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时代面孔|李静:一抹蓝色守初心
提到蓝色,最普遍的联想大概就是蓝天大海吧。其实,蓝色的不仅仅如此。
蓝色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来自稀有的青金石。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珍贵的蓝色成了各国皇室、贵族装饰、宝物、器物优先其中的色彩选择。史上第一任时尚偶像埃及艳后,眼睑上总会覆上厚重的蓝色眼影。
在中国同有着匹敌世界的蓝——“景泰蓝”。来自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铜胎掐丝珐琅的色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也有地域性,起源于元代,从西亚的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是珐琅工艺和金属工艺相结合的传统手艺。“景泰蓝”备受皇家青睐,天生具备尊贵气质。它的纯粹又让它显得格外秀丽鲜活,同中度亮色调色彩色组合总能牢牢吸引住人们的目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景泰蓝”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历久弥新,悠悠然承继下来。
说到“景泰蓝”,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的就是花瓶。其实“景泰蓝”不仅可以制成花瓶,还可制成盘、罐、盒、屏风等珍贵的陈设装饰品,也可制作成台灯、烟具、酒具、茶具,甚至壁画等实用型工艺品。
“景泰蓝”造型精美,花纹精细,色彩鲜艳、高贵、庄重。“华美”是它的特征,“端庄”是它的内涵,“高贵”是它的价值。到明清时期,“景泰蓝”已是皇宫殿宇中最为贵重的陈设品。“景泰蓝”的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明朝景泰年间,“珐蓝”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
如今,“景泰蓝”可以说是集合了各个年代审美与历代工匠聪明智慧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中国最具代表性非遗技艺之一。
在北京景泰路和安乐林路的交叉路口西南角,有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院子,却是闻名中外的“景泰蓝”圣地——北京市珐琅厂。这里也是中国景泰蓝第一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初心致匠心,学到的是技艺更是精神
“一旦你进入这个领域,每当完成一件作品,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景泰蓝能给人一种无法言语的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静对记者说。
“我和景泰蓝的缘分开始于1978年,当年刚初中毕业,面临着选择是上中专技校还是高中。我从小喜欢美术,得知珐琅厂技校在招生,需要有画画方面的特长。这样的机会,可以实现我继续学美术的愿望,于是就毅然决定报考这个学校。当时报考的人数有几百人,最终选拔录取了只有31个人,25个男生。其余是6个女生,我是其中之一。”李静如是回忆。
进入珐琅厂技校之后,李静正式开始美术专业的学习,包括图案素描、色彩还有人物山水画。学习期间不间断地户外写生、观摩展览,李静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正式进入珐琅厂工作,被分到点蓝车间。
“在一线一干就是十六年。从熟悉景泰蓝制作过程,到釉彩色彩搭配,再到琢磨景泰蓝的釉料特性,每一个点滴进步都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练出来的。”李静说。
几十年的磨练,让李静对釉料的把控如火纯青。比如画同样一朵花,多加一点粉,或者少加一点粉,颜色偏紫一点,或者偏黄色一点,作品展现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李静通过写生仔细观察过从花朵植物萌芽到盛放的样子,琢磨它每个时期微小的变化,让她的作品在细节之处愈发生动。
“在我心里,每一件作品的设计都是有生命的,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其实就是创作者内心情绪的释放,是对美的热爱和输出。甚至可以从每件作品创作中感受这个作品的创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创作过程都是凝结了设计者对于事物的判断,对美与丑的甄别,带有生命与灵性的创作才能孕育具有艺术与美的作品。”李静说到。
对创作的不懈追求,让她的作品逐渐被大家认可,小到室内摆件,大到重要国礼的设计,她作为主创责无旁贷,几乎都参与其中。作为珐琅厂的首席设计师,她将绘画艺术中构图、透视色彩学与点蓝技艺结合,从而形成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创新融合。手调釉彩让“景泰蓝”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丰富,创作题材喻古论今,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她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和部、市级金奖:国礼《盛世欢歌》大瓶被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收藏、设计完成首都机场专机楼景泰蓝装饰、APEC雁栖湖集贤厅的大斗拱、钓鱼台国宾馆墙面装饰、北京地铁14号线景泰站大抱柱景泰蓝装饰、2019年世园会领导人活动大厅景泰蓝装饰等重点工程,此外还有多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各国领导人……
在从事“景泰蓝”艺术四十多年的工作和实践过程中,李静不断地积累了深厚技艺和创作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主张在继承传统典雅、庄重、吉祥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其作品喜庆热烈又不失于优雅,风格新颖独特兼具时代感。
她说:“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在数代手艺人的指尖传承下,绽放着熠熠光辉。传承不能只是停留在嘴上,好好学、了解、理解,才能有扎实的基础。以前,在北京站速写,一画就画到深更半夜,求学求知的精神要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上。我遇到的老师特别好,让我在十五六岁懵懂的年纪,所接触到的事物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直到现在,老师当年拿着毛笔一笔一画给我们勾线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有那样认真的老师,真的是非常幸运的。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踏实认真、谦虚刻苦的精神。”
“创作的灵感是生活中点滴的积累,为了丰富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察,经常自己一个人到处走走,观察、写生。开春,我带着画册,出去观察牡丹芽子,玉兰花的花苞,从它一开始的这种生长状态开始画,一直画到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的时候;夏天草长莺飞,再到冬天雪花飞舞,银装素裹,感受植物在四个季节的不同,我会细细地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这些素材是我创造作品时最好的灵感,对创作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
在创作路上,总会面对挑战。“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曾接到一个创作任务,来自一个香港客户。对作品的要求很多,要求做4种大瓶,1.8米、2米、2.5米、4米。上面的图案分别是:7条蛇、66头鹿、77头牛和88匹马,主色调是红色、白色和黄色。但是图案不要有水、鱼、鸟、树、龙、凤,配色不要黑色、绿色、蓝色。
听完这些复杂的要求,当时就觉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说,马很多人都画过,相对较容易。而牛的形态比较呆萌没有更多姿态,比较难画。很少有这么多的牲畜和动物在一件作品上,还要不重复地将它们行动、坐卧都画出来。后来想起曾经去五台山休息的路途中,看到过满山都是放牛的画面,我用手机记录下了牛慵懒的样子。这些随手拍的吃草、行走等素材,就像源泉一样向我涌来。
铺开纸,大概的主角、环境构图都呈现于画面中,纸上每一个角落画什么都在脑海中慢慢地浮现。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在紧张忙碌的加班加点中,4种大瓶每个大瓶最小的高度有3米,最大的将近4米,而且我们景泰蓝的设计是一笔成形,就是一根线条不合理或者不准确会造成动物形象不准,肌肉不对,或者空间过大造成崩蓝掉色等问题。每一笔都要认真琢磨落笔,保证画面唯美。最让我欣慰的是,作品完成后,客人对每一件都很满意。”李静说。
静心守恒心,用心对待每一件作品
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珐琅厂车间到商品部,再到设计部。当年跟李静一起进厂的许多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100多名学生中,最后留下的只有几个人。
“景泰蓝”的创作和制作其实很辛苦,因为赶工期,就得加班干,李静经常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从设计到制作,要不断在办公室与现场之间奔波与师傅们沟通。在北京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大型景泰蓝装饰工程期间,任务来了,原本计划好的休假旅行也不得不取消。画图、看效果、听意见、反馈修改,改完再发……没有时间回家,就在办公室的地上睡了两个星期。通州环球影城工程,设计人员需早8点到晚8点,一共三个月的时间,工期紧,从开始到安装完,李静自己在酒店住了一个多月。
如今,李静身兼数职,既是北京市珐琅厂设计部主任,又是北京市非遗技艺传人。即便已是花甲之年,仍然在为了那抹蓝,每天奔波在路上。 “景泰蓝”或许正是因为许多像她一样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守艺人,才得以熠熠生辉。
她对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选择了这个领域作为一生的追求,无怨无悔。不论多忙多累,都要认真画好每一笔,因为那是创作者对每一件作品真诚的态度和对每一位受众人群的尊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