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婆罗洲惊现罕见神秘猴,跨属杂交还是可育后代,生殖隔离被打破?
原创 怪罗科普
2017年,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发现一只身份不明的“神秘猴”,当时被摄影师拍到并发到了网络上,而神秘猴子的外形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根据外形来看,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新物种,因为它的外形和当地的其他猴不一样。
经过研究和比对,在2022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这只神秘猴是2种动物结合产下的杂交猴,属于“跨属杂交”,非常罕见。
最神奇的是,这只猴子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孕育出了后代。
“突破生殖隔离”、“跨属杂交”、“存活且可育”,这些标签对一个杂交猴来说,是相当炸裂的,科学家们一直好奇,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但最终的结果让人难以承受,因为是人类促成了不同物种间的禁忌之恋。
跨属杂交的产物
2017年,科学家就知道在婆罗洲生活着一只神秘的猴子,当时研究人员就怀疑这只猴子可能是不同物种产生的后代。
因为疫情的关系,他们没有亲自到当地去调查研究,只能通过收集的照片来寻找杂交猴的父母。
经过仔细比对,研究人员认为它极有可能是长鼻猴和银叶猴的后代,它正好生活在这两种猴子的栖息地,在外形上也有相似之处。
长鼻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巨大且下榻的鼻子,脸是粉红色的,银叶猴鼻子很小,但脸是黑色的。
而神秘猴,有一个球状的鼻子,比长鼻猴的小,比银叶猴的大,有一点塌鼻子,脸的颜色也介于两者之间,不粉不黑,是灰白色。
在大自然中,不同物种之间是存在生殖隔离的,即使是比较相近的物种,例如马和驴,同属于马科马属,如果没有人类帮忙人工授精和接生,螺是几乎不可能产生并生下来的。
而像长鼻猴和银叶猴这样的,属于不同属,长鼻猴属于长鼻猴属,银叶猴属于银叶猴属,两者是远亲,在正常情况下,是很难看对眼。就算看对眼,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在自然情况下很难有下一代。即使非常非常幸运成功产下下一代,下一代也是不可育的。
民间就有“骡子不会生育,怀孕必死”的说法,可见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一件事。
但现实是,长鼻猴和银叶猴不仅产下了幼崽,而且还是可育个体。
2020年,有人拍摄到这只杂交猴身上挂着一只小猴子,当时它的胸部是肿胀的,因此认为它正处于哺乳期,小猴子正是它的孩子。
跨属杂交的猴子问世,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突破生殖隔离?
其实人类一直有这个想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就授意科学家伊利亚·伊万诺夫进行人类和黑猩猩的杂交实验,当时他让3只雌性黑猩猩接受了人类的精子,但均未成功受孕。
1929年,他转换思路卷土而来,使用雄性黑猩猩和人类女性进行实验,但由于当时的黑猩猩都死了,项目被搁置。
第二年,他因为种种原因被逮捕,被流放后不久,他又中风去世了,项目也就不了了之。
之后,据报道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尝试过这个实验,但均以失败告终。
企图将人和黑猩猩结合,这一灵感其实是来自于骡子。
骡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是马和驴的后代,马和驴是同科同属的不同物种,它们产生的后代几乎是不可育的,但表现出了比双亲更优的特征,例如骡子强壮但吃得少,不容易生病,耐力也很好,而且很听话能吃苦,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役畜。
马的染色体是64条,驴的染色体是62条,那么它们生下的骡子则是63条,这意味着骡子在减数分裂的时候,产生的配子不仅怪,而且型号很多,例如马1条染色体+驴30条染色,马31条染色体+驴1条染色体,又或者是马2+驴29,马30+驴2。
这些异常的配子会导致授精困难,因此它孕育下一代的概率非常低。
但也不是不可能。历史上,有母骡产小马驹的案例。
当它产生的配子染色体非常纯粹,都来自马或者都来自驴,那么它才有可能产下下一代。这是非常罕见的小概率事件,因为骡子的配子有2^32种可能。
最开始实施人猿杂交,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像骡子一样的“超级士兵”。
黑猩猩被认为是和人类最亲近的动物,当时有不少科学家认为黑猩猩和人类应该是一个属的。和马驴一样,人的染色体是46条,黑猩猩的染色体是48条,也是差一对。因此,很多狂热的科学家认为两者结合产生下一代的可能性很大。
但以目前的情形来看,这种实验是不可能出现成功案例的。
理论上,人类和黑猩猩亲缘关系如此近,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下,很难但可以一试。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不允许这样的实验存在,现在很多实验已经制造出了人和动物的嵌合体,在神经系统或者器官形成前就会中断发育,是出于道德层面的考量。
试想一下,如果这种生物真的存在,世界会变成啥样?
最后
总的来说,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是很难突破的,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以免世界乱了套。
然而,遗传和生命,都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有无限可能,总会出现一些“怪物”,就像狮虎兽、杂交猴、鲸豚兽。
人类对这些“怪物”的出现,是要付一定责任的,因为人类过度破坏大自然,导致很多动物栖息地、食物,甚至配偶都变得很紧缺,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才会去别的物种里找伴侣。
原标题:《婆罗洲惊现罕见神秘猴,跨属杂交还是可育后代,生殖隔离被打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