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遇见非遗 | 麻栗坡瑶族银饰:刀錾锻造出来的美

2023-07-23 23: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麻栗坡·瑶族银饰

刀錾锻造出来的美

瑶族银饰

是瑶族同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创造的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

各种精美细致的银饰

承载了瑶族独特的文化艺术

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清代李来章在《连阳八排风土记》中记载道:“各排男女来会,以歌答之,至夜宿于亲戚之家,间有以银牌红布作贺者。”生动反映了瑶族银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麻栗坡县的瑶族女性都会穿上传统服饰,佩戴以白银为主的银器,在古老的梯田和青山绿水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叮当的声响中,吟唱着瑶族银饰的前世今生。

在麻栗坡地区自古有瑶族住箐头的说法,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的瑶族人靠山吃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时间积淀,在千百年的生活总结和传承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和服饰文化,银饰便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种诠释,是瑶族历史与发展最直观的生活表现。

麻栗坡瑶族同胞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喜欢佩戴银首饰,且男女皆宜,其种类主要有银牌、银镯、银鼓、银项链、银项圈、银耳环、银戒指等种类繁多。纹样形式因支系和地区而异,各显其美。其中女性饰品较多,有花、鸟、虫、鱼等形状和雕刻,男性饰品较少,有刀、斧、葫芦、麒麟、貔貅等形状。女性主要以头饰为主,多喜戴银制耳环,项上加戴数个项圈,除此之外,银制手镯等饰品更是必不可少,孩童则多戴银锁或脚镯,以示避邪恶,祈保健康成长,长命富贵之寓。

因为瑶族同胞对银器的钟爱,在麻栗坡瑶族地区银匠便成了不可或缺的行当,且多以家传为主,代代心口相传。瑶族银饰制作技艺在麻栗坡属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猛硐瑶族乡坝子村委会上垮土村小组的李津荣便是远近闻名的第三代瑶族银匠传承人,从小在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大的他,从10岁起便开始跟着爷爷和父亲制作纯手工银饰,对于这门古老的手艺,李津荣早已练就娴熟的技艺。

走进李津荣的工作室内,只见他神情专注,手持火枪,沉浸在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火枪喷薄而出的火舌遇上器皿内的银块,散发出魅惑的蓝光,平添几分神秘。对于这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手艺,李津荣津津乐道地介绍道:“制作银饰的步骤不难,但是其中几步需要循环往复,这就十分考验银匠的耐心和专注力。”

炼制银饰是一件“火中取宝”的技术活,第一步便是融银:先将碎银放入坩埚中烧制,其间两至三次不定时加入硼砂加速融化,当银水融化至发亮不粘坩埚壁时即可倒入提前加热过并刷过香油的模具中定型为银条;第二步便是捶打:将从模具中倒出来的银丕条反复捶打,充分发挥其延伸性,以便于让银条逐渐成形;第三步便是煅烧:每捶打一次就要煅烧一次,不断循环往复,增加银条的坚固性,防止银条断裂。煅烧时要掌握火候,火候过大会造成某个局部熔化掉,前期的制作就功亏一篑;火候过小则起不到塑形、加固的作用;第四步是錾刻:在成型的银条上雕刻出精美的纹样,瑶族纹样大多是花草树木、鸟鱼龙凤、流水行云、缠藤攀蔓等各种大自然的奇异景物,代表瑶族同胞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寓意吉祥富贵。錾刻的掌握全凭手上的感觉,用力过大容易将银条錾通,力道不够又不能将纹理的层次感突显;最后一个步骤是亮化:亮化分为打磨、酸洗,用锉刀打磨使其光滑,用磷酸淬白使其颜色银白透亮。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加工,一件独一无二的银器便在人间诞生,从此陪伴它的主人感受沧海变迁、人生百态。

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过后,一个细腻光滑,流转着银色光芒的手镯就“出炉”了,这件作品的主人名叫盘玉新,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反复在手里搓摸它的纹样,端详它的色泽,戴在手腕上更是高兴得像个小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家做手工银饰品是我们村里面最好的一家,我们身上戴的这些项圈,还有胸牌、腰链、手镯,都是在他家定制的,他家刻的花花草草不重样,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瑶族银饰大部分都是纯手工做的,瑶银上那些纹样是有灵魂的,用机械根本做不出来,做不出手工的灵动。”在李津荣眼里,定制人决定了银饰的图案,在下锤之前,什么饰品适合用什么纹样,他早已是成竹在胸。在心与手的完美配合下,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一刀一錾皆是历史见证,一物一心尽显文化传承。谈到未来,李津荣略微感慨,“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做瑶族银饰品的,到我这里我也一直在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瑶族的首饰品、工艺品,我这个手艺,也希望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心口相传,这便是李津荣等千千万万个传统手工业者心中的信念和坚守。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在岁月的轮回中感悟人世间的人和事,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绽放时代的光芒,在时代的潮流中唯有坚守和热爱,我们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源 相约老山

编辑 马寅瑞

原标题:《遇见非遗 | 麻栗坡瑶族银饰:刀錾锻造出来的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