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进宋画:中国传统艺术天花板

2023-07-22 18: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过年做了一个小调查,对于每年的大年夜下饭菜——春晚,身边人的兴趣点大多已不在能让人哈哈一笑的相声小品这等语言类节目,反而对契合我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创意节目连连赞叹。

今年央视春晚的《满庭芳·国色》、舞蹈《锦绣》,河南春晚的《凤舞九霄》这些从中国传统艺术中衍生出来的节目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去年的《只此青绿》和《忆江南》一出场即出圈,从“中国十大名画”中的《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中掇菁撷华,怎是惊艳二字可说!

这些绝美的传统艺术瑰宝,再一次激发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本就是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古人遗留的文化精髓,就是我们审美底气、文化自信的来源。近年层出不穷的国潮设计,也正说明青年一代中国式审美自信的觉醒。

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我们该如何欣赏?传统艺术种类浩如烟海,我们又该从何处着手?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历史学者李冬君老师的新作《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引领大家从绘画艺术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什么要先从宋画入门?相较于建筑、雕刻等,看画是更贴近普罗大众的途径。而培养艺术审美,自然要以求其上为原则,选最出挑、最优秀的。

在中国艺术史上“画必称宋元”。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曾说:“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无论是书画技巧还是人文价值,宋画都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的巅峰,无论中外学界,都有学者认为宋画艺术发展可同比西方的文艺复兴。

走进宋画,中国传统艺术的天花板

近30位文人画家

近100幅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名画

一本书带你走进一座关于宋画的纸上博物馆

过去大家熟悉的是宋词,现在掀起追逐热潮的是宋画。《走进宋画》这本书突破了时间朝代的概念,不仅仅只是说宋朝的绘画艺术,作者李冬君老师首创将五代绘画列入,因为宋画迈入艺术的独立门槛,是从五代开始的。

从让大一统稍息会儿的五代十国,到绘画繁盛、文艺复兴来了的北宋,再到政治上偏安一隅、艺术上承继追随的南宋,一趟400年的绝代文华之旅的浩瀚画卷徐徐展开。(《走进宋画》一书在时间线的框架下,并未以花鸟、人物、山水三大绘画类别作为叙述单元,而是别出蹊径地以人物的赏析和评传为创作方法,钩沉出文人墨客留存在纸绢字画上的故事以及他们传递艺术精神。)

煌煌近40万字,近30位文人画家生平故事,近100幅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名画在本书中渐次呈现。

宋画实在太美了,美了1000多年。为了探究这种美,作者李冬君老师老老实实坐冷板凳,匍匐于美的脚下,数次翻阅有1000多幅作品之众的《宋画全集》,多次走访藏有宋画真品的博物馆,只为与画家们的笔底灵魂合辙押韵。

这本书里有被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为“写生”的黄筌花鸟画;被明代董其昌赞誉为“宋画第一”的《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 范宽

有气势磅礴恢弘、因春晚节目《只此青绿》而被更多人熟知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

有细腻入胜、完整体现宋人民俗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以及在中国艺术史上唯一流传下来的记录宴会场景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顾闳中

不带女教色彩,只为呈现女性之美、之真的周文矩仕女图:

宫中图 周文矩

还有能点石成云,创造“卷云皴”幻境的郭熙画作……

早春图 郭熙

《宫中图》《潇湘图》《雪图》《雪山萧寺图》《窠石平远图》《早春图》《溪桥闲眺图》《秋山问道图》《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梅花绣眼图》《听琴图》《瑞鹤图》《陶潜赏菊图》《湖庄清夏图》《寒江独钓图》《李白行吟图》《水仙图》《墨兰图》……翻开书卷如徜徉在一座纸上宋画博物馆里,绝对地沉浸式体验。

黄筌、徐熙、李煜、顾闳中、赵幹、周文矩、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李公麟、米芾、苏轼、文同、王希孟、张择端、崔白、赵佶、李唐、陈居中、马和之、马远、夏圭、梁楷、赵令穰、赵伯驹、赵孟坚……那个时代的开创性画家群星丽天,不仅看画,也带你深入每一出场画家的艺术哲学背景。观画中似与古人神交。

可以说,这本书里有你耳熟能详的绘画作品与人物,也有你可能不曾了解的宋画艺术世界。既看画,也看人,立体呈现美了1000多年的宋画艺术全貌。(对艺术史中的人物及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了解中国绘画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一书在手,以后去了博物馆看画,再也不会是路人小白了!

在宋画中品味中国人几千年来的

哲学精神与艺术追求

艺术与政治的博弈,不畏惧皇权的黄筌

《写生珍禽图》是五代黄筌留下的唯一一幅无争议画作。虽然他的艺术作品只留有一幅,但关于艺术家本人的故事,却有很多,在此来讲一则。

写生珍禽图 黄筌

黄筌曾在前蜀后主王衍主政时代任“待诏”。有一天,王衍召黄筌至内殿,一同欣赏吴道子《钟馗图》。王衍不喜欢吴道子画钟馗用右手第二指抉鬼的眼睛,以为不如改为拇指更有力,就让黄筌拿回去改。可黄筌未遵旨,而是另画了一幅。画面中,钟馗以拇指抉鬼目。画毕,呈给王衍,王衍当即不悦,责怪他擅自做主。身为艺术家的黄筌也气盛,当即辩称:吴道子画钟馗,笔意、眼色,都在二指上,不能改,一改,整个画面就不对了。而他自己画钟馗,眼色、笔意,则俱在拇指。王衍闻言立悟,大赞黄筌笔下留德。

艺术与政治的博弈中,黄筌守住了自己的艺术底线。如果他是一个“你吩咐,我执行”的工具人,还能成为仅凭一幅练习作品就被千古称颂的艺术家吗?

格物致知的宋徽宗

宋徽宗当皇帝实在是一塌糊涂。他的政治价值我们按下不表,要说艺术成就,在艺术长河中,宋徽宗赵佶在前排交椅中绝对可以占得一席。

在中国传统的“内圣外王”的序列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为皇帝的宋徽宗,在艺术上没有特别强调“正心诚意”,而是更为关注“格物致知”,将“格物致知”落实在绘画中,便是写生,这才是徽总艺术认知里的审美层面的王道。

《画继》卷十《杂说·论近》讲了宋徽宗“格物”的小故事。

话说宣和殿前种了一棵荔枝,还结了果实,那是岭南才有的水果,居然在北国的宫廷里种活了,就在他的宣和殿前,这当然是祥瑞来了。凑巧,有一只孔雀来到荔枝树下,徽宗急召“画院众史”来画,“各极其思”,各尽其妙,真可谓满幅光昌,一派流丽,可徽宗都不满意,便说了句“未也”,“未也”就是不行的意思。为什么不行?各位摸不着头脑。过了几天,徽宗又把他们叫来问,还是没人回答出来,徽宗只好降旨曰 :“孔雀升高,必先举左。”尔等所画,“先举右脚”。众人大悟,无不叹服。

宋徽宗的格致功夫之深,由此可见一斑。一件作品,不管多么诗情画意,不管怎样多彩多姿,都必须服从一把最重要的艺术的尺子,那就是格物致知,求真求实。

人们常说中国画偏写意,西方画重写实,看了宋画中的花鸟画,才知偏见多大!早在1000年前,我们的花鸟画就已经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梅花绣眼图 宋徽宗

在《走进宋画》里,跳脱出画面本身带来的视觉美感,看多了,才发觉依附在细绢宣纸介质中,更美的是人的精神。挥别女性教化,周文矩做了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仕女画中不见女教色彩,只是求真、求实地展现宫人姿态;梁楷“挂金带”而出宫,怀揣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艺术理想,去寺庙寻找自己的禅意世界……《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看宋画,更观宋人,把宋画背后的人的故事静静诉给你听。

一部交织历史、文化、思想、美学的人文作品

看完《走进宋画》这本书,不仅感叹这本书串联了太多的知识点。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史学书,这本书还融汇了艺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的诸多内容。一本书,有人物、有故事、有史、有料、有评、有赏,知识点拉满!

你知道写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婉约之词的南唐后主李煜是千古词帝,但其实他也是一代书法绘画大家?据说他的《云龙风虎图》,有霸者之气,且势不可挡。是从这幅画里,宋人窥得了李煜的政治抱负,杀心更甚?

你可能知道《清明上河图》的画者是谁,但画中透露的宋朝世相你可有过了解?画面中为什么马少驴多?坦腹的士兵,桥头的争斗,这是画家透露的北宋将亡的征兆?

几乎人人知晓的《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以18岁弱冠之龄一跃为天才画家,为何再无作品,画史也无更多记载?这其中有什么隐秘?

关于这些问题,别着急,作者李冬君老师都在《走进宋画》一书中有分析讲解。看完这本书,也就了解了更多绘画所承载的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叙事功能。

书架上的颜值天花板,设计超美

一本送礼一本自藏的至美读本

宋画是美的,大至恢弘磅礴的千里江山,小到轻灵温润的一舟、一叶的。宋画的美,古拙、立体、隽雅,人间烟火气中也自带清澈。一本讲宋画的书,怎么敢设计得不精美?!

《走进宋画》一书特邀“世界最美的书”获得者朱赢椿老师亲自操刀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老师赞道:“全书唯美主义的设计风格,与行文之美交织,加上插图尽量多地使用宋画,全书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交响曲。如此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本书采用双封设计,外封撷取《写生珍禽图》《韩熙载夜宴图》《听琴图》等,一览宋画细节之美;全页0.141毫米金线烫金,细致入微,传统与现代交织,古典与时尚相映。内封选用《玉堂富贵图》,尽显大气深邃,书脊包布印白,纸张与布艺结合得恰如其分。整体设计尽显大宋之文雅风流。

原标题:《走进宋画:中国传统艺术天花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