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安三万里,盛唐不止高适李白

2023-07-27 15: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热映的《长安三万里》,虽然主人公是高适和李白,其实里面还出现了不少当时的著名诗人,比如杜甫、王维、崔颢、王昌龄、岑参等等。他们各有所长,尽倾才华,体现的是一个辉煌灿烂的盛唐文学大时代。

以下内容节选自胡小石《中国文学史讲稿》

第二期 盛唐文学

唐代固有的文学到了此时,才一齐正式成立。略比于从前汉武帝时代。实为唐朝文学的最高顶点。

让我们假设一种走路的比喻,来说明此代文学的趋势,当更得到一种明了的观念。

先从初唐讲起吧:那种雕琢藻绘的姿态,若以境界而论,倒像琼楼玉宇,深闺重闼。我们试读宫体与律诗,仿佛在闺阁中拜见满身珠翠的千金小姐一般。到了盛唐他们经不惯房帏的掩闭,于是走到康庄大道,乘着高车驷马,尽驰骋之能事。后来谁不佩服李、杜二公之诗境壮阔,旁若无人呢!可惜大路虽宽,现已被人走过,于是另外又有一些人,觉得深闺太拘,而康衢又太阔,反不如桓盘于花园果囿,优游卒岁;或竟至往来于鸟道羊肠,铤而走险。前者是大历十子,后者乃元和诸公。这岂不是中唐的一幅绝妙写照吗?在中唐时期另外有一班人,因为无论大路小径,坦途险道,都已被人走尽,他们不得不再觅他种方向,不得已拣择一块旷野平原,信步盘旋,这就是妇孺都解的元白诗所到的境界。凡是真正特立杰出之人物,决不屑走人家已走过之旧路。先是走窄路,渐走到宽路,又转到窄路,又跑到宽路,但是不幸而陆地上的路都已有人迹之时,于是不得不舍陆而涉水,舍车而乘舟了。到了晚唐五代,大家觉得好诗已被前人做得差不多了,所谓“诗余”之词,乃不得不应运而生,这正犹如一般人颇以陆行为厌倦而另寻水路一般。

开元、天宝之际,可说是唐代极盛的时期,也可说是唐代极衰的时期。无论极盛极衰,都是为不朽的作品造种种机会。前章早已说过,唐代文学之发展,与当时科举颇有关系。因科举而使唐代的诗人激增,虽说不是唯一的原因,却是最大的原因。且将开元、天宝两榜进士的名单节抄如后:

甲、开元中进士之兼为诗人者,计有:

张子容 李昂 王冷然 刘慎虚 王湾 崔颢 祖咏 储光羲 崔国辅 卢象 綦母潜 王昌龄 常建 贺兰进明 陶翰 王维 薛据 刘长卿 阎防 梁肃 李华 萧颖士 邹象先 李颀 张諲 薛维翰 万楚 葛万 丁仙芝

乙、天宝中进士之兼为诗人者,计有:

岑参 张谓 杨贲 包何 包佶 李嘉祐 钱起 鲍防 张继 元结 郎士元 皇甫冉 皇甫曾 刘湾

我们看完上表,所得结论有二:

(一)进士中尽有大诗人在内,如王维、李颀、储光羲、崔颢、钱起,等等。

(二)再从表外去一想,如与王维齐名而又为王所佩服之孟浩然,他的名字并不见于此表中。至若世人所盛称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也是榜上无名。李白功名心虽淡,而杜甫则屡试不第。于此可见科举虽可以开通风气,然有少数杰出之士,决不为风气所囿而埋没其独立的志趣。我们可以断定说,科举可得人才,而未必能得天才。

除了诗人的数量当此时较为激增以外,还有几种特点:

(一)各极所长 前乎此的诗风,如初唐诗人所表现的,论形式则以七古与五律为最多,谈内容则多描写宫闺情绪。他们的面貌,大抵相似,还没有专门擅长某种体制的诗人出现。到了此时,风气较前不同。各个诗人,就其性之所近,对于各种体制,都有特殊的专长,至于做到各体皆美的诗人,仍极少,因为天才实均有所偏至的缘故。

论到五古,李白不能不首屈一指,储光羲亦可称为大家。七古与歌行,仍然推太白为第一人,如李颀、岑参、高适辈,亦属此中能手。再说近体诗吧,王维、孟浩然的五律,实能出色当行。崔颢、王维与李颀的七律,委实令人难及。善于五绝的除王维外,还有裴迪等人。善于七绝的,更不能不推李白与王昌龄及王之涣呢。他们中间还有一个怪杰,几于各体皆备,而且各体皆好的,舍了杜甫还有谁呵!

(二)题材繁复 初唐诗人,承袭六朝以来遗风,诗的境界更加狭碍,所以他们描写的对象,每每为宫闺所拘囿。到了盛唐的诗人,取材便开展得多了。此时不惟内容改变,即声调亦多与以前不同,如作歌行并不用律调,他们的分派,如太白东川之诗,每多参入玄理,前者更杂以神仙家之言。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极负盛名。还有一个田园诗人储光羲。至若岑参与高适,最长于边塞之作。临到杜甫,更好于诗中大发其议论,实为诗之散文化的鼻祖,他又以诗记载时事,所以后人把他叫作“诗史”。

(三)学古途广 文学最后的目的是创造,而最初总不出于模仿,尤其是在重视师承的古代诗人。他们的诗出于从前某家,其中每有线索可寻。初唐诗人所取法的古人,寥寥无几,而且限定极出名的诗人,才用来做模范。如建安正始的诗人,除陈子昂仿阮嗣宗的《咏怀诗》外,简直没有被唐初的诗人学步的资格。到了盛唐,他们作诗的题材既阔大,所以被模仿的古诗人的时代也延长,数量也加增。而且在当时,或以后不大为人所重视的诗人,也被此时人用来奉为圭臬,且发扬而光大之。如陶渊明与鲍照,前者的诗入文选的只八首,而后者又被人惋惜为“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曹操诗且被《诗品》列入下品,在齐、梁时学阮籍的,只有一个江文通。大谢虽称雄一时,然其诗颇难作,而且难懂,从前学他的也不见多。到了盛唐时,差不多自建安以后的,无论有名无名的诗人,都有被他们学步的资格,而且有时故意检取当时不为人所注意的诗人而取法之。推移时尚,以造成一种风尚。以下略举盛唐人学古之一斑。

杜工部之五古,当以《北征》《咏怀》和《三吏》《三别》为主,其得力处为曹操之《薤露行》与《苦寒行》,以及蔡琰之《悲愤诗》,实为杜诗所自出。至其五律,当以《秦州杂诗》为主,那些诗的渊源,是从庾子山的《感怀诗》二十七首出来的。(唐初未尝没有学庾子山的,但只取其浓艳而遗其感慨之处,惟杜工部不如此。)他的山水诗兼学大谢、小谢,颇能得灵运之雄厚而兼玄晖之明秀。次如李太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很可看出他从建安曹、刘直学到阮嗣宗的《咏怀》。他的山水诗又学谢朓。至于他的《蜀道难》《远别离》等与李东川之《杂兴诗》,则皆学鲍照之《行路难》。还有学陶渊明与二谢,尤其是小谢而为山水诗的,便是王维与孟浩然。学陶渊明的农家诗而喜咏田园的,便是储光羲。唐代学陶的还有几人,但以储氏为最肖。其他诗人,均各有其师承,以上不过略举数例而已。

于此可见他们学古的途径之广。齐、梁以来,被湮没的诗人与诗风,于此尽皆复活起来,而且真正的唐诗,亦于此时方能算正式出现。

《中国文学史讲稿》

胡小石 著

豆瓣评分:9.2

《经典常谈》

朱自清著

豆瓣评分:9.0

《经典常谈》

朱自清著

原标题:《长安三万里,盛唐不止高适李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