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运河——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

2023-07-17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目 录

1. 大运河「剧场」

2. 青春主题下的运河烟火故事

3. 运河的文化轶事

关键词:

运河文旅 | 场景营造

文化旅游 | 旅游消费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自此,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相继进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序列。

在这五个国家文化公园中,长征,体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梦想与信念,长城,凝结着「封狼居胥」的壮志与深沉的家国情怀,长江黄河,则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

但大运河则不同,运河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是世界共同的壮美史诗。

世界运河的开凿,都是在「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千年来,运河不断地影响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政治统一。公元前一千八百余年,法老塞努斯雷特三世产生了开辟运河的想法——通过连接尼罗河的支流,方便船只从地中海进入红海。

开凿苏伊士运河的人也许不会想到,多年后,这条运河依旧是海陆「咽喉」,它既带来财富,也让这片土地卷入大国博弈的棋局。

▼ 苏伊士运河(来源:Wikipedia)

在荷兰,人们修筑运河、风车,在洪水中一次次重建家园,运河描绘出荷兰土地如今的样貌,也塑造了荷兰人与水共生的灵魂。

▼ 荷兰小孩堤防运河与风车

以运河解决运输之困,成为世界诸多国家的选择,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运河共有6条之多!法国米迪运河的开凿,打破了西班牙对直布罗陀海峡的垄断,运河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比利时中央运河,助力比利时成为欧洲大陆的水运要塞;

▼ 比利时中央运河4号升降机(来源:Wikipedia)

加拿大里多运河见证了北美大陆上的权力纷争往事;英国庞特基西斯特水道桥与运河,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经济腾飞;荷兰阿姆斯特丹17世纪运河区,至今仍是运河国王节等狂欢的主场。

▼ 阿姆斯特丹运河区运河国王节(来源:Flickr)

我国的大运河,它的三个部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同连接了我国经济文化最富饶的区域。大运河充当了一个纽带,让中华民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京杭大运河现状(来源:全景网)

作为世界遗产、国际语言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必定要展现其世界胸怀。在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我们看到了一部讲述世界运河史诗的「运河百科全书」——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讲述世界运河故事

博物馆设置了「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展厅」,选取了包括以上世界文化遗产运河在内的15条运河进行展示。

博物馆以它们所在的15座运河城市为主体,剖析了其共有的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不仅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方面阐述了世界运河的价值。更带我们领略了运河的城市风情。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来源:图虫创意)

▍展陈体系化

空间上,没有被大众熟知的京杭大运河所局限而是包含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延展至运河造就的城市。如在「紫禁城与大运河」展厅,展示了大运河如何让京城汇聚天下美物。

展陈内容还包括运河运输体系下的其他水道。比如南京,虽然不是运河直接经过的城市,但南京与运河共生共荣,又患难与共,所以,博物馆也将南京等地纳入其叙事体系。

对内容的切入点,也不被运河本身所限制,而是拓展至城市生活、文化、风貌、行船技术甚至生态涵养等诸多方面。比如,在展示运河文化一个分支——运河曲艺时,涵盖了扬州清曲、京韵大鼓、苏州评弹、山东琴书、昆曲、京剧、皮影戏等等。

▼ 对大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来源:图虫创意)

▍交互场景,沉浸式感受运河之美

除了说全、说尽古今中外运河史诗之外,博物馆还采取了沉浸式的展陈方式,让观众在体验中感知运河。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打破现实与想象的界线。比如,设置数字化沉浸式展厅,让人站在船头亲身感受具象的行船技术;用一个个高度凝练的意象和符号呈现运河之美。

▼ 博物馆内部(来源:图虫创意)

另一方面,打造沉浸式的交互场景。选取有代表性的运河城市,还原当地特色人文风貌。

比如在「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复原了中原、燕京齐鲁、江淮、江南四大运河流域的街巷。展厅中的天幕会循环播放天空变幻的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甚至添加了雨幕特效,雨滴汇集到场景特设的小河中,游客可坐在河岸商铺里,触摸雨滴,感受运河风光。

▼ 展现运河生活的非遗文化园区(来源:图虫创意)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及其所在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已然成为运河标志。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视察,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看完博物馆,笔者已经被运河博物馆「包罗古今之大观」所折服,于是更萌发了「走近运河」的念头——想要去拜访这条运河,想去探究当今人们如何守护运河,想看看运河到底有多么璀璨。

带着这样的好奇,丈量城市下江南了!

01

大运河「剧场」

MEASURE THE WORLD

运河有万般姿态,但它首先是水利工程。

运河的千里通波,依赖着复杂精湛的水工技术。单看地图,我们常常会好奇:大运河到底是自南向北流还是自北向南流?

▼ 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来源:全景网)

如果飞越运河上空,人们会看到,这一路时而逆流而上,时而顺流而下。运河沿途地势起起伏伏,正是有古人一处处的因势利导,才化险滩、深壑为通途。大运河在江苏跨越长江,联通淮河,北接黄河故道,既要面对地势起伏带来的行船落差问题,又要解决江河水质各异带来的河道淤积问题。

面临的困难虽然多,但中国人的办法更多。

▍如何解决行船落差问题

一代代水工人,不断传承优化蓄水行船之法。——堰埭(堤坝)、单闸、复闸、澳闸,方法不断革新。直至今天,三峡水库仍在采用船闸技术通航。

▼ 三峡船闸(来源:全景网)

其中澳闸是节水船闸的集大成者,船只由上游驶向下游时,势必要损失上游的水,使上下游水位相平。如果在每级闸室修筑水澳,就能暂存上游闸室的弃水,以便再次使用。

▼ 节水船闸原理示意图

笔者造访了位于江苏镇江市的京口闸,这处澳闸修筑于北宋年间。镇江段运河处在江南运河高处,因为地势较高,运河水容易大量流失,京口闸修筑之后,该河段「渠常通流而无浅淤之患」,因而号称「古代江南运河第一闸」。

▍水工技术,让人叹为观止

与大江大河交汇时落差过大,则没法直接相交。要么河流倒灌运河,要么运河水一泻千里流入大海,更别提行船运输了。在江苏淮安,我们造访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淮安枢纽工程。

淮河走涵管,运河上天桥,二者互不干扰。

▼ 如今的淮安枢纽工程(来源:全景网)

水上立交是如今之法,而在没有水上立交技术的古代,这里建立了一套极其复杂的治水体系。南宋末年,黄河从徐州南部拐道向南,在淮安夺淮入海。黄河不仅带来过量的洪水,而且裹挟来无数泥沙。河道淤积,一片汪洋,更遑论行船?

所以明、清两代采取「束水攻沙,蓄清刷黄」之策——黄河水泥沙多,那就修筑大堤积蓄清水,冲刷河道,带走泥沙。如今清口枢纽再无需招架滚滚黄河水, 但大运河上,千年来与水共生、因势利导的水工技术,凝练的是民族不断求索,攻克难题的科学精神,更塑造了我们「人定胜天」的意志与智慧。

▼ 清口枢纽大大改善了淮安里运河的水质(来源:图虫创意)

此次江南之行,我们欣喜地看到,人们愈发重视水工遗存的保护。随着大运河申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运河沿线考古了一批水工遗存。位于淮安的中国水工科技馆也已在建设。

以静态展陈为主的保护,对于水工遗址本身而言,已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然而,水工技术中的科学精神,还能以更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对于水工技术的活化展示,国外城市已有先例。

▼ 英国庞特基西斯特运河的活化展示(来源:Wikipedia)

▍水利工程技术研学的微缩园

「与水共生」是荷兰文化中的重要一面。与我国类似,在治水用水的岁月中,荷兰人也探索出众多水工技术,诞生了许多标志性的水工景观。

荷兰1953年洪灾中,成百上千的堤坝毁坏,7万多人丧失了家园。之后荷兰兴建了三角洲工程(Dutch Deltawork)治理了洪水。海牙马德罗丹小人国水世界以1:25的比例浓缩了荷兰标志性的景观。故事中这个三角洲工程也被微缩还原。

▼ 海牙马德罗丹小人国对运河技术的展示

在这里,孩子们仿佛回到了1953年的荷兰,通过控制水闸,拯救正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城镇和村庄。这种趣味化的角色互动,让孩子们获得了生动的水世界研学体验。

▼ 海牙马德罗丹小人国对运河技术研学体验

▍水利文化融入城市生活

悉尼达令港则选择打造一系列身边的水体验空间,通过玩水闸的游戏,体验水的「变化性」。——关闭闸门,可以拦水、蓄水抬高上游水位;开启闸门,可以排水、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市民们在玩耍中体会到了水工技术的乐趣与科学精神。

▼ 悉尼达令港的水原理体验

另外,由于水工技术蕴含着众多水文地质学、物理学原理,运河流向哪里,水工技术就运用到哪里。所以水工技术其实是最适合打造研学路线的主题之一,只要循着运河一路向前,水工的秘密就能像羊皮卷一样缓缓展开。

▼ 苏格兰围绕运河技术——福尔柯克轮做起了运河主题研学(来源:Flickr)

希望未来大运河上,能有更多水工技术的体验点,在体验中,水工技术蕴含的的科学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02

青春主题下的运河烟火故事

MEASURE THE WORLD

「运」是大运河的题中之义。——运河因运而开,城市因运而生,人因运而聚。笔者认为,运河之美,七成在运河之上的烟火生活。运河上的人流物流,是城市的繁华源泉。

战国魏都大梁,因鸿沟而强盛一时,千年后又因大运河,重新化身《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汴京。

▼ 《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汴京(来源:Wikipedia)

山东临清,曾是运河时代当之无愧的「经济特区」。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征收税银83200两,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更是当时山东省税收的十倍之多。《金瓶梅》书中描绘的市井生活,就是以当时繁华的临清作为背景。

饭乃人间第一大事,运河升起炊烟,南北的口味在此取得共识。南方菜的清鲜、脆嫩,北方菜的咸鲜、色浓,都被淮扬菜尽收囊中。即便沧海桑田,运河上的人群不再熙熙攘攘,味兼南北的淮扬菜依旧是如今的「人间至味」。

▼ 淮扬菜代表菜品大煮干丝(来源:全景网)

众多运河城市,都在重现运河烟火生活。扬州,曾经的运河水陆交通要冲——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仍延续运河岁月中那般市井繁华。

常州青果巷这条「江南名士第一巷」,清走了运河淤泥,扫去老建筑上的灰尘。文化与商业的融合,让这处常州老城厢重新焕发活力。最让人欣喜的是,淮安——这处曾经的南北交通要隘,为我们展现了运河的 「青春烟火」。

▍人气,人气,还是人气

因运而聚的人群中,年轻人是「最烟火」的人,他们生生不息,充满活力。为吸引人气,里运河文化长廊,引入了属于年轻的「潮」经济。呈现出一种青春化的烟火生活。

▼ 里运河文化长廊(来源:全景网)

小摊小贩沿街售货,这是最经典的运河场景。里运河文化长廊抓住关键——采取了摊位审核制,每隔半月对摊位进行一次审核,调整业态和产品。通过摊位审核制,里运河文化长廊有意识地调节了商品种类,统一了集市上小摊的风貌。

审核准入,比较灵活,降低了摆摊所需的前期投入。正因如此,大多数摊主是年轻人,他们中许多人白天有本职工作,夜晚华灯初上的时候,则化身夜市摊主,出售有意思的手工、美食等,作为一份收入补充。商品极具个性,更符合年轻人喜好,集市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赶集」。

▼ 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市集(来源:图虫创意)

里运河文化长廊还会举办大量文化活动比如非遗展、音乐会、汉服联谊会等。

尤其是面向年轻人,推出「淮安青年人才创业文化集市」等主题活动。活动有寻找宝藏摊位盖章环节,盖章暗号直接采用了城市宣传口号——「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集满印章可获得纸扇、盲盒等礼品,为活动准备的礼品,一瞧就能识别出淮安味。

活动一改严肃的官方宣传语境,为年轻人开设 「月老办事处」等活动,以趣味社交获取年轻人的好感。让年轻人在活动中爱上淮安。

▍创业引导,留住青年人才

人气的到来,让里运河岸边重现了曾经的繁华景象,繁华的旅游不等于繁华的生活,重现运河上人的生生不息,青春烟火,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下来。

▼ 里河上举办的文化活动(来源:全景网)

里运河畔多次举行了青创、两岸青年创新等活动,如淮安青年人才创业文化集市活动,不仅为年轻人提供游玩的空间,还是一场人才招聘会,一场青创金融服务大会。更为创业提供了对接市场的机会。

仅这一次活动,就有60余家青年人才创业店铺参加,线上线下销售金额近40万元,累计吸引市内外游客4万余人次,提升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周边实体商户营业额近40%。

03

运河的文化轶事

MEASURE THE WORLD

人因运而聚,文化才会因运而兴。——先有运河人家,接着才生长出运河故事。提到运河,人们最容易记住的,往往就是运河文化轶事。

比如《红楼梦》中就有许多故事与运河有关。林黛玉进贾府,从扬州出发,一路乘船至北京通州,所走的正是京杭大运河。曹雪芹祖父与林黛玉父亲都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这一官职的主要任务,也正是依照运河展开。

▼ 北京通州大运河

再如,戏曲中的故事,也受到运河滋养。徽班走出安庆,一个重要去处是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扬州画舫录》中也如实记录了戏曲群英荟萃的现象:

后句容有以梆子腔来者;安庆有以二簧调来者;弋阳有以高腔来者;湖广有以罗罗腔来者。始行之城外四乡,继或于暑月入城,谓之「赶火班」。

这之后,徽班唱着「二簧调」沿着运河进京,一路博采众长,最终造就了国粹京剧。

演绎及表演,能充分放大运河文化轶事的魅力,这已经成为运河城市的共识。

▼ 二簧调沿着运河进京,对沿岸的戏曲文化影响至今

杭州上塘古运河景区推出了《如梦上塘》夜游活动,结合上塘本地人文历史,讲述了秦王、隋炀帝开运,白居易祈佑运河风调雨顺,岳飞抗金等故事;天津推出了话剧《运河1935》,讲述了运河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投身抗日的故事。

苏州在2020年度江苏省大运河旅游文化博览会上,推出了关于声音的戏剧《声入姑苏•平江》,游客带上耳机,在3D环绕立体声带领下,跟随剧情,重回曾经的岁月。运河穿越了我国多个文化高地,能讲的故事十分丰富。可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用城市的文化强化运河的故事。

▼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以桥叙事的文化空间

把运河本身作为讲故事的切口。运河自有其特殊性,带状分布,这是运河文化轶事资源的空间特点。

▍空间为导向,讲述运河故事

无锡清名桥街区是因运河而兴的古老街区。众多无锡传统技艺曾以这里为起点,变为商品,沿着运河销往远方。如今的清名桥,已成为运河江苏段一处核心展示园。

依托带状特征叙事

清名桥街区打造了《运河四季》沉浸式展演,运河之上的码头,大公桥对面亭子,都依托河岸形态,成为舞台。这些点位沿着运河河岸排布开来,随着观众或乘船或行走,表演如同画卷一般展开。

表演者置身人群之中,用锡剧、评弹、小提琴演奏、芭蕾舞、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呈现一场全面的文化盛宴。观众纷纷驻足观看,现场气氛在人们的簇拥下达到顶峰。在铁打的运河,讲流水的故事。

▼ 无锡清名桥街区(来源:图虫创意)

开放、包容本就是大运河精神的一部分,清名桥不仅展现了传统的运河故事,还展现了现代运河无锡的精神面貌。

清名桥街区规划设置了许多艺术空间,比如南长街上的和光同尘艺术馆、南下塘的活塞LiveHouse等,艺术空间举办的展览和活动,没有被传统运河局限,而是举办密集的小型音乐会、话剧、行为艺术、小型展览,时刻让街区的艺术文化氛围保持活跃。

悠久的古运河历史与前卫的当代艺术在此交汇,让观众体验到东方传统文化、西方当代艺术的碰撞。

▍运河故事更极致的演绎

瘦西湖如今是扬州著名的园林,但在更久以前,这里原是唐宋扬州城护城河的遗迹。大运河并不只是主干道本身,在河网稠密的扬州,瘦西湖中流淌的,也是运河之水。

▼ 扬州瘦西湖(来源:全景网)

「诗」是扬州重要的文化符号,这座城市更是有着「诗画扬州」的称号。根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子川粗略统计,唐诗名家们约有半数以上到过扬州。

2012年,扬州市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全国诗词之市」荣誉称号。扬州瘦西湖以 「诗意」打造了沉浸式夜游「二分明月忆扬州」。瘦西湖虽然只选择了「诗意」这一个侧面来表达,但对诗意进行了极致演绎。

首先,按「诗」索「景」选取点位,匹配诗意。比如,对照唐诗中与其意境相似的诗句,选取了春波桥、徐园、熙春台等区域进行展示。

▼ 五亭桥区域打造的《春江花月夜》场景(来源:图虫创意)

其次,进行「反写生」,把诗意呈现为实体采用了全息风扇、3D投影、AR换脸等技术,打造还原诗句中的场景。场景之中,游客甚至可以「零距离」感受李白、杜牧、张若虚、孟浩然等诗人风采。

比如,五亭桥区域打造的是《春江花月夜》诗中潮水拥星光之景,运用光影技术打造出浩瀚空明的意境。展演时,诗人张若虚在光影打造的春江花月夜场景之下,缓缓朗诵了他笔下这首「孤篇压全唐」的名篇。

为进一步增强场景体验,瘦西湖景区还鼓励游客穿上汉服入园。比如在多次主题活动中,为前100位穿着汉服入园的游客免票。这不仅吸引了游客,更让游客本身也成为画面中一景。苏州虎丘-山塘街则是借助科技强化内容渲染文化的丰富多彩。

苏州虎丘-山塘街讲的故事以神话传说为主——干将铸剑、吴王歌舞,生公讲经,二仙博弈。为展现传说的奇幻与瑰丽,苏州打造了「虎丘奇妙夜 寻梦山塘街」沉浸式夜游。

▼ 苏州虎丘山塘街(来源:图虫创意)

借助投影、灯光、无人机表演、3DMapping塔影秀等技术,以灯光为笔,天空为布,作画千年虎丘之美。光影中,沉寂千年的试剑石、剑池之上的龙吟虎啸,都从人们的想象中化为「现实」。

04

彩蛋

MEASURE THE WORLD

此行下江南,有无遗憾?

有。

在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我们寻找了如今的瓜洲渡口——却不是诗中的瓜洲渡,诗中的瓜洲渡早在清末就已经坍入江中,今天的瓜洲古渡公园并非原址。但让我们遗憾的,不是瓜洲古渡已消失,是瓜洲并没有为城市带来与名气相匹配的流量。

在运输不便的古代,长江与运河就相当于两条高速公路。来来往往的羁旅过客,夜里浪急无法过江,就在瓜洲停留一晚,也就因此留下诸多名篇轶事。大家可能没到过瓜洲,但一提起瓜洲,你就能想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想到「京口瓜洲一水间」,想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瓜洲渡口(来源:图虫创意)

以至于瓜洲已化身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成为代指「诗和远方」「悲欢离合」的意象。即便瓜洲古渡已经不复存在,但只要能在此与古人共枕一江之水,就是一瞬间的诗意相通。所以瓜洲真正有价值的,是人们想象中的瓜洲。

从遗址保护的角度而言,江岸再无瓜洲古渡,就也谈不上什么遗址保护。但是从市场的角度而言,瓜洲渡是一个超级IP。人的注意力,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而瓜洲天然就拥有注意力资源——只要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还在义务教育教材中,瓜洲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诗和远方」。

▼ 瓜洲渡口(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处中国的亚特兰蒂斯,有一天能从文旅出发,回到运河岸边,重新讲述它的故事。

本文由华高莱斯团队创作

总策划:李忠

撰文:覃文奕、陆思灵

原标题:《大运河——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