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能真正爱别人的人,绝不会怀疑别人是否爱自己

2023-07-18 12: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对爱的流行定义,即爱是给予和接受情感的能力。尽管这个定义中包含了某些真理,但它过于笼统,无法帮助我们澄清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大多数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充满爱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爱的能力。”

——[美] 卡伦·霍妮

如果读者还记得我们前面的讨论,即受到压抑的敌意如何导致焦虑,以及焦虑反过来又如何导致敌意,换句话说,焦虑与敌意如何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那么,就不难发现神经症患者思维中的自我欺骗,以及他遭遇失败的原因。

神经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他自己没有能力去爱,却又非常需要他人的爱。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爱?在我们的文化中,爱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对爱的流行定义,即爱是给予和接受情感的能力。尽管这个定义中包含了某些真理,但它过于笼统,无法帮助我们澄清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大多数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充满爱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爱的能力。

因此,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这种情感流露出来的态度:这种爱表达的是对他人的一种基本的肯定,还是出于害怕失去他人或者希望将他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把任何表面的态度都当作标准。虽然很难说清什么是爱,但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什么不是爱,或者哪些要素与爱相去甚远。我们可能非常喜欢一个人,但有时也会对他生气,拒绝他的某些要求,或者想一个人独处。

但是,这种受环境影响的愤怒或退缩的反应,与神经症患者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神经症患者总是提防着别人,觉得他们对第三个人的任何兴趣都是对自己的忽视,并把任何要求都视为强迫,或者把任何批评都当作羞辱。这并不是爱。

爱允许对别人的某些性格或态度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他纠正。但是,要求他人尽善尽美,提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要求并不是爱,就像神经症患者经常做的那样,这种要求中暗含着一种敌意:“如果你不完美,就见鬼去吧!”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利用他人,仅仅把他人当作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者说,仅仅因为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我们也会认为这并不符合我们对爱的观念。

当某个人仅仅为了性的满足而需要对方,或者仅仅为了获得名誉而和对方结婚时,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在这里,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变得模糊,特别是如果这种需要是精神上的。一个人可以自欺欺人,相信自己深爱着对方,即使他只是出于盲目的崇拜而需要对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他开始变得挑剔,对方就可能会被突然抛弃,甚至遭到他的敌视。这时,偶像失去了崇拜的功能,而他之所以被爱,正是由于这种崇拜。

然而,在讨论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时,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切不可矫枉过正。

虽然爱一个人不能容忍利用对方来获得某种满足,但这并不意味着爱必须是完全利他和彻底奉献的。同样,那种不需要对方为自己有任何付出的情感,也不能被称为爱。任何表现出这种想法的人,实际上暴露了自己不愿付出爱的心理,并不代表他们对爱有多么成熟的看法或信念。

我们当然希望能从所爱的人那里得到一些东西——我们希望得到满足、忠诚、帮助;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甚至希望对方为自己有所牺牲。

一般来说,能够表达这样的愿望,甚至为它们而奋斗,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真正的爱和对爱的神经症需求之间的区别在于:在真正的爱中,爱的情感是首要的;而在神经症患者身上,首要的情感是对安全的需求,而对爱的幻觉是次要的。

当然,两者之间还存在各种不同的中间状态。如果某个人需要别人的爱,是为了获得对抗焦虑的安全感,那么在他的意识里,问题通常会变得模糊不清。因为一般说来,他并不知道自己内心充满了焦虑,也不知道自己不顾一切想抓住任何一种爱,目的是获得安全感。

他所感觉到的,只是这里有一个他喜欢或信任的人,或者一个他迷恋的人。但他所认为的自发的爱,很可能只是对自己所受恩惠的感激之情,或者只是由某个人或某种情境所激起的希望或温情。那个有意无意在他身上唤起这种预期的人,将自动地被赋予某种重要性,而他对那个人的情感则会表现为爱的幻觉。

这种预期可能由某些简单的事实所唤起,例如,一个很有权势和影响力的人对他非常友善,或者一个给人印象很有安全感、非常独立的人待他很友好。这种预期也可以由高涨的色欲或性欲所唤起,尽管这些欲望可能与爱全然无关。

这种预期还可能以现有的某种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中暗含着帮助或支持的承诺,比如与家人、朋友、医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大多打着爱的幌子,换言之,在主观上认为自己不能离开对方,但实际上,这种爱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依附他人。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可靠的情感,只要任何愿望没有被满足,这种关系随时会出现大逆转。

我们所认为的爱情的基本因素——情感的可靠性和坚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存在。我曾暗示过缺乏爱的能力的决定性特征,但我还是想在此强调一下,即对他人的人格、特性、限制、需要、愿望以及发展的忽视。

这种忽视,在某种程度上是焦虑的结果,焦虑促使神经症患者紧紧依附于他人。例如,一个溺水的人,一旦抓住一个游泳者,通常不会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有无能力带他上岸。

这种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他人的基本敌意的表达,其中最常见的内容是轻视和嫉妒。它可能被患者竭力表现出来的体贴,甚至是为对方牺牲的态度所掩盖,但这些努力通常不能阻止某些异常反应的出现。

例如,一位妻子可能在主观上相信自己深爱着丈夫,但当丈夫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兴趣或朋友时,她就会心生怨恨,抱怨个不停,或者闷闷不乐。一位过于保护孩子的母亲可能会深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幸福,但她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孩子独立发展的需要。

那些把追求爱作为保护手段的神经症患者,几乎从未意识到自己缺乏爱的能力。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对他人的需要误当作爱的情愫,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人类,都是如此。他们拥有迫切的理由去坚持和捍卫这种错觉。放弃这一错觉,就意味着要面对以下这个困境:一方面,自己对他人怀有基本的敌意;另一方面,又想要得到他人的爱。我们不可能一方面看不起一个人,不信任他,想要破坏他的幸福或独立;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的爱、帮助和支持。为了达成这两个在现实中互不相容的目的,我们必须严格地把内心的敌意倾向从意识中驱除。

换句话说,这种爱的幻觉,虽然把真正的爱和需要混为一谈,但它确实使个人对爱的追求成为可能。

神经症患者在满足自己对爱的饥渴时,还会遭遇另一个基本的困难。尽管他可能成功地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爱,哪怕只是暂时的,但他并不能真正接受这种爱。我们可能认为,他会欢迎任何给予他的爱,就像口渴的人渴望喝水一样。

事实上,这种情形确实会发生,但可能只是短暂的。每一位医生都知道,体贴和仁爱会产生什么效果。即使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只是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检查和医疗护理,所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困扰也可能突然消失。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著名例子。即使在性格神经症患者身上,这种关注,不管是爱、兴趣,还是医疗护理,都可能足以缓解焦虑,并因此改善患者的状况。

任何一种爱,都可以给神经症患者表面的安全感,甚至是幸福感,然而,在其内心深处,他并不相信这种爱,或者充满了怀疑和恐惧。他不相信这种爱,是因为他坚信没有人会爱他。这种不被人爱的感觉,通常是一种有意识的信念,不会因任何相反的事实经验而动摇。

确实,它可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以至于人们在意识中从未做过思考。但即使它难以言状、模糊不清,它仍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就像它一直被人们意识到一样。

同样,它也可能被一种“我不在乎”的态度所掩盖,患者经常表现出玩世不恭、骄傲自大,这样就令人更难发现这一信念了。这种确信自己不被人爱的信念,与缺乏爱的能力是非常相似的;事实上,前者是后者的一种有意识的反映。

一个能够真正爱别人的人,绝不会怀疑别人是否爱自己。

如果这种焦虑真的根深蒂固,那么任何关爱都会遭到怀疑;而且,患者会立刻认为这种爱是别有用心的。

例如,在精神分析中,神经症患者会认为,分析师之所以想帮助他们,仅仅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抱负;或者分析师会说一些鼓励或欣赏的话语,仅仅是出于治疗的目的。

我有一个患者,在她情绪极不稳定的一段时期里,我主动提出周末为她治疗,但她将此视为一种直接的羞辱。公开表达的爱,很容易被当作一种奚落。如果一个有魅力的女孩向一个神经症患者公开示爱,那么他很可能将其看作一种捉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挑衅,因为他难以想象,这个女孩真的会爱他。

对这种人示爱,不仅可能引起怀疑,还可能会激起实际的焦虑。就好像屈服于这样一种爱,就意味着落入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或者相信了这样一种爱,就意味着生活在食人族中却被解除了武装。当一个神经症患者意识到有人真心喜欢他时,很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恐惧。

最后,这种爱还可能会引起神经症患者对依赖的恐惧。

正如我们很快就会看到的,对一个没有他人的爱就无法生存的人来说,情感上的依赖是一种真正的危险,因此,任何与之稍有相似的事物,都可能会激发他不顾一切的反抗。这种人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任何积极的情绪反应,因为这种反应会立即招致依赖他人的危险。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他必须蒙蔽自己,不让自己意识到他人是友善的或乐于助人的;他会想方设法地抛弃所有爱的证据,同时在自己的感受里,坚持认为他人是无情的、冷漠的,甚至是恶意的。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人饥肠辘辘,却不敢吃任何东西,因为他担心自己会中毒。

简而言之,对一个被基本焦虑所驱使并因此寻求爱的人来说,得到这种异常渴望的爱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因为他将爱作为了一种获得保护的手段。正是这种产生需求的情境,本身就干扰了这种需求的满足。

文字丨选自《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美] 卡伦·霍妮 著,郑世彦 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3月

图片丨Picture@Edvard Munch、Henri Matisse、Henri Matisse

编辑 | Joie

原标题:《能真正爱别人的人,绝不会怀疑别人是否爱自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