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爆料!潜江小龙虾的“前世今生”

2023-07-25 17: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龙虾成了很多潜江人迎接盛夏的一种仪式,仿佛只有吃过了麻辣鲜香的小龙虾,热辣美好的夏天才真的到来。这种仪式感让潜江人对夏天多了一份期待和热爱。

这份仪式感是从何时种在潜江人心里?潜江与小龙虾又在什么时候链接起这份缘分呢?一起来了解小龙虾与潜江千里“姻缘”。

潜江小龙虾的前世今生

从“人人喊打”到“称霸餐桌”

小龙虾其实并不是中国的“土特产”,《四库全书》和《本草纲目》里从未出现过小龙虾的身影,现在大家在潜江吃到的小龙虾,一般指的是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洲。

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被日本引入,欲将小龙虾幼体培养为牛蛙饵料,后被日本带入中国。

图/郑越涛 陈威霖 摄

凭借强大的适应能力,小龙虾很快打败了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这四个中国土著小龙虾,开始沿着长江中下游攻城拔寨,遍布江浙沪、湖北湖南等地,但那时人们还只是将它当做“庄稼之害”处理。

图/陈威霖 摄

直到20世纪80年代,小龙虾才进入中国人的食谱中。而潜江跟小龙虾的缘分更是不浅!《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就曾说道:“上世纪80年代的湖北潜江,油田家属们最早开始炒制小龙虾。”而湖北省内的吃货们若是想去潜江吃虾,都会特意强调“江汉油田”四个字。

图/侯树洋 摄

小龙虾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潜江人率先尝新,与小龙虾结下美食之缘。敢吃敢养,吃出了一个鲜活红火的“小龙虾”大产业。

潜江出了个会吃小龙虾的男人

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的“红色风暴”

在小龙虾产业中,小龙虾已经发展出多种口味以及吃法,但油焖大虾依旧食客们夏天夜宵桌上难忘的初心。

图/郑越涛 摄

这道名菜的起源地,就是潜江城里一个叫五七的小地方。

1998年,五七油田附近一家毫不起眼的大排档上,李代军把妻子做油焖仔鸡的方法“嫁接”到小龙虾身上,成功做出油焖大虾。红彤彤、油汪汪的“油焖大虾”一出,迅速风靡湖北餐饮界。

随着潜江小龙虾的爆火,油焖大虾更是爬出潜江、爬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油焖大虾发展到今天的火爆程度,是我始料未及的。”李代军感慨,现如今小龙虾产业蓬勃的发展势头令他震惊又欣喜。

图/潜江油焖大虾创始人 李代军

今年,潜江油焖大虾的创始人李代军在(武汉)汉阳那边开了第一家传承店。

“我的使命就是守住这一味正宗的“潜江油焖大虾”,让“小李子”成为人们舌尖上永不流失的味道。当有人回潜江、回五七吃油焖大虾,告诉我还是当年那个味,我就心满意足了。”李代军说。

小小龙虾大产业

激活发展新“钱”景

图/陈威霖 摄

潜江市地势低平,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水稻土土类多分布在低湿、滨湖地带,主要发育于湖积母质形成的沼泽土,常年积水,为小龙虾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 2001 年开始,潜江市成功探索发明“虾稻连作” 模式,开展稻田养虾,后又发展为“虾稻共作”模式。

“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下,虾与稻共生共长,减肥50%以上、减药70%以上,实现亩平产虾170公斤以上,水稻600公斤,亩平纯收入5000元左右。

图/陈威霖 摄

目前,潜江小龙虾养殖面积达50 万亩,年产量 10万吨;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欧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创汇额达3亿美元;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10多年位居全省、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潜江龙虾”品牌价值为350.8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品牌价值增长21.4%,连续5年登顶行业榜首。并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潜江小龙虾品牌越擦越亮,也带动文旅产业的高速发展。

今年5月,潜江市旅游业交出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潜江火车站“五一”假期5天旅客发送量为52638人次,比去年增长278.4%,龙虾节期间到访游客也创历年之最,生态龙虾城各家龙虾主题餐馆客流量“爆棚”,餐饮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全市酒店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5%。

目前,潜江市以虾为“媒”,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推进文旅、农旅、体旅、教旅融合发展,推出了一批龙虾主题旅游景点,打造了一批以亲子教育、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出“1+1>2”的效果。

从声名狼藉的入侵物种

到湖北水产中

最“活色生香”的一种

小龙虾与潜江的

“姻缘”真是奇妙万分

原标题:《爆料!潜江小龙虾的“前世今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