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智库动态 |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城市吸引力比较研究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城市吸引力比较研究
前滩综研专报与简报研究室整理
图1 刊登于2023年6月27日《全球智库动态》研究报告(2023年卷第120期)的原文截图
亚洲对话常常因一场争论而活跃起来,即哪座城市更胜一筹:中国香港还是新加坡?两者都是国际金融、贸易和旅游的枢纽,都吸引了最聪明的专业人士,都有着显著国际影响力……本文将从吸引投资、绿色金融和人才招引等角度比较研究这两座城市的吸引力。
吸引跨国公司方面并驾齐驱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两座城市在吸引跨国公司设立亚太总部方面都颇具竞争力,具体表现在地区影响力、金融与技术领域的可扩展性、人才可用性、住宅和办公租金等。
图2 2021年有500家中方客户企业将总部迁往新加坡(网络配图)
新加坡中央商务区(CBD)的租金比中国香港便宜。例如,新加坡的甲级写字楼租金在2020年下降10%后出现反弹,目前正接近10年来的历史高位。但这仍远低于中国香港中环的甲级写字楼租金,后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高水平,甚至在中国香港租金价格历经“深度调整”之后,租金依然高于新加坡CBD约40%。
尽管中国香港中央商务区的写字楼租金较高,但其他区域的租金远低于CBD的租金。中国香港东区的租金比中环低55%-65%,九龙东的租金则低67%-75%;而新加坡甲级租金与乙级租金之间的差距为20%-30%。除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分散式替代方案外,中国香港还拥有更多元化的商业区,全市甲级写字楼总数的1/3位于各个区域。
目前,新加坡近80%的办公空间位于CBD。随着新加坡政府在CBD以外提供更多商业用地,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占地139万平方米的裕廊湖区,后者将规划成市中心以外最大的综合商业区。2023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上半年政府售地计划,推出占地6.8万平方米的大型混合用途场地,潜在产出约15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是2016年以来新加坡最大的售地计划。
尽管两座城市在金融和科技等领域都有深厚的人才储备,但高昂的住宅租金依然可能成为重大挑战。新加坡的住宅租金在2022年第4季度同比增长了30%,自2019年以来总体增长了44%。与此相对的,由于长期旅行限制和大量外籍人士离开导致住房需求疲软,中国香港的租金在2022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6%,自2019年以来整体下降8%。因此,两座城市之间的住宅租金差距,从2018年的82%缩小到2022年的12%。新加坡的住宅租金,预计很快会超过中国香港九龙和新界等地区。
全球比较平台“Versus”结合2023年发布的数据,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就宏观经济、生活质量、交通出行、常住人口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综合各指标来看,两城各有优势,难分伯仲。
(资料来源:全球比较平台“Versus”)
综上所述,两座城市都有明确的定位,但价值主张略有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它们都是通往亚洲的门户;都在不同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新加坡在科技行业发力,中国香港则在金融行业具备优势。对于覆盖整个亚洲的公司而言,很少会选择一个地点而排除另一个地点。
绿色金融的比拼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2月发布的2023年度财政预算中,均关注了“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这一主题,旨在实施支持经济增长、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不过,新加坡侧重于社会福利与包容性社会,而中国香港则宣布了促进绿色经济的相关举措。如今,中国香港已超越新加坡成为绿色金融中心(Green Finance Hub)。
图3 中国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地之一,截至2020年底,共发行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网络配图)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新交所(SGX)拥有亚洲最大的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债券上市规模,新加坡得以保持其投资优势。然而,新加坡现在重点关注疫后复苏,这需要从社会角度解决通胀上升和保护公民的问题。这个城邦国家关注福利问题,从社会包容、陪产假一体化到生育率下降,乃至人口老龄化。因此,新加坡的绿色转型目前已被搁置一旁,甚至至今未对“碳税”发表任何评论。
中国香港一直积极推动前沿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积极探索新概念和新技术,以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透明度和安全性。考虑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香港制定了实现绿色金融目标的“清晰路线图”。政府于2023年2月以4%的利率,出售了价值1亿美元的365天代币化绿色债券。在这种特殊的金融资产中,债券实际权益在结算时记录在私人区块链网络中代币化证券账户上。这是全球政府发行的第一只代币化绿色债券,标志着可持续金融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中国香港还宣布了4项额外的目标:
——以多种货币发行价值57.5亿美元政府绿色债券。
——根据2021年启动的为期3年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补助计划发放补助金,为符合条件的发债及外部评审服务支出提供补助支持。
——启动绿色科技基金,用于研发项目。
——引入国际碳交易市场,交易自愿碳信用额度。
中国香港加强基础设施和支持可持续金融科技的努力,符合中国香港作为大中华区离岸金融中心的传统优势。
亚洲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市场,有足够的资金同时支持至少两个大型金融中心,不需要一个压倒另一个。然而,英国金融市场专家阿德里安·默多克(Adrian Murdoch)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这两个中心之间争夺金融主导地位的斗争,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去,但至少目前,中国香港似乎处于领先地位。”
“抢人大战”各有奇招
尽管媒体常常聚焦新加坡与中国香港之间的“抢人大战”,但两地的人才政策不尽相同。
图4 2022年10月,中国香港发布《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抢企业”“抢人才”两大计划成为关注焦点(网络图片)
新加坡采取更审慎严苛的人才引入政策。新加坡在疫情期间限制持有工作签证的外国人入境,2021年吸引金融人才、高管等高级工作签证(EP)持有者人数为2010年以来最低。2022年9月,EP申请门槛被抬高。政府亦改革就业准证制度,推出积分制审核标准。
中国香港则提出多项营商与人才签证优惠措施,在全球范围“抢企业,抢人才”。2022年底,中国香港大幅放宽了人才签证政策。例如,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配额限制,取消“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需先找到工作的申请门槛。
专栏1 中国香港人才引进政策汇总
1.一般就业政策:不限配额;不限行业。2022年施政报告变化:成立“人才服务窗口”。
2.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不限配额;不限行业。2022年施政报告变化:直接申请,无需证明本地招聘困难。
3.优秀人才入境计划:2021年时限定配额4000;不限行业。2022年施政报告变化:取消配额。
4.科技人才入境计划:2018年6月25日起接受申请,首年度1000人,而后无限制;限定科技行业。2022年施政报告变化:撤销聘用本地雇员的要求;配额有效期由一年延至两年;增加科技行业范畴。
5.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安排:不限配额;不限行业。2022年施政报告变化:逗留期限由一年延至两年;扩展至本港大学的大湾区校园。
6.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2022年新计划):过去1年年薪逾250万港币或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近5年内累积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者不限配额;近5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未符合工作经验者限额10000名;不限行业。
两座城市都对争夺高端人才保有野心。新加坡2022年9月率先推出“海外专才”(ONE PASS),让高级人才能在还没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在新加坡居留;中国香港也针对全球TOP100大学毕业生,设立了“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专栏2 新加坡人才引进政策汇总
1.高级工作准证EP:不限配额;不限行业;可携带配偶、子女或父母;申请工作签证才可工作;有效期为2年。近期变化:2022年9月1日起,最低月薪要求由4500新加坡元升至5000新加坡元;金融行业最低月薪由5000新加坡元升至5500新加坡元;2023年9月1日起,引入“互补专才评估架构积分制度”。
2.创业准证EntrePass:不限配额;限定风投支持或者拥有科技创新技术行业;可携带配偶、子女或父母;申请工作签证才可工作;有效期为1年。近期变化:无。
3.个人化就业准证PEP:不限配额;不限行业;
可携带配偶、子女或父母;申请工作签证才可工作;6个月内未工作PEP将被取消;有效期为3年。近期变化:2023年9月1日起,最低月薪将升至22500新币。
4.科技准证PEP:配额限500;限定科技行业;
可携带配偶、子女或父母;申请工作签证才可工作;有效期为2年。近期变化:无。
5.顶级专才准证ONE Pass:不限配额;不限行业;可携带配偶、子女或父母;配偶可通过人力部签发的同意书工作;有效期为5年。近期变化:2023年1月1日开始接受申请。
注:本文由前滩综研根据原文整理,本公众号推送时略有修改,文中观点不代表本院看法
来源:
英国“城市监测”(City Monitor)官网 https://citymonitor.ai/
新加坡《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官网 https://www.businesstimes.com.sg/
中国香港《端传媒》(Theinitium)官网 https://campaign.theinitium.com/
采编:朱子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