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岁科创板的“科创硬力”
2023年7月22日,科创板即将迎来开市交易四周年。
四年间,科创板从零开始,截至7月20日,已有上市公司546家,总市值6.47万亿元,累计募资规模约8600亿元。
四年间,科创板从注册制试验田,成为这一资本市场改革的范本,如此注册制已推广至创业板、北交所和沪深主板。
四年间,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硬科技”烙印更深更亮。自设立之初,即明确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与生物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与重点新兴产业,到如今,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半导体企业数量占比最高,达到16%;医疗企业位居次席,占比为9%;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和软件开发企业数量也居于前列。
在当前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科创板不仅是资本市场上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更担负着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就曾表示,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长江证券分析师包承超也认为,立足于服务“硬科技”企业定位,科创板如今已经汇集一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研发的中坚力量,为国内科技研发打下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供应链安全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性目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科创板或将承载打破技术壁垒的历史使命。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
2018年11月,科创板宣布设立。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四年来,科创板累计进行546起IPO,募资规模累计约86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近年来,科创板募资规模占A股募资总规模的比重稳定在40%左右。2019年至2022年,这一数字分别录得33%、46%、37%和43%。2023年以来,科创板累计募资突破千亿元关口,占比约为40%。
据上交所公布的数据,2022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1.21万亿元,净利润113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6%;全年合计研发投入金额1284.68亿元,同比增长2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的平均水平为16%,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过硬的企业质地与良好的市场生态令科创板上市公司受到市场追捧。截至7月20日,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为38.18倍,不仅远高于沪深主板11.52倍和19.83倍的水平,也略高于创业板35.8倍的水平。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从推动资金、人才等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发挥的作用看,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无疑是近年来支持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有效的政策举措,较好地发挥了撬动国家及社会资本、吸引优秀创业创新人才、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的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居前,近70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0%,超50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
2022年,科创板公司新增知识产权超4.3万项,同比增长25%。目前,平均每家科创板公司拥有发明专利达152项,90家次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
前述市场人士表示,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上市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加顺畅的获得直接融资,更加有效地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信誉,进一步集聚各类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另一方面,优质的上市公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标的。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公募基金重仓股对科创板标的配置比例快速提升,当前已接近10%。
截至2023年6月底,科创板主题基金产品共67只、合计规模1486亿,其中ETF产品24只、合计规模1162亿,是科创板主题基金的核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减仓创业板、加仓科创板,创业板配置比例从21.71%降至20.57%,科创板从8.00%升至9.20%。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李帅日前在中期策略会上表示,看好下半年科创板的投资机会。李帅指出,科创板投资符合时代背景。科创板中的7大行业均符合制造强国、科技兴国、碳中和的时代背景。再者,大安全是不可逆的主线,而科创板目前最大权重的板块是半导体,这与目前的大安全主题密不可分。最后,看好中小市值风格。科创板中很多股票都是中小市值股票。
科创企业攻坚国之重器
坚守“硬科技”定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是科创板的初心和使命。在保持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科创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科创属性愈发凸显,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进口替代方面作出多项积极贡献。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3年6月出席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时表示,要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等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家精神、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与预期相一致,科创板行业分布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上市101家,占同类A股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设计、中游代工、下游封装测试以及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聚集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国产CPU龙头龙芯中科等多家骨干企业;生物医药领域上市111家,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此外,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以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也集聚了一批特色企业,科创板服务国之重器的示范引领效应和规模效应日益显现。
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表示,锻长板和补短板是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所谓锻长板,即锻造国内制造业的优势领域,进一步走出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所谓补短板,即在卡脖子等落后环节的追赶、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也是去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大安全方面的重要底层基础。这可能是未来几年在高质量发展中,我国必须要突破的地方,而这一过程中,科创板可能会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科创板开市四周年来,不仅在持续完善审核注册制度机制,提升发行审核质效,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更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卡脖子”领域重点产业链,科创板发挥板块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以行业龙头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下一步怎么利用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邱勇在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一是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精准服务能力。总结为“一大、二硬、三多、四精”,支持大盘蓝筹、硬科技企业、多品种服务、精准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邱勇指出,下一步,在发挥综合服务体系方面,要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严把上市入口关,凸显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持续打造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另一方面,邱勇透露会支持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便利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以全面注册制为牵引,优化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效率,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的企业上市发展,助力战略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邱勇进一步表示,将增强服务科技创新活力。坚持“三开门”,开门办审核、开门办服务、开门办监管,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