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预防野生菌中毒(二)—警惕蘑界头号杀手之剧毒鹅膏!

2023-07-14 20: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云南疾控 ,作者云南疾控

云南疾控.

对公众提供健康提示、疾病科普、防控政策、体检预约、食品卫生服务等

云南疾控

关注我哟

☀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将向您传播健康知识,发布疾病预防信息等。

野生菌中毒科普(二)

—警惕蘑界头号杀手之剧毒鹅膏

云南是野生菌的天堂。迄今,云南记载可食的野生菌在900种以上,毒菌约200余种,其中20余种剧毒。剧毒鹅膏菌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所致。现知我国鹅膏科共计4属130种,鹅膏科的菌子既包括著名的食用菌,也包括有名的剧毒菌,剧毒鹅膏含鹅膏毒肽,即便经过高温处理也不能降低其毒性。剧毒鹅膏物种云南省多地均有分布,生于松树林、栎树林中。鹅膏类中毒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症状、急性肾损害型症状、神经精神型症状。

如何识别外形特征

主要外形识别特征:菌体各部分均为白色,菌柄上部有白色膜质菌环(易脱落),菌柄基部球形或近球形,有菌托。

简单概括就是:“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易脱落),脚上穿靴(菌托)”。

致命鹅膏外观识别特征:带帽、系裙和穿靴。

值得注意的是:致命鹅膏的菌环易脱落!

无裙的致命鹅膏(剧毒,不可食用)

毒素中毒机理

致命鹅膏含有极毒的环肽毒素,正常人误食50克(一两),如不及时救治就可致命。这些毒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人误食致命鹅膏中毒后出现急性肝损害,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者最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我省常见鹅膏种类

一、致命鹅膏

致命鹅膏被称为“蘑界”的头号毒王!

别名白罗伞,剧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肝损害型症状。菌盖白色,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边缘平滑无沟纹。菌褶白色,稠密。菌柄白色,光滑或被有白色纤毛状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基底部近球形。菌环(裙)靠近菌盖,白色,薄膜状。菌托浅杯状,白色。

白条盖鹅膏与致命鹅膏非常相似,要加以鉴别!

致命鹅膏(剧毒)

白条盖鹅膏 (可食)

二、灰花纹鹅膏

别名麻母鸡。剧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肝损害型症状。菌盖中等大小,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菌褶较密,白色;菌柄白色至浅灰色,有浅褐色鳞片,基底部近球形。菌环(裙)连接菌盖,灰色,薄膜状。菌托浅杯状,白色。

草鸡枞(食用)与灰花纹鹅膏极易混淆,应特别小心误食!

灰花纹鹅膏(剧毒)

草鸡枞(可食)

三、黄盖鹅膏

别名黄罗伞,剧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肝损害型症状。菌盖幼时近球形或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黄色或污黄色,中部色稍深,被白色、污白色、淡黄色的块状、碎片状、疣状鳞片,边缘有短沟纹。菌褶稍密,白色、米黄色。菌柄白色、米色,靠近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被有白色至淡黄色碎片状、疣状鳞片。菌环(裙)位于中上部,白色,薄膜状,易脱落。

红黄鹅膏与黄盖鹅膏幼小时外形极为相似,极易混淆,最好别吃!

黄盖鹅膏(剧毒)

红黄鹅膏(可食)

四、小豹斑鹅膏

别名满天星,有毒,食用后可产生神经精神型症状。

菌盖扁圆形,浅黄色、黄色至淡褐色,被米色、白色、污白色或淡灰色的角锥状鳞片,边缘有沟纹。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白色至米色,稍密。菌柄近圆柱形,淡黄色、米色至白色,被米色、白色、淡黄色或淡灰色鳞片,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至卵形。菌环(裙)位于上部,薄膜状,白色至米色。菌托杯状,白色至淡黄色。

小豹斑鹅膏(有毒)

五、假褐云斑鹅膏

别名假草鸡枞,有毒,食用后可产生急性肾衰竭型症状。

菌盖幼时半球形,成熟后扁圆形,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有深灰色突起鳞片,有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或斑纹,边缘常悬垂有白色絮状物,无沟纹。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白色,较密。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基底部棒状、球型至梭型,实心。菌环(裙)顶生至近顶生,白色,薄膜状,易破碎消失。菌托苞状或袋状,白色至污白色。

假褐云斑鹅膏(有毒)

六、残托鹅膏

别名假草鸡枞,有毒,食用后可产生神经精神型症状。

菌盖淡褐色、灰褐色至深褐色,被白色、米色至淡灰色的角锥状至圆锥状鳞片,边缘有长沟纹。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菌柄米色至白色,基部近球状至腹鼓状,被有米色、淡黄色至淡灰色的疣状、小颗粒状至粉末状鳞片。

残托鹅膏(有毒)

特别提醒:一旦误食鹅膏中毒,请立即就医!

(文中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教授团队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等,在此表示感谢!)

供稿部门:营卫所

撰稿人:彭敏

审稿人:刘志涛

美编:健促信息中心 李奕槿、张竞文

云南疾控期待你的关注加入

原标题:《​预防野生菌中毒(二)—警惕蘑界头号杀手之剧毒鹅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