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长安三万里》,那些隐藏的运城元素

2023-07-21 19: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几天

正在热映的国风动漫

《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

影片以诗人高适的回忆

串起了李白、杜甫、王维等

数十位“顶流”的大唐往事

图源:《长安三万里》

整个影片

如同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之旅

不仅让观众记住了

课本里的唐代诗人

也让观众对中国壮丽的大好河山

连连称赞

那么

如果《长安三万里》中的风景

出现在运城

你觉得哪些地方更适配?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河津龙门

《长安三万里》中的《将进酒》,无疑是全片最惊艳的部分。在奔流咆哮的黄河边,历经沧桑的李白和高适,以及围坐的岑夫子、丹丘生等人,驾乘仙鹤,凌空高舞。

河津龙门,华夏文明第一门,黄河咆哮万里触龙门的时候,它便进入了华夏文明第一门。

作为黄河流经运城的第一站,龙门自古地形险要,是黄河的咽喉之处。

奔腾而下的河水流经此处,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一次次奔腾急转,造就了“无风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千古奇观。

站在龙门之下,仿佛可以穿越千年,见证《长安三万里》中那个大气磅礴的母亲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

运城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钟爱之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不清的绝美诗篇。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脱口而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便是大诗人王之涣所写。

鹳雀楼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化名楼”。

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

1222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鹳雀楼毁于战火,仅存故基。目前,我们看到的鹳雀楼是1997年复建而成的,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

建成的鹳雀楼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

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源远流长(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围和华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

唐代诗人辈出,星光灿烂,鹳雀楼俨然是诗人才子的赛诗楼。

王之涣当年可能也不会想到,他笔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竟然会永远将他的名字和这座楼阁连在一起。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茅津渡

大唐风貌,山河万象,目光所及,无一不是盛景。若想穿越千年,领略盛唐风貌,尽情欣赏黄河两岸原始自然风光,来茅津渡吧!

茅津渡位于运城市平陆县城南茅津村,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

茅津渡自古景色迷人,风景秀丽。俯视古渡两岸,船帆竞渡,碧波荡漾,无与伦比的绝美风光,如同一处处盛唐美景寄送到千年后的如今。

每年仲夏到秋未,迎来茅津渡的绝美时刻。极目远眺,长河落日,晚霞流金,残阳如血。乘船在河上行走,仿佛看到了影片中扬州城的无尽繁华。此情此景,胸廓万里,志吞八荒之感油然而生。

看过《长安三万里》的小伙伴都知道

影片使用48首诗词

将如诗如画的美景推送到观众眼前

让观众一次次跟着主角们梦回大唐

整个大唐都活过来了

生生不息

源远流长

一个河东

半个盛唐

运城

最早叫中国的地方

中华文明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

电影 《长安三万里》中

处处隐藏着运城彩蛋

不信你接着看

......

先有初唐四杰开创的唐诗新韵,才有后来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以及后来的唐诗三百首,而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就是运城河津人。

想要全身心的感受《长安三万里》,就要读懂《唐诗三百首》,想要读懂《唐诗三百首》,就要看一看唐末永济人司空图所写的《唐诗二十四诗品》。

电影从头到尾都在喝酒,你可知道,永济的桑落酒是古长安热销的美酒之一。

电影里女扮男装裴十二的父亲裴旻,是运城闻喜县人。

玉真公主倾慕的王维也是山西人,他是在运城长大的,运城是他的第二故乡。

高适投奔的张守珪是运城平陆人。

电影里出现的杨贵妃是运城永济人。

高适提到的张巡是运城永济人,是他的睢阳之战,给郭子仪争取了剿灭安史之乱的时间和机会。

一部电影

让我们看到了诗意、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看完电影

不妨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

去邂逅诗词中的大美运城吧

原标题:《看《长安三万里》,那些隐藏的运城元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