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江黄金旅游带的难题与建议

钟晟  夏丹  苏悦 
2023-07-20 16:1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线性文化遗产特征的宏大历史时空叙事。长江干流全长6300公里,自西向东贯穿东中西部11个省市区,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动脉、生态廊道、经济通道和文化纽带,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深刻认识长江从古至今所发挥的文化交流融合的通道作用,打造以长江为依托的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一、打造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价值

文化线路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指的是在较长历史时间范围内承载物资、知识、思想、价值等多层面交流的独特交通路径。1987年,欧洲委员会提出文化线路概念,并发起命名“欧洲文化线路”项目;1994年,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在马德里召开;199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门成立文化线路科学委员会。文化线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遗产类型被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广泛接受,在此之后有多条文化线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概念类型的提出,同时也标志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念的转变:线性文化遗产是一个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动态化过程,是文化在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断交流融合的见证。 

(一)长江是跨越历史时空的线性文化遗产

长江从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始就发挥着文化通道的作用。考古发掘表明,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发现的“神树纹玉琮”是位于长江上游的古蜀文明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在4000-5000年前存在沟通交流的见证。商周时期的“金道锡行”是从长江中游地区运输锡料和铜料至中原地区的物资通道,是长江水道作为物资通道并通过汉江等支流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存在广泛交流的明证。进入唐宋时期,长江经由大运河进入北方的交通大通道开始形成,对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以来,诸多诗人墨客的长江行旅留下了众多的诗文名篇和文化胜迹,赋予了长江作为一条流淌着文化、诗歌与美的大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象征。从文化线路的视角,长江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程中,是一条对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交流通道,是跨越历史时空的流动的线性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家园。

(二)水上游线是促进长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

长江是一条文化的通道,是跨越历史时空的流动的线性文化遗产,把长江作为一条文化线路是促进长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也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思路。旅游活动是一个线性的流动过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其内在表明了在旅游的空间流动中体悟文化方是“深度”融合的体现。从文化线路的视角,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过程既有时间上的历时性,也有空间上的流动性,更有不同文化之间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因此,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需要在旅游的空间移动中走向“诗和远方”,从动态的视角感受体悟到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他者”的视角深度感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今天来看,长江本身便是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从长江源头河谷地带的三江源、虎跳峡、丽江古城,长江上游的都江堰、三峡,长江中游的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到长江下游的江南水乡,构成了一条自然与文化景观丰富多姿的长江黄金旅游带,也印证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个具有国家文化特征的“超级线性公园”。 

二、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不足

目前,长江文化旅游线路的水上游线主要集中于长江三峡和部分城市、景区的江段之中,呈现出分段游览的片段化特征。比较成熟的长江文化旅游线路主要是从重庆至宜昌的三峡游线,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江水上游线还包括武汉两江四岸、宜昌清江画廊、岳阳楼——洞庭湖等,但大部分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河段的可游览性较差,长江水上游线的连贯性开发不足,长江文化的整体性难以在片段化的游览中得以展现。

(二)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潜力亟待深挖

相较于世界著名的水上旅游线路,如欧洲的地中海游线、北极游线、莱茵河游线、第聂伯河游线,美洲的加勒比海游线等,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水上游线建设的基础设施不足,从长江邮轮母港和码头的建设质量,到游船的数量、规格、档次,再到与游船码头配套的游览与商业设施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的体验深度不足,依然以水面和景点观光为主,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沉浸式体验和多元化消费业态的旅游项目依然匮乏。

(三)长江游线跨区域和跨部门的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城市群已初步建立合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协会联合发布了《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发展扬州宣言》,长江中游湖北、江西、湖南三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出“长江中游三省旅游一卡通”等。长江水上游线的开发同时具有跨区域和跨部门的特性,一方面需要沿江省市在游线、游船、码头管理和项目开发上形成跨区域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文旅、水利、航道、发改、安全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从目前来看,制约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性因素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和跨部门的联动机制。

 三、打造长江文化旅游线路的几点建议

(一)打造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

深度体验长江文化,最重要的旅游方式莫过于长江水上游。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超长历史跨度、超大空间尺度,具有国家文化特征的“超级线性公园”。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顶层设计规划中,首先要突出强调长江文化的整体性、连贯性和流动性特征,通过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的贯穿,再现一幅流动的《长江万里图》,展现跨越历史时空的长江恢宏画卷,形成完整连贯的长江文化旅游体验。

在长江上游,对成都至宜宾的岷江游线、宜宾至重庆的川江游线进行连贯性开发,重点打造眉山、乐山等节点;在宜昌至武汉的游线,重点打造荆州古城、岳阳楼——洞庭湖、三国赤壁古战场等沿江关键节点;在武汉至南京的游线,重点打造黄州东坡赤壁、九江、鄱阳湖、庐山、九华山、马鞍山采石矶等关键节点;在南京至上海的游线,重点打造扬州、镇江、江阴要塞等关键节点,至上海连接沿海和国际邮轮项目,形成江海联动游线,将长江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黄金旅游线路。

(二)高质量提升长江水上游线的设施质量和产业水平

一方面,强化长江水上游线的游船和码头建设。以长江干流航道为主,同时涵盖长江主要支流、湖泊和水库景区,进一步加强旅游码头、游艇码头、游船、游线和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重庆、宜昌、武汉、九江、南京等重要旅游节点城市打造长江邮轮母港,在上海形成江海联动游线,充分挖掘长江水上游潜力,将长江打造成为国际性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依托长江游线和主要旅游节点,强化沿江滨水旅游景观和文化旅游休闲设施建设,促进水上游线与主要景点及商圈的对接,大力发展依托邮轮母港和旅游码头的多元消费体验业态,促进长江水上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性推出主题化和特色化的长江水上文化旅游产品

创新性推出一系列主题性的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例如长江的治水文化主题线路,从都江堰到三峡工程,再到荆江抗洪国家水利风景区,感悟长江作为母亲河的人水共生的治水精神;再如长江千年诗路,跟着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诗人的名篇佳作游长江,在长江诗景诗境中与诗人对话,感悟长江所蕴含的诗歌意境与人生境界。同时,打造特色化的长江文化旅游产品,促进长江文化的创新转化,开发具有深厚长江文化内涵的创意性文化旅游项目。例如武汉知音号,以长江游船和码头为载体,通过沉浸式实景剧的演艺形式,创造性地表现了武汉长江文化和知音文化,成为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现象级文化旅游项目。长江文化底蕴深厚,瑰丽多姿,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呼唤更多高质量的主题化和特色化的长江文化旅游线路产品。

本文系2022年度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重点课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创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原题为:“打造长江水上文化旅游线路的价值与建议”。课题主持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文旅规划中心主任,湖北省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晟。课题组成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生夏丹、苏悦、钟晟)

——

“寻迹·国家文化公园”专栏聚焦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权威专家解读,剖析各地文旅融合优秀案例,助力传播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