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博物馆“预约难”等困境,如何破解?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3-07-15 09:2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暑期来临,博物馆参观热持续走高,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内的文博机构近期频频因为参观预约难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4日晚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在完善预约机制一项中,切忌“一刀切”,适当增加门票投放量或预约名额,保留电话预约、线下购票通道等。

伴随着“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等特展的开幕,上海博物馆近期也迎来暑期参观高峰。针对如何缓解“预约难”,如何满足观众对展览讲解的需求,上博日前也发布了参观新规。馆方同时呼吁,观众在参观前适当做“功课”,参观时充分利用免费的导览资源和多元化导览服务,可令观展变得更有意义。

动动手指,把名额让给有需要的观众

据悉,上海博物馆目前每日参观人数额度10000人,并且在7月7日至8月20日期间的每周五增设每场额度2000人的夜场。从6月20日-10月8日,上海博物馆实行全预约制入馆参观。散客可提前7日预约,团体参观须提前7-14天进行团队预约。据统计,自6月20日“实证中国”开幕以来,20多天里上博的参观量已超过16万人次。

7月14日,上海博物馆入口处,观众排队有序入馆

相较北京一些热门文博场馆“预约难”“刷票难”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馆方表示,上海博物馆的预约名额虽然也很紧俏,双休日尤为热门,但是只要市民能够提前做好出行规划,提前预约,基本不会出现预约不上的情形。

“我们每日参观人数额度10000人,从统计数据中发现,实际日场到场人数约为7000人,其中约20%的额度是可能被浪费的,无法如期参观的观众如果能提前取消预约,这部分额度是可以在每天7个预约时段内动态释放的。”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因此她呼吁,无法赴约的观众记得及时取消预约,把参观名额让给有需要的观众。

上海博物馆展厅内,观众观展现场

上海作为一座旅游热门城市,也有很多外地来沪旅游而没能提前预约或临时途经上博想进馆参观的观众,他们往往因预约不上而焦急地等候在馆外,馆方也温馨提醒这部分观众,可及时关注预约平台,间歇性地刷新下预约平台,还是有机会可以刷到动态释放的余票。

据悉,此次馆方也首次出台了新规对预约未取消爽约2次的观众进行相应的“惩戒”措施,其账号会在30天内被冻结预约资格。

5月7日夜,上海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展厅外的队伍。(资料图)

而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或文博爱好者,在要求文博场馆提供高质量服务、营造良好观展体验的同时,也是有责任贡献一份力量,督促自己不妨动动手指,在无法赴约的情况下及时取消预约,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

关注老年群体,适当保留线下参观通道

由于不少场馆大多通过手机或网络预约参观,事实上,一些老年观众、中小学生因此往往受到限制。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4日的通知也要求,各地博物馆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合理实施预约、限流、错峰等机制,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切忌“一刀切”。要进一步优化预约流程、畅通预约渠道,保留电话预约、线下购票通道等,满足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预约需求。

正如此前一些媒体报道所描述的,不少游客这些天体验了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的预约难、抢票难。社交平台上有外地游客反映“人来了票没约上”,还有业内人士笑称“北京旅游从业者成为抢票‘机器’”。因各景区预约放票时间不一,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份份“抢票日历”,精准提示具体抢票时间……但“国博门票3分钟售罄”“旅行社因为没有景点门票而劝返游客”等情形还是频繁见诸网络。

“全部实行预约制,虽然对多数人来说操作轻松便捷,但对不熟悉网络的老年群体来说却相当于新的门槛。”一些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预约制下,对于大量免费场馆,消费者“先约了再说”的行为不同程度存在,此时不仅应把爽约票及时回填票池,还应做好测算评估,根据爽约票占比适当扩大门票的投放量。

据苏州博物馆公共教育部的工作人员此前对媒体介绍,2022年,苏州博物馆60岁以上入馆观众达73630人次,占总人次的5.34%。苏州博物馆特别推出“文藤花开博爱夕阳”——老年友好博物馆服务项目,“想要通过这个项目推动博物馆适老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让老年观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据悉,早在2020年12月,苏州博物馆就发布了关于老年人参观优待政策调整的公告。根据这一政策,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参观苏州博物馆无需预约,凭有效身份证件在入口闸机处完成核验,即可入馆参观。

这一针对老年观众的做法无疑是值得不少博物馆借鉴的。

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充分利用免费和多元化的导览服务

继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相继出台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后,上博日前也发布新规,规定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带队在馆内进行讲解、教学等活动;单位或个人如果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需报上博先进行审批。

上海博物馆“实证中国”展览现场

随着博物馆参观热潮和研学热的掀起,一些依附于文博的“产业”也如火如荼的开展,比如一些黄牛“囤票”的,也有一些针对博物馆的有偿讲解在社交媒体做“广告”的,收费少则88元,多则一两百元。

“我们未授权任何第三方进行营利性讲解服务。”馆方表示,这些讲解服务良莠不齐,有一部分人讲述的信息较为准确,但也有一些是信口开河,以未经考证的“传说”“野史”来吸引大家,容易对公众产生误导。同时也存在一些讲解人员直接打着“上博”的旗号,对博物馆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展览现场

对此,汤世芬表示,上博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导览服务。其中有免费的微信导览,以及收费的智慧导览和语音导览,涵盖了常设展和特展。她呼吁观众在观展前可以相应地做些“功课”,在观展过程中则可以充分利用上博免费的导览资源和多元化多层次地导览服务,如此才能让参观博物馆变得更加有意义。

上博免费的微信导览(截图)

上博免费的微信导览均由上海博物馆的专业研究人员编写文物说明,并录制语音讲解。观众只需要用微信扫描说明牌上的二维码,可获得重点文物的文字介绍、图片、语音讲解等信息。智慧导览以平板电脑为载体,通过语音讲解、视频介绍、手绘故事、动画解析、游戏互动等形式帮助观众立体了解文物背景、解读历史瑰宝。目前内容包括了79件上博常设展的文物讲解和“实证中国”特展讲解。传统的语音讲解内容涵盖了常设展厅和“实证中国”“玉楮流芳”特展,一套设备可以听遍上博所有展览。

博物馆如何更好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

针对当前国内多家博物馆密集发布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有观众表示支持,希望能还博物馆一个清净的观展环境,也有观众表示要正视需求,不能简单“一禁了之”。

国家博物馆内参观展览的游客

当下,随着公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文物知识的越来越普及,观众对于参观博物馆的深度体验和对获取知识的深度、专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观众都不满足于停留在浅层次的信息获取上,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馆方花心思策划的大展、特展有着更高期待,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深度解读和阐释,这些都无可厚非。

儿童研学团参观上海博物馆的展览(资料图)

有文博专家坦言,不管是热衷于研学的亲子家庭还是有着一定知识积累的文博爱好者,观众对于讲解有着旺盛的需求,供需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也因此一些社会讲解才会有生存的空间。“一些热门文博场馆的讲解资源不充裕,如何平衡维持博物馆参观秩序和开放讲解等问题也都由来已久,只是在假期会更尖锐地爆发出来。”

有观点表示,近年来,“博物馆热”的出现,与公众的广泛参与密不可分,简单化禁止互动,并不可取。“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传播机构,最大的魅力正在于其公共性和开放性。相关确有相应知识储备的社会人士,只要不是提供讲解服务,只要不影响博物馆的正常秩序,并非不能在不‘歪曲史实’的基础上表达个人的见解。”也有观点认为,在讲解资源还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让能讲、善讲的“社会讲解力量”通过一定的门槛,依法依规发挥辅助性作用,无疑是值得鼓励的。 

 

    责任编辑:陆林汉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