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频被唱衰中,合资车企度过普跌的2023上半年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唱衰合资车企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当下的报道中,甚至有媒体用“大厦将倾”来形容当下合资车企的境况。
持有唱衰合资车企论调的人士,他们普遍基于的逻辑是,在汽车智能化时代,自主品牌的产品竞争力的确要更胜一筹,且随着国潮消费的崛起,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和市场的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将继续提升,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另一种观点认为,鹿死谁手现在下判断还为时尚早。在当下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中,除了比亚迪,其他车企基本还没有造血能力,他们依旧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境地,越卖越亏的局面如果不改变,新能源车企根本无法与合资车企开展市场份额争夺的持久战。
前几日,一则关于《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信中称,广汽三菱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将不得不进行人员结构优化。
这是自3月被曝出停产新闻以后,广汽三菱首次正面回应外界。
合资车企的被动局面不是今时今日才有之,铃木、雷诺、讴歌、菲亚特等合资车企的离场,再加上自主车企的蓬勃发展之势,外界唱衰合资车企的声音愈演愈烈。
但处于同一市场竞争的自主品牌却显示出了完全不同的光景。
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20.5万辆,同比增长21.2%,市场份额为53.1%。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98.6万辆,同比增长22.4%,市场份额为53.1%。2023年,自主品牌在上半年首次实现了半年度份额超50%。
相较之下,合资品牌的表现较为惨淡。
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6万辆,同比下降1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1%,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7.8%,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9.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德系、日系和美系市场份额均下降。
汽车商业评论通过梳理主流合资车企6月及上半年销量情况发现:6月,合资车企全线同比下滑,没有例外。其中,仅有三家合资车企同比下降幅度在10%以内,分别是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和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均同比下跌三成左右,神龙汽车同比下跌67%。
1-6月,仅三家车企累计销量同比实现上升,分别是一汽丰田、北京现代和江铃福特,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仅3家下滑幅度在10%以内,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有6家车企下滑幅度在10%-30%之间,分别是上汽通用、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长安福特、悦达起亚,有两家下滑幅度超30%,分别是长安马自达和神龙汽车。
合资真的大厦将倾吗?
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完成2887.9万辆,同比增长3%。彼时,没有人料到,这一年会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顶峰。此后数年,这一数字依旧没有被超越。
也是在这一年,合资车企中有两家迎来了他们的巅峰时刻,分别是上汽通用和长安马自达。
2017年,上汽通用销量达到200万辆的巅峰时刻,此后一路下滑。2018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卖出了197万辆、160万辆、146.7万辆、133.2万辆和117万辆,几乎跌去高峰期的近二分之一。
2021年,“南北马自达”正式合并,但合并后的马自达也并没有重现昔日的辉煌。在2017年到达顶峰30万辆后,此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下滑,马自达便一直在中国汽车市场艰难求生。直到2022年,全年销量跌至1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小销量规模的合资车企之一。
近日,马自达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Masahiro Moro表示,由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马自达在中国的业务可能比较艰难。他在一场圆桌会议上称,“中国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发展。我们在中国的销量以及营收,都将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和悦达起亚是在中国汽车市场至顶的前一年,即2016年提前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神龙汽车是在2015年。
最早达到巅峰的这4家跌幅也最为惊人。在市场的淘洗中,他们已经下跌至合资车企中的三四线阵营。长安福特从巅峰期的94.38万辆跌至2022年的25.1万辆;北京现代从114万辆跌至25万辆;悦达起亚从65万辆跌至9.4万辆;神龙汽车从70.48万辆跌至12.7万辆。2022年,这4家车企的销量均不及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2017年,上汽大众成为最早突破200万辆的合资车企,当年销量为206.3万辆。次年,上汽大众到达顶峰206.5万辆,同比微弱上涨。在连续3年销量破200万辆后,上汽大众在神坛跌落,2020年最终销量定格在150万辆。
但也是在这一年,一汽-大众到达巅峰。2020年,一汽-大众销量突破216万辆,当年,一汽-大众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产销均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直到今天,一汽-大众依然稳坐合资车企第一阵营。
相当长时间以来,日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都拥有强大的号召力。但在近期的乘联会数据中会发现,日系市场份额的下跌已经是常态。但即便如此,日系车企的整体表现可以算是稳健。
以广汽丰田为例,2022年,广汽丰田全年销量达100.5万辆,同比增21.4%,创历史新高。
丰田和本田系合资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即他们均是在2021年前后销量达到峰值,所以,对比来看,目前他们和巅峰期的销量相差并不大。
东风日产在2018年销量达到高峰,当时为116.7万辆。2020年底和2021年初,启辰和英菲尼迪相继纳入东风日产管理,2022年,东风日产的累计销量为90.2万辆,同比跌21.4%,承担主要销量的日产品牌销量为80万辆,同比下跌23.6%,这也是东风日产自2015年以来销量首次跌破100万辆。
回溯过去,今天发展如日中天的自主品牌,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也都曾被人唱衰过。
2014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遭遇了连续十二个月的“下降”,这一年,甚至有人将其定义为自主品牌的下滑年;2019年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跌至37.1%,彼时,自主品牌份额连续13个月同比下滑。
当下滑在一定时间段内成为标签,出现被唱衰甚至被诋毁的声音都再平常不过。
“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今年上海车展,沃尔沃向造车新势力公开宣战,或许,沃尔沃喊出了绝大多数传统燃油车巨头的不甘。其背后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和造车新势力的比拼,燃油车巨头暂时落后,这背后牵扯的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他想不想的问题。
在今年的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北京现代党委书记、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说出了合资车企心中最大的顾虑——在电动车行业,盈利的企业并不多,而这也是阻碍合资企业转型的很大因素。他表示,合资企业本身优势很多,无论是技术、资金、人才、全球的体系、品牌等一系列都有优势,只不过留给合资企业的问题是,接下来,如何快速地走?
唱衰合资外界似乎有充足的理由。在汽车行业,“燃油决定生存,混动决定生死,电车决定未来”这一观点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果从当下推导未来,无论怎么看,合资车企都是错失未来的代表群体。似乎生存艰难,生死不明,没有未来。
但另一部分人认为,从当下或许根本无法推导出未来。
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豫认为,电动化发展的阶段会比较长,甚至长于预期;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这一阶段的竞争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卖点;高度的智能化驾驶仍然没有落地,外资其实完全可以经过本土化的努力赶上来。只要有强烈意愿能够留在中国的这些外资大厂,都有机会利用自己油车的优势继续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如果他们在插电混动、混动架构这个领域能够再努力一点,再恢复一些市场份额也未可知。
有没有一种可能,新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但是太多人把当下的竞争当成了中途?
(原标题为《频被唱衰,合资车企的上半年,内容略有删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