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5后川妹子用金子、宝石作画爆火:中国还有这么美的艺术
10年来,85后四川艺术家莲羊,
苦心钻研着一门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岩彩。
在她的努力下,这项在宋朝后几乎没落、
被误认为源于日本的中华传统艺术,
不仅重获新生,
更受到国内95后、00后追捧,
绘画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爆火,观看量破两千万。
▲
莲羊作品《花冠小仙·初雪》
▲
莲羊作品《追随》、《扎基拉姆7》、《药师琉璃光如来》
她前往西藏、龟兹等地考察,
研究被遗忘的中华传统色,
磨碎宝石、碾碎金子作画。
作品色彩饱和度高,还带有银河般的矿物细闪,
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当代的“新国风”。
笔下的“小仙”、“财神”、“龙女”
常在草稿阶段就被藏家预定。
一条采访了莲羊,
与她聊了聊岩彩艺术的魅力与最新的创作。
编辑:宋 爽
责编:朱玉茹
▲
岩彩艺术家莲羊
今年是我钻研岩彩的第十年。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许多年轻人对我说,“莲羊,因为你,我才知道中国有这么美的艺术,原来中国画也有如此美妙的色彩”,能够将中国流失的传统艺术重新发扬光大,是最令我满足的事。
我从小就对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两三岁的时候看到古装剧里的人物,或是挂历上的龙凤牡丹,就会抢过妈妈的画笔,在墙上和空白的衣服上照着它们乱涂乱画。
▲
学习数码艺术,却被岩彩这一传统手艺吸引
后来大学进了央美,学的是数码,就把水墨画结合PS创作一些作品。早期主题以龙为主,作品还在俄罗斯、日本参展,网络上就给我起了个名字叫“最年轻的造龙师”。
▲
龙之东华,45.5×65.2cm,岩彩,2018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
那时的我和大众一样,一想到中国画,就是黑白的水墨画。直到2013年,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一幅色彩艳丽的画,立刻就被吸引了。画的是一只猫,颜色好丰富好漂亮,很东方,又像油画,又像壁画。
▲
莲羊在画室作画
我联系上画家,才知道这是以宝石为颜料的岩彩画。原来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在用宝石作画,像是大家熟悉的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应用了大量天然矿石,如青金石、孔雀石、赤铁矿、黄金等等。
这些矿石中的色彩,加上植物、瓷器的颜色,从天地万物的本源中获取,构成了中国的传统色体系。但由于我们较少应用传统色,它们逐渐消失在了现代人的视野中。
为了溯源传统色,我辞掉了当时稳定的文职工作,一路来到敦煌、龟兹、西藏、台湾考察岩彩与矿石。
朱砂,也叫辰砂,画出来是漂亮的正红色。它太珍贵,杂质多,提纯非常麻烦,因此价格昂贵。
蓝色的青金石,最早是由丝绸之路从阿富汗带来中国的。《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山水,就是用了这种矿石。
孔雀石,是明亮的绿色,跟暖色调的基底对比强烈。
岩彩虽起源于中国,但在宋朝后逐渐没落、流失了,反而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日本的艺术。加上当时国内的岩彩研究多为文字和图片,很多资料都不齐全,我决定向外寻找。
▲
追随,65.2×53cm,岩彩,2021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
2017年,我辞掉所有工作、退掉房子、离开住了10年的北京,前往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进修,一待就是5年。那时候一位日本的美术史老教授告诉我,我们千年前渡海去你们那学习岩彩,现在你又渡海过来向我们学习,这才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学成后,选择回到北京。我租了个工作室,成天闭门不出,一整天就是画画。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告诉大家,岩彩是中国的艺术。
▲
岩彩需把宝石磨碎才能调颜料
2017年,我辞掉所有工作、退掉房子、离开住了10年的北京,前往日本多摩美术大学进修,一待就是5年。那时候一位日本的美术史老教授告诉我,我们千年前渡海去你们那学习岩彩,现在你又渡海过来向我们学习,这才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学成后,选择回到北京。我租了个工作室,成天闭门不出,一整天就是画画。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告诉大家,岩彩是中国的艺术。
▲
岩彩需把宝石磨碎才能调颜料
岩彩画简单一点说,你就把它理解成“把千年前的壁画变成架上艺术”。
创作的过程非常慢,去到山里或者矿区,从采矿开始,选自己喜欢的矿石磨成颜料,然后用动物的皮和骨头熬胶、调胶。
颜料基本都是矿物和宝石,本身就有重量,所以画布得要有木板支撑,要选择不容易开裂,又有延展性的,比如杉木板。
裱上我们复原的唐代麻纸,这种纸是浅黄色的,首先用贝壳研磨成粉,把纸涂白。每一道工序都完成了以后,才能开始作画。
▲
层层堆叠的作画手法
上色过程是层层堆叠的,它不像一般颜料可以用黄色加红色调成橘色,因为蓝宝石加黄宝石不会变成绿宝石,反而会很脏。所以当我们需要绿色的时候,可以先薄涂一层黄色,干了以后再涂蓝色,视觉看上去就是绿色。
▲
用浅浮雕、金箔凸显层次
通常,我们越画越厚,宝石堆叠后会有立体感,上面再用浅浮雕、金箔去凸显层次。观赏它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去观察,才能看到它的色彩构成、闪光、质感。
▲
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察岩彩画
在现代岩彩画中,矿石的粗颗粒肉眼可见,有很多棱角,灯光一上去,会形成星河一样的效果,很有视觉冲击力。
▲
《花冠小仙之三月樱》
我一直说,岩彩就像是一种修行。一不小心可能温度湿度不对,画就裂开了,或者胶就臭了,非常需要耐住性子。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的年产量挺低的,一年只能出来十几张。因此每个系列一上线,大家立马疯抢。藏家以90后为主,现在95后变多了,都特别喜欢这种既传统又当代的“新国风”。
▲
《扎基拉姆8》
《扎基拉姆》系列,画的是西藏的女财神。她是中国唯一的女财神,据说特别灵验。
当时我去西藏旅行的时候去拜,发现她居然是黑色的,脸上有很多皱纹,眼睛瞪得很大,舌头伸得很长,所有人都觉得好恐怖。于是我给她重新造了一个符合时代审美的像。
▲
《远山拾梦》
《龙》系列,源于我学生时期对龙的热爱。今年春节的时候在茶室一边读诗一边喝茶,读到仓央嘉措的诗句“我骑着鹿去远山拾梦”,画下了这幅《远山拾梦》。
小仙骑着鹿踏着云彩到远方去寻梦,一路危险重重,不小心惊动了熟睡中的神龙。但它没有发怒,而是像父亲一样环抱、保护着小仙。
▲
《花冠小仙之朝颜》
《小仙》系列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小宝宝穿着官服,戴着乌纱帽,乌纱帽插上四季的花、珠宝、首饰、璎珞还有天冠。我喜欢在这些细节上先做浅浮雕,再上色。
因为这个系列一年只画三张,所以很多朋友只要看到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草图,就会赶紧私信我预定作品。
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直到一位藏家告诉我,他每天在红尘凡事中遇到乱七八糟的烦心事,看到天真单纯的小仙时,觉得自己就是小仙头上的马、小仙身旁的蝴蝶,或者就是小仙本身,可以闭上眼睛啥也不管,从现实的繁杂中抽身。
▲
《花冠小仙之初雪》
对我而言,小仙可能象征着我内心的自己。现在回头看,6、7年前的第一幅小仙像个几个月的小宝宝,今年的这幅《花冠小仙之初雪》则更像一个十岁的小孩子。
《花冠小仙之初雪》是这系列中配色和技法最成熟、最广受好评的一张。好多人评论说,“质感很好,东方味拿捏到位”,“令人心生敬畏的美”,我特别开心。
小仙微闭着双眼,似乎在小憩,又似乎立着耳朵,若有所思。折断却还能保持挺拔鲜活的花枝插在头上,别有一番深意。
▲
《花冠小仙之初雪》创作过程
基底用土大面积描绘,湿润的时候整体颜色很亮,有点像油画,风干后颜色更灰更沉,接近大地的质感。
银箔在岩彩画中本非常显眼,但我涂上一层灰色系矿石,让它暗淡了一些,安安静静地作为背景,不要喧宾夺主。
▲
细节从大自然中得到灵感
一叶障目的飞鱼,恣意生长的松叶,十里飘香的桂花,硕果累累的垂丝海棠,都是在植物园和故宫采风时看到的风景。
▲
用水晶、碧玉、方解石制成的颜料“洒”出雪花效果
本来只想描绘深秋的景色,但画的过程中,北京刚好下了初雪。我是四川人,没怎么见过雪,兴奋得大晚上开着车,和团队一起去天安门、故宫看雪。春节回老家,也带着妈妈到重庆武隆雪山去看雪滑雪。
回来后,我用水晶、碧玉、方解石在画面上轻轻覆盖了一层白色,将雪景与当时的情感“锁”进了画中。
结构上,我采用了“画中画”的形式,画的外围借鉴了唐宋的窄边挂轴装裱。唐宋时期,装裱的质量是直接影响整个家居环境的档次的,特别讲究。
一位学生看到后脱口而出,这不是日本装裱吗?他其实并无恶意,但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传统的装裱,它跟岩彩、中国传统色的命运是一样的,我们太久没有去强调它、应用它,很多人真的以为这个是海外的艺术,其实是我们传到海外的。
我们得自己大声说出来,让我们的年轻人慢慢知道我们还有什么东西。
▲
莲羊2020年云南岩彩展:年轻人穿着汉服看展
岩彩的发展其实比我的预判快了很多年。2013年我刚开始画岩彩的时候,中国研究这个的只有千八百人,大家更多是“为爱发电”,教育培训、画材市场不健全,艺术市场根本就没有。
如今把它作为兴趣爱好的人,应该有几十万,长期画岩彩的,至少上万。
2020年,我在云南办了一个岩彩展,第一天希望大家穿正装来。结果来的年轻人,几乎2/3穿的是汉服,我觉得特别震撼。
西装是正装,汉服也是正装。这也侧面说明了中国年轻人的文化认同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了。
▲
莲羊的学生将岩彩和现代插画相结合
国家也重视起来了。我们与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合作,在今年四月份举办了线下岩彩研修班。
大家的反响非常热烈,300多位报名者中,什么年龄的都有,除了美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也有完全不会画画的人。
有一位小学就开始关注我,今年刚满17岁的高中生也报了名,可惜我不收未成年人,只能让她明年再来,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有点生气。
▲
莲羊把岩彩和游戏角色相结合
后来拍短视频,把画画的过程放到网上。我的团队都是95后,他们还会帮我设计好笑的梗或热点、做很酷炫的转场。我和游戏公司合作,为网络小说画封面,按照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传播我的作品。
最近我还开始用AI画草图,它的效率实在是太高了,我一周最多只能画一幅草图,它一个上午就能产出几十幅。
现在很多人都担心自己会被AI替代,但我觉得,AI只能帮你做前期梳理的工作,你有新的想法,它帮你模拟演算、排列组合,而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
10年来,我在研究一个冷门的东西,而且它还超麻烦。以前用电脑画画,用水墨画画,创作速度很快,你会发现我不停地在出新。后来开始画岩彩,其实我很努力,但是大家说你怎么消失了?
除了吃、住,我一天的生活就是在画室开会和创作,很少在网上冒泡。
▲
莲羊的画室
画室就是一个大平层,没有太多家具,放满了颜料和画材。家里也没有厨房、没有锅碗瓢盆,我不太想要太烟火气和太生活化的东西,这里就是喝茶、画画、睡觉。我习惯席地而坐,类似于唐代的生活方式。
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到100岁都还是这样,不固步自封,把属于我们的传统岩彩艺术发扬光大。
▼
原标题:《85后川妹子用金子、宝石作画爆火:中国还有这么美的艺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