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麦家专栏 | 双黄蛋之二
01
麦家专栏/弹棉花
双黄蛋之二
麦家
导读
2023年,《花城》推出麦家小说专栏“弹棉花”,且当一个弹棉花的人,弹心灵之弦,将旧胎翻出新意。
在浙江双家村,秋根夫妇育有一对难以区分的双胞胎兄弟建中、建国,经人做媒,分别娶了村里一对双胞胎姐妹梅花、兰花。婚后因梅花、兰花双双不育,秋根嫂强行拆散儿子儿媳。秋根家从此厄运连连,多年后,经师傅师母撮合,两对夫妻重新走到了一起。看似圆满的破镜重圆,实则隐秘丛生,孵化出新的厄运。
本篇是麦家2018年发表于《收获》(第3期)的《双黄蛋》的姊妹篇,从毕文毕武兄弟到“我”早夭的双胞胎哥哥,再到建中建国、梅花兰花夫妇,以极具民间传奇色彩的“双黄蛋”这种血脉相连、生命轨迹极度同频的人物,串联起几个吊诡荒诞、造化弄人的人间故事。通过离奇苍凉的个人命运,呈现时代和历史的创痛。
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讲,她生我前生过一对双胞胎,都是男孩,粉皮白嫩,生相极好。可惜生不逢时,遇上出名的饥荒年——1961年。年份倒霉,月份也倒霉,是晚春四月,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家里、村里都揭不开锅。她两天没吃粮食,只啃过几口南瓜瓤,人没劲,像灯没油,生了一个,昏死过去,没力气生第二个。接生婆急得骂娘,因为这是要出人命的。外婆当然更急,呼天唤地没用,最后拔了一颗金牙,去小店换了一篓子挂面。外婆以前是地主婆,在本地解放前镶过的两颗金牙,第一颗就这样“牺牲”了。
且不说第二颗怎么了,反正没好事——那年月能有什么好事?若在今天,家里生一对双胞胎是多喜人的事,可母亲说,她吃了挂面,人有劲了,三下五除二把剩的货卸了(这是母亲原话),然后一家人看着两个小东西扑在她怀里啃奶吃,没一个人上前来对她道一声喜,连一个慰问都没有。大家心里是同一本账:人都快饿死了,能有奶吗?今后拿什么来填这两张嘴?
母亲说,简直不可思议,整个孕后期,将近三个月,她没吃过一顿饱饭,两个小家伙却居然像补够了营养,足斤足两;称了,各是五斤四两,加起来十多斤呢,也不知他们吃喝的是什么仙饭灵水。要能不吃奶长大或有什么仙奶灵水吃就好了。可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天黑了只会遇见鬼。两个小东西非但胃口大,嗓门也大,吃不饱就哇哇大哭,而且总是“同声合唱”——两个人像用一张嘴在声嘶力竭,叫人撕心裂肺;有时同频共振,把房梁上的尘埃蛛网振落,像鬼使神差,简直吓人!
双胞胎生得像本不稀奇,但这两个小家伙实在太像太像了。那个相像程度啊,说了无法叫人信。两人像到什么程度?母亲说,像两只眼珠子,通的是一根脑筋,做啥不做啥都同时同样,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拉尿,一起屙屎,一起流口水,一起入睡、醒来,一起在梦中傻笑、甩手、踢脚,一起噘起小嘴寻找奶头——嗷嗷待哺的样子,一切样子,都像镜子照出来的,到最后——母亲说一回哭一次——两个人一起死掉。
自然,都是饿死的。
母亲说,说是一篓子挂面,天天吃,即使一根根数着吃,也吃不到天亮。那真是个黑暗的荒年啊,母亲说不足一个月后,两个小家伙只要叼着她奶头就哭,因为没奶啊!肚里没一丝油水,光啃点玉米、南瓜等杂粮,哪里来奶水?一日午后,父亲去了邻村一个水库中央的一片荒地,那里据说是个蛇窝子,水库四周、林间水里的蛇,到了冷天都去那儿冬眠,夏天在那儿乘凉,因此一般没人敢上去。父亲想救两个小东西的命,自己不要命了,豁出去,撑一张竹排,上了蛇窝子。父亲扛了挖镐、山锄,准备开荒破土,挖地三尺,抓几条蛇回家给母亲补营养,充奶水。按理尚未入夏,蛇都该在冬眠,哪知道,那年头的蛇也被饥荒闹得,饿着肚子入眠,睡不踏实,都提早苏醒。父亲刚上去不一会儿即被一群瘦骨嶙峋的“饿死鬼”团团围住,要围攻他,分尸他。那时父亲年轻气壮,情急之下会飞的,一个纵身飞到水里。殊不知,一条毒蛇饿虎扑食一般扑向空中的父亲,一口咬住他的脚踝。怎么死里逃生就不说了,反正结果命是有幸留下,却丢了那只脚。所以,我生来没见过一个囫囵的父亲,他总是空一只裤管,夹一根拐杖,一跳一跳走路,像只三脚猫。
话说回来,父亲没死,我可怜的两个小哥只有死了。母亲说:“你爹被人像尸首一样抬到乡卫生院,当天就被锯掉一只脚。我心急火燎,魂都吓没了,你给我吃山珍海味也挤不出一口奶。为啥?闭奶了。当天就闭了奶,像关了阀门的水龙头,滴水不出。再说,哪里去找山珍海味啊!再再说,即使有山珍海味,连个吃的时间都没有。一个多月,母亲说,我日日都在卫生院伺候瘫在病榻上的你爹,每天早出晚归,累得恨不得死在途中。要不是有你哥和姐,我就不想活了。”
可想而知,外婆的第二颗金牙就这样又“牺牲”了,救了父亲的命。自然,再没金子也没有法子救我两个可怜的小哥了,一家人只有眼睁睁看着、听着他们同声合唱地哭,哭得死去活来,最后同模同样地奄奄一息,直到断气。母亲说,像两扇门关上一样,两人完全是同时闭眼、断气。
几十年来,母亲多次跟我讲他们——我两个小哥——的故事,每次总是要强调他们两人之惊人的像。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说,死了几分钟后,两人可能是被她悲痛万分的哭声惊了,都回光返照,同时睁开眼看了她一眼,又闭紧,像是特意来跟她做了个告别仪式,又像特意来向她证明,他们两人之惊人的像:回光返照都惊人的像。
说实话,这么多年,母亲颠三倒四地对我讲这个,我总是听了就过,从没想到要写写他们,或者触动我去写个什么。但这一天又似乎一直在等我,2018年春节的一日,它来了:姗姗来迟,可终究是来了。
母亲年轻时吃苦太多,身体底子没打好,晚年体弱多病,活得很不舒服,很渴望安慰,我得空就会回去陪她。春节不用说,我例行要回去陪她过年,前后五六日,日日吃喝睡,陪她枯坐,发呆,无所事事,无忧无虑,精气神养足。初五晚上,不知怎么,就是睡不着,失眠,满脑子是一对形同神似的双胞胎少年,在锣鼓喧天的喧闹声中昂首阔步,英姿飒爽。好了,这一天终于来了!母亲对我说了无数次的、两个小哥的故事终于开花结果了。大约凌晨两点,我打开电脑敲下第一个字,然后只吃喝了一些面包牛奶,至次日午后时分,居然一口气写毕一个短篇,起名《双黄蛋》。小说发在《收获》杂志当年第三期,王彪责编,还专门写了则读后感,以示喜爱。应该说,喜欢它的人真不少,这几年常被各种选本录用,也不乏人跟我谈起它。
2023年春节,在疫情结束管控的大好形势的激励下,我和妻子带两个孩子搞了一次自驾游,去了福州。我军校毕业后最初被分到福州,在一个情报部队服役,当技术侦察员,历时三年,留下诸多难忘的老友往事。尤其是当初带我的师父,转眼快八十岁了,这两年听说闹过两次中风,虽无大碍,但日暮途穷的弱样是出来了,几次给我来电话,叫我去看他。因为疫情,我一拖再拖,今年春节终于成行。
师父姓陆,浙江富春江畔人,1945年出生,二十一岁时,都谈了对象了,才参军。现在这年纪应该参不了军了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师父参军是因为当时地方上有点乱,很多地方在搞运动,打打闹闹。师父赶热闹,闯了一个祸,打伤一个人,对家誓师要抓他去抵罪。师父对象不是个简单女子,知情后当机立断,拉了师父连夜出逃。最后逃到南京,找到她一个在军区部队当小军官的表叔。表叔打过淮海战役,官衔不大但胆大,将两人留下避难。风头过了,等到征兵季,便通过关系安排师父入了伍。师父常说,女人直觉比男人好,那天要不是师娘带他逃走,他必定被对家抓走,然后必是死路一条。
那年月,死人不是个大事。
师父有一儿一女,我刚做他徒弟时(20世纪80年代),他儿子在读高中,女儿读初中。两人遗传了师父的智商和师娘的情商,成长一帆风顺,高考一个复旦,一个清华;读完本科去国外读研,读完研均在国外找到体面工作,不想回国。师父和师娘说:“你们俩总得回来一个吧,给我们养老送终。”儿子和女儿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二老说同样的话:“你们俩总得出来一个吧,孙子孙女等着你们来带呢。”不用说,败下阵来的笃定是二老,在新世纪前后的将近十年时间里,师父和师娘轮流飞来飞去,候鸟一般,值勤一样。飞了十来年,两个人都飞累了,不想飞了,选择却相背:师娘停在国外,师父回到国内。
这可苦了师父,老来没个伴,孤枕难眠,恨起人生来,戒了十几年的烟和酒都捡了起来,甚至变本加厉,身体不可避免地每况愈下,偶而报警。我在宾馆落好脚,给他打电话,准备去看他。他报明地址,末尾加一句:“我现在是又抽又喝,你可别忘了带烟酒来。”这便是我师父,粗犷豪迈,个性鲜明。我临时买了烟酒去看他,进门看到客厅里都是老式家具,样子笨,材料差,且不齐备。餐椅仅三张,沙发圈缺一只边几,门口鞋柜豁一块面板,阳台上几盆草花席地而坐。整体是一种简陋、仓皇的感觉。唯独立在电视机柜边的一个书橱,看上去有几成新,且为实木打制,式样也好,简约不简单,镶边嵌铜条的,像这屋里的宠物、贵客,不言自明地透出君临天下的骄傲自满。师父似乎也颇为得意,在去餐厅弄茶之际,叫我去看看书橱。
我上前去看,本是想去辨别一下书橱的木料,欣赏一下工艺,不料被一册册再熟悉不过的书封、书脊吸住目光。都是我的书!百十来本,收集了我在国内所有初版、再版甚至盗版的书籍。有的连我自己都没有,是那种年度或某种类别的选本、汇编,编辑不厚道(或不拘小节),选了我的作品却没给我寄样书(我当然更不会去买)。就是那天,我发现有六本收录《双黄蛋》的选本。
......
节选毕,阅读全文请订阅《花城》2023年第4期
责任编辑 许阳莎
麦 家
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人生海海》等。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被译成30多种语言,《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之一,英文版被收进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
原标题:《麦家专栏 | 双黄蛋之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