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失与得” | 只要记忆还在

2023-07-15 23: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萧索的街道、绝望的落日、

荒郊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回望已逝去的一个又一个时代,常常产生历史好像总是在不断重蹈覆辙的悲哀之情,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会令人生发出悲哀和无力之感,好像什么都无法留住。但从失去中我们一定能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所以人们拿起笔来,不停与时间赛跑,赶在下一次风暴来临之前书写过去,探寻所得之物,为今日,为过去,为后世。

“失与得”系列推送将与读者共同回望在已经逝去的时代里,人类面对痛苦、破碎、失序、彷徨时所展现出的独特生命力之美。

01 | 电影里的记忆如何不朽

2017年冬天,有一部讲述亲情与梦想的电影风靡全球,引得无数观影者触动落泪,它就是迪士尼与皮克斯联合出品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

12岁的墨西哥男孩米格执意要追求音乐梦想,在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当天跟家人发生争执,大吵一架之后在亡灵之夜跑入了歌神的祭堂,不料在拿起歌神的吉他时偶然滑入了“亡灵世界”。在这里遇到了他的偶像德拉库斯以及流浪汉埃克托等人而经历系列冒险,最终在亲人的帮助下返回世间并帮助曾祖母记起自己的父亲。

图片来源 | 电影《寻梦环游记》

供奉的遗像是牵引家人回家的通道,驻留的记忆是保持亡灵存续的神力,热闹的音乐是唤醒思念启封的药引。

《寻梦环游记》里说,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是他停止呼吸的时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死亡,也就是电影中的“终极死亡”。

所以,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有人记得你,你心里也仍有牵挂,这便是活着的莫大幸福和意义。只要记忆还在,就不是真正的离去,就能感受到绵长幸福的爱意。

图片来源 | 电影《寻梦环游记》

近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也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长安三万里》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过往。以诗为径,遥望千年,回首长安,与千年前的诗人同频共振。

图片来源 | 电影《长安三万里》

在影片末尾,李白历经跌宕起伏的一生后吟唱出“轻舟已过万重山”,高适念了一辈子“长安”,大败匈奴后解甲归田。他们说,“只要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还在,长安就在。”

是啊,战火过后,留存下来的诗歌唤醒了记忆,随着被摧毁的黄鹤楼、长安城一起逝去的意气风发少年时,也会以另一种形式重建、归来。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只要我们一直书写,一直铭记,一直流传,文脉在,文化也就一直会存在。

【相关图书】

长安三万里系列图书(套装3册)

《长安诗集》

《长安三万里艺术设定集》

《长安三万里艺术画集》

追光动画 著

中信出版社 2023年7月

02 | 书籍里的记忆如何长存

在记忆过载、渴望占有的时代,有人一反潮流,用消逝之物,探讨失去对于生命的意义:存在和逝去的边界,在于记忆。真正逝去的,是被遗忘的。因为记得,所以活着。

尤迪特·沙朗斯基所著《逝物录》记录了12件已在地球上永远消逝的事物:图阿纳基、里海虎、萨切蒂别墅、萨福的爱之诗、摩尼七经、基瑙的月面学……这些逝物横跨艺术、自然、建筑、宗教、文学、电影,贯穿古今。尤迪特·沙朗斯基通过文字与图像的迷人编织,以细腻深入的探触,生动肆意的漫想,浓情婉丽的笔调,建构起虚实之间的诗意,让人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失与得”。

12件逝物:图阿纳基、里海虎、居里克的独角兽、萨切蒂别墅、蓝衣男孩、萨福的爱之诗、冯·贝尔宫、摩尼七经、格赖夫斯瓦尔德港、林中的百科全书、共和国宫、基瑙的月面学

在“云存储”的时代,沙朗斯基仍然相信书籍是保留记忆最好的媒介,“正是文、图、设计的彻底融合,使书体隔绝自成,它才有希望独一无二地安排世界,甚或取而代之”。

一如所有书籍,《逝物录》也想让某些事物活下去,它想让过往的前现、遗忘的还魂、喑哑的说话、被错过的得到悼念。书写什么也不能挽回,却让一切都可能被体验。因此,这本书同等关心寻找和发现、失去和获得,它让人隐约感到,只要有记忆,在和不在的差别或许就不那么重要。

有读者评论: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如同在反思,在努力的去光阴的河床上寻找,发现那些我们曾获得又曾失去的,包括那些被我们亲手丢进光阴长河的那些逝物的相关记忆。

毕竟,只要记忆还在,那在与不在的区别,可能就不这么大。

2020年初,在《逝物录》上市中国前夕,原本计划来到中国与中国读者互动的作者尤迪特·沙朗斯基在得知武汉因新冠疫情而封闭后,于3月22日从柏林给中国读者写来一封信。

小时候,我总是梦想,会在外公家被雪困住、与世隔绝,那样就终于能吃光他们储备的食物了。战争经历让他们总是有备无患,只要能买,就尽量囤货,塞满冰箱、地下室、阴凉露台的空座位。到处都堆着罐头。我尤其忘不了桃和杏。平时那都是节日才会有的东西。可惜,我们从未被雪困住,存货也因此从未遭遇洗劫。这个冬天,我生活的柏林根本没下过雪。冬天,似乎只在山中和童书里才有。

我读到,武汉的空气已经好转,大概由于公共生活暂停、工作和工厂空置。或许,这也是收获?虽然,人们在死去,很难再说什么“收获”。但这却让我们知道,事情转瞬即变。一座火山,或恰是这样一场疾病的爆发,会让我们想起,并非事事尽在掌握。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常常想摆脱它的馈赠,以为能自谋天地。这种体验,是包含着屈辱的屈从。或许,也是一次学习?

为何在某些东西一去不返之时,我们才会感觉到,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为何我什么都扔不掉?为何灭绝的物种、被毁的画作和烧光的书,比所有其他流传下来的东西,更让我着迷、更让我向往?

这些问题,唤醒我创建一份消逝名录的愿望,一份已知曾在、但已成往昔者的目录——不论它们是被蓄意损毁,还是在历史进程中灰飞烟灭。

因为,逝者——所爱之人,或哪怕只是钥匙链之类的小物——均离开了现实,跨入神话的空间,从实存变为虚幻。于是,讲述开始了,讲所有那些故事和轶事,没有它们,任何葬礼都无法忍受。那是一种尝试,在讲述中还魂逝者的本真。因为讲述,在帮助。它是最好的悼念。我于是恍然大悟,失去的经验,是所有文明的开始。

我坚信,书是存护事物最好、最美的地方。我想写、我想设计这样的书。一本纯粹搜集的书,使我牵挂的东西得以讲述。一本悼唁和安慰的书。一本不仅关乎失、也关乎得的书。因为,文学什么都召不回,却让一切都能被体验。

致以爱的问候

尤迪特

【相关图书】

《逝物录》

[德] 尤迪特·沙朗斯基 著

陈早 译

中信·大方 2020年4月

原标题:《“失与得” | 只要记忆还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