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白茅与苍耳,从《诗经》和唐诗中走出来的植物

2023-07-25 14: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唐诗中关于白茅的诗句,多得似乎要从《全唐诗》中溢出来了。

苍耳在古时候曾作为野菜,穷苦人家在年岁歉收或饥荒时会去原野上采苍耳嫩苗食用。《诗经》中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之句。

文/柴薪

刊于2023年7月20日《文学报》

白茅扬花吐絮,一大片一大片野生的白茅花,洁白如雪,随风摇曳,像日本画家新海城画作里的景致。

白茅的花比芦苇的花小,比芒草的花小,或者像是两者的珍袖版,但比芦花密,比芒草花多,扬扬洒洒,密密麻麻,有席卷之势。唐诗中关于白茅的诗句,多得似乎要从《全唐诗》中溢出来了。马戴《题庐山寺》“白茅为屋宇编荆,数处阶墀石叠成”,贾岛《题韦云叟草堂》“白茅草苫重重密,爱此秋天夜雨淙”,杜甫《堂成》“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白茅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茎粗,壮,长,顶部有白色的簇状,丝状的绒毛,毛茸茸的。白茅生命顽强,韧劲,耐阴又喜阳,不挑剔土质,断了茎杆还生根。无论在阴暗的山沟,山坞,还是在贫瘠坡地,洼地,或土质差劲的土地上都能迎风生长。

在古代,白茅是神权的代表。白茅被作为召唤神明的法器,被用来包裹祭祀宰杀的动物。白茅也是美人的代表,先秦时期,古人就用初生的白茅比喻美人的样子。《史记》有记载,“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诗经》中也记载过白茅:“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柔荑”便是指白茅开花的样子。

在我的故乡,人们叫白茅为“白茅草”或“白茅草根”。叶子可以编蓑衣,根可食。我小时候在池塘边的坡地上拔过白茅草根吃过。白茅草根色白,但不是洁白,是那种像乡人自制蜡烛的蜡白,或者说是象牙白。其根有节,一节一节,像甘蔗的节,或者就像是小甘蔗,味香甜,清甜,甘冽,也像甘蔗。

去往严家淤码头的衢江边有一条苍耳簇拥的小路,小路两边的苍耳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左边的往右边挤,右边的往左边挤,小路似乎被苍耳挤小了,瘦了,窄了,失去了原有的模样。

苍耳在古时候曾作为野菜,穷苦人家在年岁歉收或饥荒时会去原野上采苍耳嫩苗食用。《诗经》中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之句。苍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厘米。根纺锤状,茎下部圆柱形,上部有纵沟,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近全缘,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糙伏毛。瘦果倒卵形。苍耳七八月开花,九十月结果,苍耳果具有祛风散热、解毒杀虫、通鼻窍的药用功效。

苍耳果实成熟时,呈黄褐色,表皮布满毛茸茸的倒钩刺,但不扎手,常附着兽类皮毛或人类衣物藉以传播,大自然真是奇妙,许多草木的种子往往都有这种天然繁殖的属性。苍耳原不产我国,早在古代就经由牲畜买卖而传入。《博物志》中有记载:“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枲(即苍耳)子多刺,黏缀羊毛,遂至中国。”故苍耳又名“羊带来”,是外来物种。

苍耳又称“葹”,很美的名字,不多见。比如《离骚》中有“薋菉葹以盈室兮”。有这么美的名字的苍耳,在民间却不受人待见。苍耳与蒺藜一样,两者的种子都有刺,在民间都被视为恶草,人们往往把它们比喻成小人,就像人们往往把梅,兰,竹,菊比喻成君子一样。唐代诗人李白误入苍耳丛中,写下“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南宋文天祥征战驰骋时曾写下“黄沙漫道路,苍耳满衣裳”。苍耳生命力顽强,哪怕在干旱荒凉的坡地上,苍耳也可繁茂生长,哪怕在冬日,草木凋零,唯其刺球状果实,依然招摇满枝,睥睨天下。

严家淤这条苍耳簇拥的小路,我每天走。

原标题:《白茅与苍耳,从《诗经》和唐诗中走出来的植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