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草坪上坐了坐,人却差点“没了”?全国已有多人受害

2023-07-14 1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祝您健康杂志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多起这样的病例。

福建一位11岁男孩反复发热5天,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出现多器官损伤,发生脓毒性休克。

浙江丽水一医院,近1个月内收治了近10例同类患者,初期以为是普通感冒发烧,很快病情加重,部分患者甚至进展为多器官衰竭。

不卖关子,先说谜底。

这不是“怪病”,而是“毒虫”,还是咬一口就可能要人性命的“毒虫”。

它就是恙虫。

被咬一口,17天后人没了

先来看个真人真事。

广东一位46岁男子,在公园草地上纳凉,坐了一会儿。结果不久后他就开始持续高烧,一直查不出原因,直至被送进重症病房(ICU)。

在为他插尿管时,医生在他的阴囊下方发现了奇怪的“焦痂”。

这正是被恙虫叮咬后的痕迹。

遗憾的是,17天后,这名男子仍然因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衰竭死亡。

死因,就是由恙虫叮咬引起的“恙虫病”。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由恙螨幼虫叮咬人体而致,每年5—8月都是高发季。

恙虫叮咬的特征

由于恙虫叮咬人时会分泌一种酶使人麻痹,因此被叮咬者不会有明显的痛感及瘙痒感,难以察觉。

被叮咬后,伤口会形成圆形黑色焦痂,周围有红晕。当痂皮脱落时,就形成无痛性溃疡。

新闻图片

大多数患者为一个焦痂,极少数身上可见多处焦痂,分布在躯干、四肢,或者腹股沟、腘窝、腋窝、会阴等褶皱隐蔽的部位,因此容易出现错漏、误诊。

恙虫病的危害

恙虫病的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潜伏期为4—20天。

患者起病较急,临床上以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火山口样焦痂为主要表现。

但恙虫病不是自限性疾病,不会自愈,拖延太久会导致多器官衰竭,严重可致命。

很多患者在起病初期误以为普通感冒发烧,未能及时就医,结果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恙虫病的防护

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如需外出注意系好衣服领子、袖口及裤腿,不穿凉鞋,避免身体直接暴露在地面或在草丛上坐卧,最好在身上涂上防虫剂。

户外活动或劳作后,回家要及时沐浴、换洗衣服,重点擦洗腋窝、腘窝、会阴部等处皮肤。如有出现发烧,检查身上是否有存在溃疡性焦痂,不错漏身上每一处皮肤。

由于恙虫喜欢叮咬人体湿润、气味较浓以及被压迫的部位,所以越是隐私的部位越要仔细检查。

请对它们也提高警惕

蜱虫

又称“草爬子”“狗豆子”和“扁虱”等,常出没在树林、草地等处,每年春、夏、秋季都很活跃。

被蜱虫叮咬后,伤处容易发炎或溃烂;蜱虫还会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蜱瘫等疾病。

处理

防护方法和预防恙虫叮咬基本一致。

如果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立刻拍打、摁死或强行拽下它。

可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使之垂直于皮肤方向,稳定、均匀地使劲,慢慢把蜱虫拉出。

注意不要扭动或猛拉,以免把蜱虫头部留在人体内。

取出的蜱不要用手捏碎,可放入酒精、密封袋/容器中,或冲入马桶。

如果突然出现皮疹或发烧,也要尽快就医,并且一定要告诉医生,你曾经接触过蜱虫(或者在野外可能接触过蜱虫)。

红火蚁

攻击性很强,受到侵扰时会用尾部的蛰针进行攻击。

人被蛰后会出现强烈的灼烧感、搔痒感,皮肤表面出现水泡,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处理

可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涂抹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缓解症状,切不可抠破水泡,否则容易引发感染。

蜜蜂/胡蜂/马蜂

遇到蜂类攻击的时候,可小幅度扑打身边的蜂类,以驱赶为主,同时快步远离。

不要试图拍打,否则会招来更多同伴继续攻击。

处理

先检查伤口中有没有毒刺。如果有毒刺,可用信用卡的边缘或指甲朝一侧将蛰刺刮出,再冷敷减轻肿胀。若持续疼痛、肿胀或出现过敏迹象,立刻就医。

隐翅虫

隐翅虫种类繁多,其中一部分对人有伤害,被称为“毒隐翅虫”,通常有红黑相间的配色。

这种虫类常具有趋光性,会被灯光吸引。如果我们不小心碾破了它们的身体,其流出的体液会让接触到的皮肤起红斑、起泡甚至发生溃疡。

处理

如果遇见隐翅虫,可以把它们吹走,但不要用手拍打,再用肥皂水或者炉甘石洗液清洗接触部位。如果出现肿胀、破溃等情况,最好到医院找皮肤科医生处理。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排版:朱菁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