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伏天里的“松弛感”
小暑之后进入伏天,就到了一年中气温居高不下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民谚谓“热在三伏”。
▲《柳阴高士图》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段时间雨热同期,雷雨带来潮湿的水汽伴随着地表的高热蒸腾而上,大地少凉风,户外宛若蒸笼。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更“烤”验着每个人对热的忍耐力。
▲《摔琴谢知音图》 南宋 刘松年(传) 弗利尔美术馆藏
三伏天里,人出汗多、消耗大。古代素有“夏补三伏”一说,认为这个时候人体“外热里寒”,宜“温养清补”。
▲《柳院消暑图》 南宋 佚名 上海博物馆藏
高温酷热之下,除了酌情补充营养,补充水份更是重中之重。
大量出汗后,及时补充纯水、电解质水,或者喝一些较为温润平和的全发酵红茶、黑茶以及半发酵乌龙茶等,都是三伏天补水防暑的好选择。
▲《竹鹤图》 南宋 马远(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红茶、黑茶、乌龙茶,经过全发酵或一定程度的发酵,茶多酚含量较少,对三伏天本就脆弱的脾胃刺激较小。
夏日饮茶,恰如唐代卢仝著名的《七碗茶歌》所写:“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十八学士图》 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喉吻润、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单这几个名词就让三伏天的闷燥消了一半。
红茶香高味醇,口感厚润顺滑,无论是原叶冲泡抑或是与玫瑰、蜂蜜、柠檬、牛奶、姜糖等调饮都是不错的选择。
轻啜品咂,茶叶天然的草木果香,带着深山郊野的纯澈气息,消暑补水之余也是三伏天里味觉上的一抹慰藉。
几杯茶喝下去,发发轻汗,通体舒爽,心神渐宁,仿佛从内到外都焕然一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