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从0到1”, 久久为功

2023-07-24 18:16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上海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发展和基础研究创新,将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7月23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来沪出席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的世界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等中外科学家代表时如是说。他还向与会的科学家发出盛情邀请:欢迎大家持续发挥优势、提供真知灼见,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2023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上,包括多位菲尔兹奖得主、各国院士在内的科学家们共同探讨“基础科学的现状与未来”。这是“最强大脑”的对话,这是引领人类基础科学前行的“巨人们”的交流。他们为上海的基础科学发展绵绵蓄力,鼓励上海勇闯基础科学的“无人区”,勇立前沿科技的潮头,担当中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基础科学,何以成为整座城市关注的焦点?

作为历史上首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表示,只重视实际应用不重视基础科学,永远无法成功——“每个基础学科都很强,得到充分发展,以基础科学为主,以应用为场景才能得到成果”。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必须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让基础研究成为上海全力做强创新的引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使命。上海必须瞄准“从0到1”原始创新,必须有“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的执著,必须打造上海的“基础研究特区”。

2021年,上海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基础研究领域跨越发展形成制度保障,明确提出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目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已入选为第一批基础研究特区。“基础研究特区”的“特”在哪里?就是赋权科研机构和院校可以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自主使用经费,并且在考核目标上接受失败,允许试错。

基础研究不可能“速成”,所以更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鼓励科研人员耐得下性子,甘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因为原创性前沿基础研究难度较高,所以,上海“基础研究特区”不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不急功近利地要求“阶段性成果”,确保有志勇闯科研“无人区”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能真正安下心来。

目前上海布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15个,总计投资超过200亿元,覆盖光子科学、生命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数量约占全国的1/4,已发展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种类最多,综合能力最强的地区。

厚培创新土壤,静待基础科学的花开有时。因为上海选择了“从0到1”的星辰大海,所以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