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不能只盯着应用,更要推动数学基础研究
活动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图
“未来期望上海能够在基础科学尤其是数学的研究方面取得成绩,成为世界重镇,我相信上海是个在科学上很有前途的城市。”首位菲尔兹奖华人得主丘成桐这样说道。
7月24日-26日,来自国内外的近40位顶尖科学家将齐聚上海,其中包括多位菲尔兹奖得主、各国院士。他们将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会议季活动——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上,共同探讨“基础科学的现状与未来”。
47年前,33岁的丘成桐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在业界,菲尔兹奖被称作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年轻的丘成桐一战成名,在这之后,他又先后获得了四个世界级的最具含金量的奖项。从此,丘成桐也成为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一位囊括了所有重量级数学奖项的大满贯得主。
1979年,丘成桐回到中国,坚持在国内开办数学机构,悉心培育数学人才,一心助力中国成为数学大国和强国。如今,他是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对于基础科学的发展,丘成桐直言,中国改革开放至今,更要看到,除了技术以外,要从根本的创新能力上有所改进,因此近年来中央对基础科学非常重视,他也很高兴看到这一点,因为这对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丘成桐提出,基础研究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政策经费的支持,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也很重要。“要把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同时进行,不是单单依靠经济手段,当人才来到中国之后可以发挥所长,可以和中国的学生、教授一同努力,打造全世界最先进的成果。”丘成桐表示,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之一,他在北京也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很多海外教授愿意全职来到北京工作,他相信上海也可以做到。
同时,丘成桐表示,上海应当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高校,从而推动国际化的交流,吸引全世界的学生来求学。
对于如今的多学科交叉发展,丘成桐说,上海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交流的地方,其中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并和多学科发生交叉,“传统上数学和基础物理是交叉最深的,现在有了更多的学科交叉,例如生物医学和数学的交叉,例如人工智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多学科交叉,但也需要数学家的帮忙。”
丘成桐也指出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一个误区,“现在的多学科交叉不能只看到应用,要看到学科本身的发展,不是只要学科交叉了就能有成果,而是每个基础学科都很强,得到充分发展,以基础科学为主,以应用为场景才能得到成果,并且要打造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甚至到上市公司的全链条发展。”
丘成桐指出,打造数学研究重镇,不能只盯着数学的应用领域,更要推动数学本身的基础研究。“没有数论、代数、几何等数学基础的强势,应用是做不出来的。交叉学科的发展,也需要两个学科都很强,才能做成交叉。”他以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为例,“在雁栖湖(研究院),25%的人进行基础研究,75%的人进行应用研究。做应用研究的项目,一半可以用在产业中,目前好几个项目可以进入公司化阶段。从基础研究到上市公司,我们不要缺少任何一块内容。”
“我们有信心也有雄心,相信能看到上海成为基础科学重镇。”丘成桐总结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