵古柏发出轰鸣的涛声,岁月如斯,唯千年古柏长青......

(来源:四川画报)

来源:《广元日报》2023年7月27日第3版 四川画报

作者:梁元杰 朱斗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