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谈延禧攻略:把皇帝比作青楼姑娘,影视剧误导了多少人

王钟的/中国青年报
2018-08-30 11:43
舆论场 >
字号

《延禧攻略》剧照

中国青年报8月30日消息,长达70集的清宫戏《延禧攻略》终于播出大结局,类似历史背景的《如懿传》又正在热播。这个暑期,清宫戏的表现可圈可点。故宫里从前的“冷宫”延禧宫突然排起了长队,剧中不少台词更是成为网络流行语,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认同。

清宫戏的热度从来没有真正降过温。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观众对清朝有着天然的兴趣,对清代人物有心理上的接近感。以《雍正王朝》和《还珠格格》为代表,历史正剧和戏说都获得了极大的市场。上述两剧业已成为影视剧经典,将清宫戏的传统延续至今。

年轻观众尤其喜欢清宫戏,还因为清朝宫廷生活既让人陌生,又让人感到熟悉。陌生的是人物服饰、建筑布景、社会风俗习惯,这带给人区别于现实生活的新鲜感;熟悉的是“看着清宫戏长大”的80后至00后,早就习惯了清宫戏的话语体系,甚至将这种话语体系移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开玩笑时把自己和朋友想象成“皇阿玛”“贝勒爷”“格格”。

但是,有关清宫戏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哪怕是最严肃的历史正剧,依然会遭到来自学界和民间的批评。在批评者眼中,似乎某个历史细节的错误和偏差,就足以让一部戏黯然失色。

影视剧创作历来区别于历史研究,为剧情需要,设计区别历史现实的情节通常被认为是合理的。就算有少数硬伤,也不构成对历史剧艺术价值的显著损害。艺术创作途径多种多样,不只有循规蹈矩地遵循现实一种。现代人将《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奉为经典,而这些小说同样存在对历史的“加工”。

问题在于,如果清宫戏赢得市场的方法,过度依赖于对历史的曲解,把历史背景当成工具,任性编造剧情和人物关系,就难免损害历史应有的威严。按理说,拍摄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前提是其剧情发展依赖于历史。但在有些影视剧创作者眼中,历史剧,更确切地说是古装戏,只是赢得收视率的方法。

在《延禧攻略》中,剧中人物穿着古装,却仿佛在表演现代故事。女主魏璎珞一步步从小小的刺绣坊宫女成为皇帝心爱的宠妃,或许有一定史实支撑,也是可以理解的艺术创作。然而,魏璎珞与皇帝的相处方式,却完全颠覆了常识。魏璎珞不仅经常吐槽皇帝,甚至把皇帝比为青楼姑娘。在历史中,宫廷中如果出现这样的女性,其下场可想而知。

清宫戏播出以后,不要说让观众提升多少历史素养,但至少不能让人形成对历史的错误认知吧!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紫禁城里皇帝更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延禧攻略》精心编织的所谓“爽文”,以颠覆的常识为卖点,以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冲突为剧情脉络,就难以让人苟同了。

也许有人觉得,看剧不过是看剧而已,不会把剧情当成历史事实,但是,谁也不知道随着时代的更迭,当电视剧本身也成为历史资料以后,历史会产生怎样的偏差。更何况,既然不需要严谨的史实支撑,不过是借一套古装唱戏,那么为什么不干脆拍成架空历史剧?既不干扰艺术创作的天马行空,也不忤逆庄严的历史,岂不两全其美?

让历史让位于艺术创作,影视剧就会对观众产生误导;让艺术创作完全服从历史,影视剧便味同嚼蜡。两者似乎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其实,影视剧创作并非只有向历史取经一种办法。尤其是这种完全以现代思维架构人物关系的影视剧,拍成现实题材更合适,也更见创作者的功力。无论如何,既然决定向历史取经,就不能把历史给唱歪了。

(原题为《把皇帝比作青楼姑娘 影视剧里的“历史”误导了多少人》)

    责任编辑:薛冬霞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