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文学新动向|文学与生活交融后带来的自由之境

后商
2023-07-18 16:5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马努尚入祀先贤祠

日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外宣布,亚美尼亚诗人、抵抗运动战士马努尚(Missak Manouchian)将入祀巴黎先贤祠。马努尚在二战期间曾领导抵抗运动,此士此举,被马克龙认为“体现法国的普世价值观,承载了我们伟大的一部分”。此前,瓦朗斯市市长达拉贡(Nicolas Daragon)、马赛市市长帕扬(Benoît Payan)发起、参与了呼吁马努尚入祀先贤祠的运动。

马努尚(Missak Manouchian)

马努尚(Missak Manouchian)是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幸存者。父母遇难后,马努尚在一个库尔德家庭的保护下幸存了下来。他在一个由人道组织支持的孤儿院里生活,并接受了木工培训。1925年,年轻的马努尚以无国籍难民身份来法国避难,先后去了马赛和巴黎。1934年,马努尚加入亚美尼亚救济委员会,1935年被选拔为第二秘书。

在法国被占时,马努尚积极地投入抵抗运动中,他所属是“巴黎移民劳工”。1942年秋之后,巴黎移民劳工在抵抗运动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份额曾接近50%。1943年7月,马努尚被任命为巴黎移民劳工的技术专员,并跟随第一支队执行了第一次武装运动。1943年11月16日,埃夫里佩蒂特堡(Petit-Bourg)每周会议当场,马努尚和他的同志们受到逮捕,告密者是抵抗运动战士约瑟夫·达维多维兹(Joseph Davidowicz)。马努尚及其同志,次年被公审,并被处决。

马努尚曾在总工会的工人大学、索邦大学学习,也曾在博戈·努巴尔·帕夏(Boghos Nubar Pacha)于1928年创办的努巴尔图书馆(Bibliothèque Nubar)工作。1929年,他曾作为画家克里科尔·贝迪基昂(Krikor Bédikian)、让·卡尔祖(Jean Carzou)的模特,由此他进入了艺术界,并坚定了文学的兴趣。马努尚在来法国前就开始写诗。

1930年7月至1931年6月,马努尚主持了12期《奋力》(Tchank),《奋力》对外自称青年作家协会的机关报,实际编务人员仅三人。此外,马努尚还主持了《文化》(Mechagouyt)。1935年6月至1937年7月,马努尚在亚美尼亚救济委员会主持了Zangou(以亚美尼亚一条河流命名)。在政治性议题之外,Zangou主要关切移民、劳工等议题。

马努尚一直被认为是法国与亚美尼亚关系的重要代表,随着亚美尼亚在法国的地位的提升,马努尚及其事迹也逐渐得到披露和传扬。除了大量传记、小说外,还有影像上的传播,比如《退休的恐怖分子》(Des terroristes à la retraite)、《罪恶部队》(L'armée du crime)。

卡特娅·奥斯坎普获都柏林文学奖

日前,德国作家卡特娅·奥斯坎普(Katja Oskamp)以《马尔灿,我的爱:一个修脚师的故事》获得本年度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卡特娅·奥斯坎普是都柏林文学奖史上自1998年赫塔·米勒以《心兽》(Herztier)获奖后第二位德语获得者。卡特娅·奥斯坎普与译者乔·海因里希(Jo Heinrich)平分了奖金,而这本书是译者第一本德语翻译作品。

卡特娅·奥斯坎普(Katja Oskamp)

马尔灿在东柏林,这里是工人和流浪汉之家,布满“预制建筑”。“年届中年,当你不年轻也不苍老,这是一段相当模糊的时光。你不再能看清你缘起的海岸,但你还不能看清你必走去的海岸。你花这么多年在某个大湖的中心地带挣扎,疲累气喘,试图从乏味的游泳中打起精神来。这时候,你停下来,怅然若失,迷惘地转了一圈又一圈。恐惧来袭,怕不会中途沉没,悄无声息,不知所踪。”《马尔灿,我的爱》开篇作了此番交代。

这是奥斯坎普真实的心迹。自2015年春开始,为了摆脱现实的困境,以及写作上的绝望,她参加了修脚师的培训,并很快上岗,每周花两天时间(周三和周四)在按摩店给客人洗脚、锉脚趾甲、刮痧、塑形。在洗脚修脚的过程中,奥斯坎普听了太多的故事,有的客人逐渐发展为常客,他们每隔四到七周就回来拜访,有时候仅仅为了讲故事,而她对这些客人的故事、命运、怪癖也渐渐熟稔。她很早就萌生了写点什么的想法,但酝酿了相当久时间,写作也费了很大功夫。2019年,《马尔灿,我的爱》出版后便登上各大畅销榜。

卡特娅·奥斯坎普1970年生于莱比锡,长于柏林。她曾在罗斯托克人民剧院(Volkstheater Rostock)、莱比锡的德国文学学院(Deutschen Literaturinstitut)学习。在《马尔灿,我的爱》前,她已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

《马尔灿,我的爱》是Peirene出版社2022年的第一本书。该出版社自2010年每年都会发行三本书,早期包括玛丽亚·巴巴尔(Maria Barbal)、马蒂亚斯·波利蒂基(Matthias Politycki)等人的作品,其所出版书籍已累计入选都柏林文学奖数次。

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日前,罗马尼亚作家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Mircea Cărtărescu)以《螺线管》(Solenoid)获得洛杉矶时报图书奖。格尔特雷斯库是罗马尼亚自尼基塔·斯特内斯库(Nichita Stănescu)后最重要的作家,他被视为八十年代作家(崛起于八十年代)的代表。他曾多次获得罗马尼亚作家联盟奖,也曾获得欧洲文学家、福门托文学奖等。

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Mircea Cărtărescu)

《螺线管》记述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罗马尼亚的生活场景:杂货店外的长队、荒谬的教育系统、惨淡的青春、令人不安的梦想,以及工作、母亲、直觉。每一轮螺线管都提供了一个偏离现实的电磁力。在故事的结尾,文学与生活在交融后被带向了自由之境,“我经常感到——在那些我从未想过会经历的时刻——我最终确实逃脱了,我超越了所有维度奇迹般地逃离了自我。”

格尔特雷斯库最重要的作品是“炫目三部曲”(Orbitor),分别发表于1996年、2002年、2007年,作家本人形容三部曲为一本书,一本人生之书,而非小说。三部曲叙述者的名字是米尔恰,其基本理念是,每个个体都是两种遗产、两位父母的产物,他们交织在一起编织出充满故事、想象、记忆、梦的时空。

“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存在[……]我们是虚幻的模拟,而它本身又是一个模拟。这个虚幻的阶段,可翻转颠倒,可透明叠不透明,如此只有作为整体来看,才会变得不透明、真实。但没有角度或者眼睛,可以从这样的角度看去。一页又一页,我们的世界就是一本由洋葱皮所做的书。这张洋葱皮有血管,有神经,还有臭汗的肾小球。”

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1956年生于布加勒斯特。他曾就读于国立坎泰米尔·沃德中学、布加勒斯特大学,其时参与青年文学晚会(Cenaclul de proză Junimea)。毕业后,格尔特雷斯库曾在罗马尼亚一所普通学校、作家联盟、《批评》杂志、布加勒斯特大学任职。其间的1999年,他以一篇关于罗马尼亚后现代文学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伴侣是诗人伊万娜·尼古拉耶(Ioana Nicolaie)。其主要作品都在人道主义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臧继贤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