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米兰·昆德拉纪念读书会:从小说进入别处的风景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23-07-24 20:2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米兰·昆德拉常说“人生只有一次,我要去别处”。不久前,昆德拉离开了这个世界,前往另一个别处,而他所留下的作品依然和这一代人的精神产生着共鸣。7月23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茑屋书店举办“为了告别的聚会——米兰·昆德拉纪念读书会”,昆德拉的学生、翻译家董强,翻译家袁筱一以及学者梁永安从各自的阅读经历出发,和读者重读昆德拉的关键词。

“为了告别的聚会——米兰·昆德拉纪念读书会”现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董强在巴黎第八大学就读,后来申请成为昆德拉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作为昆德拉在亚洲的唯一学生,董强后来翻译了他的《小说的艺术》《身份》《帷幕》等作品,今年8月,他的另一部昆德拉译作《一个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有望出版。

董强表示,比起“媚俗”等印象,音乐和欧洲才是进入昆德拉作品的两大核心。“你一定要把昆德拉看成是一个音乐家,才能理解他的小说结构,他的每部小说都像贝多芬做交响乐一样。第二,你一定要把昆德拉看作一个欧洲作家,他的整个思考都是站在欧洲人的角度,某种程度上,他对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文化一无所知。”董强说道。昆德拉把小说看成是“现代欧洲的儿子”,认为小说从塞万提斯、拉伯雷开始经历的发展,和音乐里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勋伯格一样,有着对等的轨迹。“他把自己放在真正的艺术家的角度,”董强指出,“在《小说的艺术》中,可以说他是小说最后的守望者。昆德拉对小说的理解,也是他对欧洲命运、甚至对20世纪现代人的理解。”

袁筱一是《生活在别处》的译者,并翻译过研究昆德拉小说的论文集《阿涅斯的最后一个下午》。在她看来,昆德拉带给中国读者最大的影响就是对于“自由”的意识,一种是对于思想内容的自由,另一种是写作叙事的自由。“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作家还是遵循着传统叙事,随着当时当代作品的大量翻译,有一些认知被打开了”,袁筱一说道,昆德拉就是其中打开了大家对于叙事理解的作家之一,让人们意识到“原来写作是一种自由的行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梁永安看来,阅读昆德拉能在不同的处境和历史阶段中,和人们展开不同的交互,在如今的文化和文学空间里,特别需要对昆德拉有新的认识和新的体会。他指出,昆德拉刻画了复杂的现代人,例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托马斯,在看似游戏化的行为表现之外,保持着非常严肃的生活态度。“人必须经过重与轻、形形色色的历练,经过现代化的淘洗,复杂性的碾压,人的精神内部不停地发生变化和重组,这些都是很复杂的。”

袁筱一同样认为,昆德拉的小说中存在着普遍的处境或者困境,适用于不同的制度和历史时期,在昆德拉看来,如果将小说的环境因素消解后,内涵所剩无几,那么这样的作品是毫无价值的。“小说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虚构情境,从情境中进入你所谓的存在”,袁筱一说道,昆德拉的小说充满着“哲学的停顿”,但又提供了一条与固化的哲学体系截然不同的大道,“小说是一个可以不断生产的空间,它不是给你一条线性的道路——所有的哲学都避免不了这点,小说的功能是与之相反的,小说告诉你有很多迷人的风景,需要你不断地进入,这个当中充满了偶然。”

昆德拉曾被一些批评家称为“反现代的现代作家”,董强则直言,“如果你和时代完全是同流的,完全活在当下,总是在追逐新潮,就别读昆德拉。”他指出,昆德拉有一种怀旧,那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在历史上永远消失找不到的东西,“读昆德拉就是重新对我们生活的处境有新的想法,你不一定要和别人一样,这是个体对于自己的尊重。”

《庆祝无意义》

对于初读昆德拉的读者来说,几位嘉宾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建议。董强认为,可以从代表作《不能承受之生命之轻》以及《笑忘录》开始读起,前者是昆德拉最成熟、最完整的一部作品,而在《笑忘录》中,昆德拉仍在回忆捷克,一只脚已经踩在法国。此外,《庆祝无意义》也值得一提,这是昆德拉最后一部小说创作,从中能看到他对于捷克文化自发的热爱,以及不如老年后的重返童心。袁筱一认为,昆德拉的作品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期的《玩笑》《告别圆舞曲》《生活在别处》都是用捷克语创作的,初读起来比较容易,到了《不朽》,已经构成了一定的阅读难度,如果对于昆德拉后来非线性的叙事毫无了解,可能会比较难进入。

《玩笑》

对于今天的年轻读者,梁永安推荐了昆德拉的《玩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以及《小说的艺术》。其中,《生活在别处》描绘了青春乌托邦的理想形象,包含了一个人的精神渴望。梁永安认为,昆德拉留下的文学遗产中最重要的是对于青年的影响,“我觉得昆德拉的‘轻’与‘重’对年轻人来说是特别好的意识。在读昆德拉的时候,他不会给我们提供一种以往在别的小说里可以看到的确定性,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价值。”

董强希望人们能关注昆德拉小说里的“笑”。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重要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觉得大作家必须是特别深刻、沉重的,而昆德拉改变了这一点——小说可以“轻”、可以“笑”。“我觉得这种东西在我们生活当中也需要,面对各种荒诞、沉重的,试图压在你身上的东西,你读读昆德拉,想到这种‘笑’,从内心里发出反讽、讽刺,或是不接受的笑,可以让我们保持自己精神的完整和清醒。”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