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家周国平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差点不及格,教育专家:正常

成都商报
2018-08-28 09:49
直击现场 >
字号

周国平 资料图

80年代后,几乎人人都在课文中读过周国平,曾几何时,学校里流行摘抄他的人生哲思语录。这些语录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灵。

“三十多年过去了,你始终是你。”这是在上周末的亚洲书店论坛上,一位与周国平重逢的“60后”文化人,对周国平的评价。

如今,对于73岁的周国平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幸福的?作为一个“忧郁内向”的人,他如何面亲人离世的悲伤?对于哲学家、作家的身份,他更偏爱哪一个?他的文章多次进入考试题,让本人来作答,又能得几分?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在出席亚洲书店论坛期间,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专访。

关于答案

“我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数还不如学生”

这次参加亚洲书店论坛,在签售环节,他带来的四本书:《爱与孤独》、《宝贝宝贝》、《灵魂只能独行》、《妞妞》,这些都是经典再版。

周国平说,他的很多文章都收录在语文课本、中学生阅读材料以及语文考试的阅读题里。经常有人告诉他,中学的试卷或课本里有自己的文章,他发现,原来自己是通过中学语文课进入了孩子们的视野。

因为长期出没于语文教材,还经常闹笑话。他说,自己多次被学生们误认为是与鲁迅同时代的人。“有一次和某中学的同学见面,有个男生说:‘周老师,您还活着啊!’我回答他:‘抱歉,我还活着!’”

“活在”课本上的周国平,在前段时间出了一本特别的书,名为《试卷中的周国平》。

这本书其实是55份语文试卷评注,他的编辑共收集了55篇语文测试卷里关于周国平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当时,他们拿着阅读理解的试卷给我做,我做完以后,按照标准答案给我打分,我得了69分,差点就不及格了。”

周国平有点哭笑不得,看着每张卷子都有标准答案,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我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数还不如学生,为什么?”

这件事给了周国平很大的感触,他觉得这更印证了他之前的看法:“语文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能力。”他要呼吁大家对标准答案说“不”。

他说,现在很多学生的写作往往是有套路的,大多千篇一律,缺少属于孩子最质朴真实的想法,因此他在现场提醒各位家长,看待孩子作品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作文中的童趣和独特观点。周国平对孩子的写作只有三点建议:诚实,切勿编造;准确用词表达自己的感受;简洁,不要废话。

“考题打败原作者”?

专家破解:作者表达、读者理解、命题答案,三者不会完全统一

“考题打败原作者,周国平只得69分”这一现象是否正常?8月27日,著名教育家、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

“在我看来很正常!”李镇西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是对读者的一种检验,而这检验与读者的个人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肯定是不完全统一的。

李镇西解释,当一位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有他自己想表达与不想表达的内容,甚至这位作者就仅仅是想表达一种情绪。但一般的读者在读的时候,结合自身经历、个人理解力等方面,又读出了不同的体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而考试的指向明确,要考某个语言点,设置的命题都是有目标答案。

所以,在李镇西看来,作者的表达、读者的理解、命题的答案,这三者不统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那是否应该如周国平所言,应该对这类语文考试的标准答案说不?李镇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所有的语文阅读考试,都不应该有标准答案!”

那么,李镇西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有什么建议,他说,“三个字——读、写、背”!

关于哲学

面对悲伤,“是哲学救了我”

这次,周国平到成都出席亚洲书店论坛,无论是对谈还是签售,都是爆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周国平曾以著作引起了国内的“尼采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年印了9万册,《尼采美学文选》一年印了15万册,盛况可见一斑。

周国平曾在父亲离世后,迎来第一个女儿妞妞。可惜妞妞患有绝症,到一岁半时便去世了。面对悲伤,他靠写作扛过去,“搞了一辈子哲学,到头来发现,它真正的用处就是从局部中跳出来,看人生的全景,想一想人生中究竟什么是重要的,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后,仍然在过具体的日子,做具体的事情,但心态不一样,境界也不一样了,我相信是哲学救了我。”周国平如是说。

身为哲人的周国平是一个忧郁内向的人,无论读者或者作家与他交谈,他总是会安静地侧耳倾听,思考片刻后非常真诚地解答。就如做学问的态度一般严谨,也许正是因为对待学问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才会被读者称为“始终如一”。

周国平的《妞妞》一书曾感动无数读者,二十年来多次再版,被誉为“感动全中国的父爱之书”,这本书也即将推出英文版。在妞妞离开七年后,53岁时他迎来了女儿啾啾,为此,周国平写下《宝贝宝贝》。

很多人会问周国平,作为一个作家、学者、诗人等,最看重什么哪一个身份?周国平回答,他只看重“父亲”这个身份,“作为一个父亲,我最大的感受是幸福,和孩子在一起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光阴。”

关于文化

成都有独具特色的“人文土壤”

80年代开始,每周周国平都会去几次书店,买很多的书,哲学、文学、诗歌。他说,这些年书店的变化很大,除了功能更强大,也越来越时尚和温馨。

他说,现在旧书店越来越少,他觉得大书店可以设立一个区域专门售卖“经典旧书”,不过旧书必须经过精选,品质要高。

他买书的习惯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奔书架去寻找,现在的读者很多是随意逛逛,看到喜欢的就买。所以,他希望书店能让真正的好书展现出来。这对未来书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卖书,还要懂书,有专门的“选书”师。

周国平说,亚洲书店论坛让书作家、出版社、书店等,与书关系最密切的几大领域,有一个交汇,可以探讨书店以及这个领域发展。

周国平眼中的成都是一个有文化积淀的城市,他谈到司马相如、卓文君、杜甫、还有近代的郭沫若,他认为,成都历来都是文人辈出,当代优秀作家也很多,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文学在成都有优势。另外,他谈到,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很闲适,没有强烈功利需求,这与成都的“人文土壤”有关系,“成都就保持现在这样,不用与其他城市PK,它已经独具特色。”

(原标题:周国平的文章进了试卷,而他本人答题只得了69分:我的文章成考题,我却差点不及格;考题打败原作者?教育专家:很正常)

    责任编辑:谢寅宗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