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培训机构收9万元承诺“调剂包过”,考生未如愿起诉要回费用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3-07-14 16:4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近几年考研火爆,有培训机构为招揽客源推出调剂“包过”服务,却惹来官司。日前,江苏南通如皋法院审理了一起涉考研复试调剂“包过”的合同纠纷案,考生H同学向某机构老师缴纳9万元,对方承诺能帮助其调剂到211院校并顺利通过复试,最终事与愿违,该同学起诉至法院后拿回全部咨询费。

2021年,H同学考研未能如愿进入初试,考虑调剂其他院校。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经营某培训机构的D老师,双方签订了一份《研究生调剂服务合同》,D老师承诺通过其运作保证H同学调剂211院校,H同学为此支付了9万元咨询服务费。双方还约定,如果D老师安排不力,造成H同学未能参加复试或者复试未通过,全额退还咨询服务费。

合同签订后,H同学依约付款9万元,D老师安排另外一位老师为H同学联系了院校,但与H同学条件不匹配,H同学未能参加复试。后H同学自行联系其他院校并被录取,D老师所承诺的包调剂通过的合同未能落实。

D老师向H同学退款6万元,扣留3万元未退,理由是其虽然没有落实包调剂通过,但其认为已经完成一部分工作,且未能调剂通过双方都有责任。H同学多次催要未果后,诉至法院要求D老师退还余款3万元。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案涉调剂服务合同承诺“包过”存在虚假宣传,教育主管部门明确禁止类似宣传。同时,案涉服务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及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规定,也扰乱了正常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秩序。经过法官释明法律,被告D老师意识到其行为的不当,当庭将3万元咨询服务费退还给H同学。

主审法官提醒,某些培训机构利用考生“上岸”心切的心理,以“包过”进行虚假宣传牟取利益,破坏了教育领域的竞争公平性,也易引发纠纷。考生一方面要注意识别虚假广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正当渠道获取信息及资源,避免求学之路受到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谢春雷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