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小龙逝世50周年:戏刚开场,斯人已逝
图片与内容来源:《历史的温度7:那些退隐、告别和离席》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3月出版,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历史的温度7》
如果说一名电影演员能成为所有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这样的人肯定是不多的。
而李小龙是最无可争议的一个。
他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包括他的电影、他的哲学、他的双节棍、他的啸叫,也包括他的突然告别。
1973年7月20日下午2点,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老总邹文怀来到了李振藩的家中。
两个人针对要拍摄的电影《死亡游戏》剧本大纲做了意见交流。
下午4点30分,两人一起来到剧中另一名女演员丁佩的家中,三人针对剧本大纲又做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和沟通。
晚上7点,三人准备去凯悦酒店楼下的日本酒家用餐。临走前,李振藩突然说:
“我不舒服,头疼起来了。”
由于李振藩近期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头疼,所以丁佩拿出了一片阿司匹林让他服下,并要他去卧室休息。
晚上8点30分左右,丁佩进卧室去看李振藩,发现他正在熟睡。因为不忍叫醒他,丁佩就打电话给先前因为要接人离去的邹文怀,说索性就别去酒楼吃饭了。
到了晚上9点45分,邹文怀回来了,走进卧室,发现李振藩还没有醒。邹文怀试着叫他,却叫不醒。
邹文怀和丁佩意识到可能事情不太妙。
晚上10点,一个叫朱博怀的私人医生被叫了过来,他做了检查后发现,李振藩已经陷入昏迷,而且心跳、脉搏和呼吸都没有了。
另一名叫邓宝志的医生随后赶到。他做检查的时候,直接宣布:
李振藩已经死亡。
这实在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意外消息。
因为李振藩是死者的本名,他还有一个全世界都如雷贯耳的名字:
李小龙。
他死的时候,只有33岁。
李小龙
1939年,香港的粤剧名角李海泉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去旧金山唐人街演出。
襁褓中的李小龙和他的父母
李海泉在那里一直待到了1940年,在这段时间,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旧金山市又被华人称为“三藩市”,所以李海泉决定把儿子起名为“李振藩”。
10年后,被称为“小李海泉”的李振藩在出演电影《细路祥》中的角色时,因为他出生的1940年是庚辰年,按中国的生肖传统是龙年,又因为出生的时辰是辰时(“龙”时),所以他被起了个艺名:李小龙。
李小龙在1岁的时候,被父母带回了香港,开始了在香港18年的生活。
李小龙12岁的时候进入了一家叫拉莎莉学院的天主教学校,学校授课全程用英语,而李小龙却没有任何英语听说基础。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李小龙对学习完全丧失了兴趣。
中学时期的李小龙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香港,除了被日本占领了三年之外,都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在广大百姓所处的街区,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大多只信奉一个法则:拳头。
李小龙进入拉莎莉学院后不久,有一天忽然跑回家,对妈妈说自己想练武术。于是妈妈让他去拜了一位师父。
那位师父的名字,叫叶问。
叶问和李小龙
叶问精炼凶悍的“咏春拳”很快吸引了李小龙。
一旦确定了自己喜欢的事,李小龙就开始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武术这件事上。
改变李小龙人生轨迹的,首先是电影。
其实在1941年,李小龙只有3个月大的时候,他就客串过电影《金门女》,在里面扮演一个婴儿。因为父亲李海泉和演艺界的关系,李小龙在孩童时代客串过很多部电影。
直到1950年,10岁的李小龙作为主演之一,出演了电影《细路祥》。他在里面扮演一个父母早亡,不甘于贫穷,又良心未泯的不良少年。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他正式以“李小龙”的艺名出道。
《细路祥》的电影介绍里,“李小龙”的名字已经赫然在列
在1953年到1959年期间,李小龙拍了十几部电影,各种类型都有,还拍过《雷雨》。
李小龙似乎从小就有演电影的天赋,他能把握住角色的内心,而在眉宇之间,就能将自己扮演角色的神韵传递出来。当时的影评人向宸曾在《文汇报》撰文,提醒:
“(李小龙)配称粤语片‘天才童星’,粤片工作者应该好好重视他。”
1959年,由于李小龙学习成绩糟糕和经常与人争斗,家人还是决定送他去美国念书。
李小龙出生在旧金山,按照美国的法律,他已经拥有美国国籍,所以他去美国读书倒不是什么问题。不过他和家人在那时肯定不会意识到,李小龙的美国之行对今后的华人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意味着什么。
李小龙于1961年考入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并辅修了哲学、心理学及其他学科。在就读的同时,他也结识了后来的妻子琳达。
琳达有英国和瑞典血统,后来为李小龙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真正让他成为一个文化象征符号的,还是他在3个月大时就开始接触的行业——电影。
只不过,这次拍电影的地方,换成了美国好莱坞。
1965年,25岁的李小龙前往福克斯电影公司试镜。
那段试镜的视频至今仍在全世界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年轻的李小龙自信、沉稳,对武术有自己的理解,当时他的身段和武术非常赏心悦目。
李小龙(右)在《青蜂侠》中的剧照
李小龙的谈吐、外表,以及当时让西方人耳目一新的击技方式,很快让好莱坞另眼相看。1966年,李小龙得到了参演30集美剧《青蜂侠》的机会,饰演配角加藤。1967年,他又参演了《蝙蝠侠》。
1971年,李小龙真的就开始步入国际巨星的行列了——但不是在好莱坞,而是在自己的家乡香港。
拍的那部电影,叫《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的制作成本虽然达到李小龙要求的60万港元,但其实拍得非常仓促,连剧本都是边拍边写的。
李小龙在片中的三脚回旋连环踢、凌空飞脚以及独创性的啸叫,让所有观众都耳目一新。这部电影在香港的票房达到了300万港元,震动业界。
《唐山大兄》剧照
嘉禾公司趁热打铁,在1972年与李小龙合作推出了第二部电影:《精武门》。
《精武门》打破了传统武打片狭隘的复仇主题,而是上升到了宣传民族大义的高度。
而扮演陈真的李小龙在片中更是上演了一口气踢倒八人的“李八脚”,以及第一次将双节棍展现得出神入化,一改观众以往对花拳绣腿的香港武打片的认识。
凭借两部电影奠定地位的李小龙,终于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对电影的掌控权。
于是,同样在1972年,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了他一生的巅峰之作——《猛龙过江》。
《猛龙过江》公映的时候,有些电影院因为观众实在太多,不得不请警察出马控制人流,其中一些影院最终只能停止放映。
相比之下,李小龙在1973年拍的《龙争虎斗》虽然是他第一部正式进军好莱坞的电影(由嘉禾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联合摄制),但受到的约束比较多。好莱坞因为不太相信华人演员,还给他配了两个白人主演。
但是,影片的票房让时代华纳公司目瞪口呆——投资才80万美元的《龙争虎斗》,击败当时很多好莱坞大制作,在北美就拿下了2500万美元的票房——那可是1973年的2500万美元,全球票房更是惊人(有一个未经证明的数据是超过2亿美元)。
拍完《龙争虎斗》之后,李小龙已经彻彻底底成了美国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的巨星。
因为他创立的“中国功夫片”,一个完全因他而生的英文单词“kung fu”由此诞生,被收入词典。很多美国人甚至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和李小龙一样,会“中国功夫”。
这个时候,李小龙才33岁。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年,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李小龙的生命,戛然而止。
原标题:《李小龙逝世50周年:戏刚开场,斯人已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