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位热心的社区工作者,感动了无数人
- 职 业 故 事 -
我常常夸栋哥是个实在人,他倒不否认,只是还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不是会说话的人,但是我明白一个道理。我是一名党员,就是要沉到群众中去,要跟他们一起干,一起哭,一起笑。老哥知道自己不是很讨喜的人,不会说漂亮话,但我跟小哥们在一起,能聊到一起,能为他们做点事,我就很开心!谁要是敢欺负他们,我就跟谁急!”
在最具“深圳速度”特色的南山区里,有一位常驻沙河街道白石洲东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大家喜欢喊他“栋哥”。
记得第一次见栋哥的时候,他穿着一件纯白色的T恤,拿着扫把就在新建的暖蜂驿站里面扫地。近几年,深圳积极落实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举措。南山区沙河街道暖蜂一条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伫立在穿梭商街的快递员、外卖员们心中。林林总总的暖蜂驿站有很多,能得大家之心就不多见了。栋哥所在的暖蜂驿站就是深受大家欢迎的。你可别觉得“吹过头”了,你若是到这逛一逛,便会知道这一切毫无修饰。
白石洲东社区是小商户、城中村、外来务工者的集聚之地,背靠著名景点深圳之窗,紧挨深圳地铁1号线,不论是交通还是生活都是成本低快捷便利的“风水宝地”。人多商家多,自然而然就聚拢了一大批快递、外卖网点,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已然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做好这一群体的治理与服务工作,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了。
南山区十分重视新就业群体,在社区党委书记的鼎力支持下,栋哥专职负责起了这个工作。起初的工作也没那么好做,栋哥想为他们做点事,小哥们压根不领情。大家都忙着挣钱,一辆辆电瓶车呼啸而过,根本没有人愿意听这个一片赤诚的人说一句话。那打破僵局的第一步是什么呢?栋哥仔细复盘后断定:要做好他们的工作,先要从了解他们开始。
栋哥观察到,快递员一般是早上八点就出发去送件,差不多11点到12点会回到网点稍作休息(高峰期除外);外卖员则是早上10点到下午两三点在外配送,午餐基本上就是下午两三点间对付了。如果想要见到他们,只能是静待晚上六七点后的时间段,这种“守株待兔”的方式不见得多么明智,但这是他唯一想到的办法了。
栋哥争取每天在上班期间干好份内工作,下班后就驻守驿站找各位小哥们聊聊天。也不知道守了多久,总算跟好几个小哥都混了个脸熟。下次再见时,大家都会互相打招呼了。
有一天,驿站门口来了一位送完餐的小哥,他站在门口探头探脑,似乎在犹豫着什么。栋哥在驿站里看到,就开门迎了上去,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小哥用手指了指驿站,腼腆地问:“这里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吗?”
“当然,这个就是为你们而建的驿站。”栋哥一边说着,一边开门邀请他进去。
这个小哥的出现提醒了栋哥,他意识到要先打消小哥们的顾虑,暖蜂驿站的宣传推广还要继续加强。于是他常邀小哥们来驿站坐坐、聊聊,也逐渐完善驿站的喝水、充电、空调等功能,渐渐这里的人气就旺了起来。
2022年,在疫情冲击下,要做好一系列事无巨细的基层治理工作,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栋哥在市里和区里的支持下,以暖蜂驿站为依托,组建了一支由快递员、外卖员群体参与的小哥志愿者服务队,让小哥们“各显神通”。小哥们开着自己的三轮车、电动车主动帮助社区运送相关物资,发挥着专业优势将物资配送到居民家。他们特别能吃苦耐劳,长达几个小时的奔跑,也不喊累。在小哥们的参与下,社区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当然,故事并不是毫无坎坷。这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在努力助力社区基层治理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活的各种挑战。有的小哥是“无一瓦遮顶”,有的小哥是“无一文入账”.....尽管生活如此多波折,但大家还是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看到疲惫不堪的小哥们回到驿站以后连个躺的地方都没有,栋哥心疼不已。他想尽办法联系到了厂家,自掏腰包采购了一批折叠床,还借来了好几台立地大风扇。于是,满头大汗的小哥们总算有了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了。
栋哥总是笑着说:“我就见不得我们的小哥受委屈,跟他们在一起工作和奋斗,我就很开心!”
后来,栋哥转念一想,还能挖掘一下志愿者服务队的其他什么功能呢?于是他向小哥们征集大家的特长,用一个登记簿记录着。这个本子可了不得!要是驿站的门板坏了,圆通的小哥可以用最低成本进行维修;要是驿站的空调年久不制冷,美团的小哥可以自带工具进行免费清洗;要是驿站前的花草盆栽有需要,德邦小哥可以提供一些土壤养料帮忙照顾;要是遇到重大节日,小哥志愿者们可以买菜做饭,和社区工作者们相聚一堂共度佳节......
“栋哥,我几个月的工资没着落了。”一个外卖骑手在跟栋哥聊天时吐露了近期的一件麻烦事。栋哥一听,立刻着急追问事情缘由。原来,骑手原来工作的站点要转手给新站点,转让手续繁琐,双方各自推诿拒不认这些原站点骑手的劳动关系,自然也就没人愿意负担起这些骑手的拖欠薪水。栋哥觉得自己是社区工作者,应该可以去跟这些负责人好好辨个是非。没想到连负责人们的面都没见到,还得知这种案例很难维权成功。
“撞了南墙心不死”,栋哥就是这样的人。他偏不信这个邪,买了一本劳动法,每天闲暇之余就在那里钻研。那一段时间,栋哥整个人苍老了很多,白头发滋滋冒出来。那位被拖欠工资的小哥十分心疼,便也劝慰道:“算了,我不要了。”
栋哥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不能让你们给别人白欺负了。再说,你这个案例也不是个例,总要想办法解决的。我能力有限,就尽力而为,我也安心。”
这个案例成了栋哥心里一根深刺,他开始关注法律维权的工作,一直致力跟工会链接到公益律师的资源。努力总算不白费,驿站终于入驻了一位公益律师,他会定期到驿站为大家答疑解惑。如有小哥再遇到类似案例,也可以用驿站墙上的联系方式寻求专业人士的助力了。栋哥后期还计划开展一些“以案说法”的系列活动,他决心要把这种维权意识宣传推广。
我常常夸栋哥是个实在人,他倒不否认,只是还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不是会说话的人,但是我明白一个道理。我是一名党员,就是要沉到群众中去,要跟他们一起干,一起哭,一起笑。老哥知道自己不是很讨喜的人,不会说漂亮话,但我跟小哥们在一起,能聊到一起,能为他们做点事,我就很开心!谁要是敢欺负他们,我就跟谁急!”
这些话总让我感触良多,每每想分享的时候,却又絮絮叨叨说不出韵味来。直到后来,我遇见了栋哥的直属领导——社区党委书记,他告诉我:“做小哥的工作,就是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做到他们的需求上。你不能耽误小哥挣钱养家,也不能墨守成规地按照老旧模式做工作。群众工作有时候就要跟他们打成一片,融入他们的生活,唯有真心才能换真情。”
一个社区朋友说他曾把栋哥的事迹说给同事们听,大家都觉得是在讲虚构故事。书写至此,倒也不怕不能取信于众人,只为请你还是要相信:世界这么大,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好人的。
注:文中出现的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这位热心的社区工作者,感动了无数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