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卫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些常见食物还能吃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消息,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首次对阿斯巴甜进行评估,也是联合专家委员会对其开展的第三次评估。
经过审查现有的科学文献,两方面的评估都指出癌症(和其他健康影响)方面的现有证据存在局限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人类癌症(特别是肝细胞癌这种肝癌)方面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第2B组)。
联合专家委员会得出结论,所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体重0至40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
因此,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这个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例如,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至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何为阿斯巴甜?
近段时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传言满天飞。
阿斯巴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物和饮料的甜味剂。无糖可乐、口香糖都少不了它。
长期以来,人们沉浸在此类甜味剂“只享受甜蜜,无长胖风险”的美妙想象中,将其看作糖的替代品、“干吃不胖”的好朋友。但一夕之间它“可能致癌”,引发广泛热议。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介绍,阿斯巴甜是两种氨基酸(L-苯丙氨酸与L-天冬氨酸)催化制成的一个二肽,并含有一个甲酯。它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200倍,所以用于增甜时的实际用量要比蔗糖少很多(白砂糖、冰糖、绵白糖、红糖等主要都是蔗糖)。
阿斯巴甜只是合成甜味剂中的一种。其他常用合成甜味剂还包括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赛蜜等。人们最熟悉的是糖醇类甜味剂,包括几十种糖醇,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它们是天然存在的甜味物质,通过发酵或氢化的方式来大量生产。
“可能致癌”就不能吃了吗?
实际上,被列为可能致癌物的名单,并不一定等于“吃了就要得癌症”。
范志红介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各种物质的安全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按照与癌症风险的联系,做了致癌可能性的分级。
其中1类是“确定的人类致癌物”;2类包括2A类(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和2B类(对人类可能致癌);如果被列入3类,那就是目前的证据还没有提示它有致癌作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此番发布,阿斯巴甜被列入2B组。
做这些分类,是为了警示人们,在职业防护和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控制,乃至避免接触那些可能增加癌症风险的物质。
范志红坦言,实际上,很多种食物中含有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列出的1类致癌物,或者食物本身就被列入1类或2A、2B类致癌物,但各国也不会禁止销售,很多公众还是会食用的。
她举例说明:
比如酒精饮料中的酒精被列入第一类致癌物,但酒、酒心巧克力、朗姆酒蛋糕、酒酿甜食、糟鱼、糟蛋之类含酒精食物,仍然备受喜爱。
比如亚硝胺类物质也是确定的致癌物,但亚硝酸盐广泛应用于加工肉制品中,肉肠、火腿、培根咸肉,都要加亚硝酸钠,多少都会产生亚硝胺类物质。海米、干贝、虾皮、鱼干之类,也天然就会带着一些亚硝胺类物质。
再比如,烧烤食物、油炸食品中的苯并芘之类多环芳烃物质也是确定的致癌物。但人们对烤串的热情丝毫不减。
甜味剂争议从未平息
关于甜味剂的争议从没停止。曾经宣传健康安全的“代糖宠儿”赤藓糖醇在几个月之前就爆出新闻,《自然·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结果发现,大量摄入赤藓糖醇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天30克的量就会产生不良效果,而这个量和一瓶甜饮料所需要的增甜数量是基本相当的。
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了有关甜味剂的报告,提醒大家喝无糖甜饮料、使用各种甜味剂,对预防各种慢性疾病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但范志红也表示,因为研究的证据力还不够强,结果也不完全一致,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食品添加剂管理机构至今还没有对它们作出禁用建议。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中,来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规划的Mary Schubauer-Berigan博士表示,“人类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有限,致癌性如何发生的机理证据也有限,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完善我们对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构成致癌危害的理解”。
“联合专家委员会还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考虑了癌症风险的证据,并得出结论,食用阿斯巴甜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并不令人信服”,世卫组织食品和营养标准和科学建议处处长Moez Sanaa博士说,“我们需要开展更好的研究,在现有队列中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并重复开展饮食问卷调查。我们需要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与胰岛素调节、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相关的机理途径的研究,特别是与致癌性相关的研究。”
原标题:《世卫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些常见食物还能吃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