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是觉得自己“不被爱”,怎么办?
- 本期故事关键词:摆脱不被爱的魔咒-
从小事开始做起,告诉自己“我很棒”,不用管别人是如何看待你,定睛在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学会赞美自己。赞美你的真诚、善良、勤劳、温柔、美丽、可信赖、丰裕、专注、厨艺、洁净、真实.......好好打量自己,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优点。
我做婚姻咨询的这些年里,遇到的婚姻不幸的女人,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总觉得自己不好,即便外人觉得很优秀,但自己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出问题总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会对伴侣加倍付出。
例如:
丈夫一不说话,妻子就担心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让丈夫不高兴了。
丈夫指责自己,不问清楚原因,妻子马上就认错道歉,小心谨慎地讨好对方。
丈夫出轨有了私生子,妻子还会自责是自己无能,才导致丈夫去外面找女人。
丈夫家暴自己,妻子还反过来怪自己没有听丈夫的话,让他生气。
另一类则是很“作”的女人,在婚姻中,总是对伴侣不满意,任何事情都和“你爱不爱我”“你在不在乎我”挂钩,经常会通过一些“无理取闹”的方式故意激怒伴侣,以此来验证伴侣是否爱自己。
例如:
要求丈夫无条件包容自己的坏脾气,不能解释,不能反抗,否则就是不爱她。
经常问丈夫:你爱不爱我?爱哪里?回答不好不行,回答太快是“不走心”,回答太慢则认为“这都要想?”
有想法不直说,喜欢让丈夫猜,如果丈夫没猜对,就会觉得丈夫不爱她,不在乎她。
要求丈夫每天早请示、晚汇报,360度无死角完全掌控丈夫,对方不配合,就觉得不爱她。
这两类女人,在表现上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内在其实存在同一个问题“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第一类觉得自己不好的女人,最习惯说的口头禅是“我不配”“我不行”“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她们大概率是在批判、比较、指责或者忽视的环境中长大,她们没有形成“对自我的积极肯定”。因此,她们会认为“我不好”“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当她们在婚姻里感受到“不被爱”的感觉时,就会通过退让、忍受和付出的行为,来渴求爱。如果伴侣出现问题,她们会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好,需要加倍努力付出,才能解决问题。她们会非常缺乏底线,即便看到伴侣身上出现严重的缺点,也会忽略不计,觉得自己不应该奢求太多。因此,她们在婚姻中会非常被动,一退再退,最后很容易落得被出轨、被家暴、被离婚的结果。
第二类爱“作”的女人,则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没有好好体验过被爱的感觉,所以不断用“作”来表达自己对爱的渴望。爱“作”的女人,太缺爱。从小没被善待过的女人,内心是敏感的、多疑的、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当她们进入婚姻,会每天担心伴侣是不是“真的爱我”,于是,会用“作”来试探考验伴侣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我”。有些女生,会故意在男友面前变得很凶,故意无理取闹来激怒男友,然后再看男友的态度。如果男友很耐心地哄她,她就会心满意足地结束这次考验;如果男友没反应,她就会更加愤怒,更加无理取闹,更“作”,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根本不爱我”。其实,爱“作”的女人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我都这么不好了,你还能包容我,爱我,你才是真的爱我。”爱“作”的女人,其实是缺爱,渴望得到爱的。想要爱,是女人的正常需求,遗憾的是,“作”实在不是一个“要爱”的好方式。
心理学家李雪在 《走出剧情》 中说道:“成年人想要通过‘作’的方式来刷存在感,确认自己是否配得上无条件的爱,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作”很容易过度,势必会引起伴侣的不适或抗拒,毕竟谁也无法长期忍受一个总是试探自己的伴侣,更何况这还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会变成消耗型关系,不利于彼此感情的维系。
为什么她们会认为“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心理学家库里提出过一个“镜中自我”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源自与他人的互动。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的童年早期,身边那些重要他人对我们的方式和评价,会逐渐内化成为我们内心的一种声音,主导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幼时,我们必须要依赖父母才能生存,当父母打骂我们的时候,或者说对我们不好的时候,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不能意识到这是父母的错,并且会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错,于是认为:是我不好,不值得爱。
日本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叫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孩松子非常可怜,遇到的男人没有一个是真心爱她的,不管她怎么死心塌地地付出,她遇见的男人都完全不在乎她,甚至还对她使用暴力。
而追溯根源,我们会发现,松子和这些男人的关系模式,完全是复制“她和父亲的关系模式”,小时候,她在父亲身上体会到的就是冷漠、忽视,甚至是心理层面上的虐待,她一直通过各种“低姿态”去讨好父亲,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却总是得不到,这是她童年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她认定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爱。
成人后,她的亲密关系也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她之所以不顾一切地爱上“渣男”,为“渣男”付出,就是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她觉得自己不配爱,不值得爱,但她又希望可以有机会去弥补小时候“不被爱不被关注”的遗憾,期待能在伴侣的身上获得“理想型父母”。遗憾的是,松子失败了。
再分享一个我咨询中遇到的案例。
丽丽,32 岁,是一位中学老师,硕士毕业,学历不错,工作稳定,家庭条件也不错,但是她内心非常不自信,谈了好几个男朋友,都只能维持几个月的恋爱关系。其原因是她稍微感觉到对方有一点异样就会放弃。比如说,在她看来,她觉得对方不够热情、不及时回复信息、不主动约见,她就会不高兴,主动提出分手。但如果对方条件很好,也对丽丽很热情,她也是不敢接受的,因为她总觉得这样的人她把握不住,所以分分合合,三十多岁还是没办法找到归宿。家人逼得厉害,她自己也有点着急,于是找到我做咨询。
我带她探寻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才发现根源所在。
她说妈妈告诉她,她一出生,爸爸一看她是个女儿,就扭头离开了。在她的印象里,爸爸确实也对她很冷淡,很少会抱她。在小丽丽心中,爸爸是不欢迎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是不爱她的,进而被她自己解读为“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如果是成年的丽丽,当然有能力不这样解读,但幼小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小丽丽无法理解为什么爸爸看到她会扭头就走,为什么爸爸对她那么冷淡,为什么爸爸不像别的爸爸那样拥抱她?于是,她在潜意识里不断重复“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带着“我不被爱”的模式进入感情的丽丽,就会对男朋友的行为非常敏感,很容易生出“我不值得被爱”的感觉,不想再承受不被爱感觉的丽丽,就会主动提出分手,所以才导致自己情路坎坷。
孩子要生存下来,就必须依赖父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着去取悦父母,从而获得更多的爱,如果父母不能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就自然而然会解读成“我是不值得被爱”的自我认知。
0~6岁是孩子与世界建立“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为人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回应,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被支持的、安全的。这对孩子建立“我是值得被爱”的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信念会直接引导孩子,在成人之后勇敢体验到更多充满爱的生活和关系,也才有能力反馈给他人和这个社会更多的爱。
我们明白了“我不值得被爱”的信念从何而来,那么,如果我们已经是这样的心态,成人的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去打破这个魔咒,让我们重新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呢?
如何摆脱“不被爱”的魔咒?
“你自己都不爱自己,怎么能要求别人来爱你?”很多人会用这句话去开导在感情中受了委屈的女孩。但事实上,大部分女孩,不是不想爱自己,而是不知道怎么爱自己。而当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才算爱自己时,这就向外界传递了一种信号:你的需求是可以被忽视的,你是可以不被好好对待的。
心理治疗师露易丝·海接触过无数迷茫的人。这些人,有的被感情所伤,有的在职场上总是遭到挫折。通过为她们做咨询,露易丝发现,有一样东西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那就是——爱自己。
怎么才算爱自己?是舍得给自己花钱,还是不让自己受委屈?是给自己办个健身卡,还是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我遇到过很多女孩,对着一件昂贵的东西犹豫不决时,别人只要对她说一句“女人要学会爱自己”,就很容易说服她下单,但回到现实中,即便她用着最昂贵的化妆品,她也依旧满脸充满“不被爱”的感觉。
其实,爱自己不是特定的行动或手段,而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1.接纳自己的缺点
在问题家庭里成长起来的人习惯用负面语言来评价自己,认为父母争吵、家庭不和都是自己引起的;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坏孩子,真没用、粗心、愚蠢、讨厌、没用、邋遢、肮脏,等等。
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停止自责。缺点是我们的一部分,如果你一直对自己说:“我讨厌我的软弱,讨厌我的敏感,讨厌我的身材,讨厌现在的友谊,讨厌我的家庭,讨厌我的坏脾气”,这些缺点非但不会消失不见,反而会被你越放越大,完全充斥你的生活和内心,以至于和它们相对照的美好事物就更难进入你的生活。
但如果我们选择接纳,用接纳一切事物的发生来应对缺点,我们就不会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心情能够平和,而平和能带来柔软,当我们不再与缺点对抗,不产生情绪内耗,也就有了勇敢面对一切的力量。
关于接纳缺点,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选择一个安静的、让你感觉安全的地方,抬起双手,交叉环抱自己,轻轻拍拍自己的肩膀,告诉自己:我接纳我的优点,也接纳我的缺点,是优点和缺点一起构成了现在独一无二的我,过去我已经做得很棒,剩下的我可以慢慢来。
2.肯定赞美自己,积极的话语带来积极思想,带来积极生活
《生命的重建》 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话语可以改变生命,当你不断说积极的话,就能带动积极的思想,从而带动积极的生活。例如,“我笑起来太多皱纹”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压力,让你不敢放肆地笑,那么你可以试着这样夸奖自己:“我笑起来太温暖了,鱼尾纹都是花瓣的模样。”当我们多夸赞自己,我们就会发现,笑起来是轻松无压力的,而多次夸赞自己以后,我们也会真的爱上自己的微笑和皱纹。
从小事开始做起,告诉自己“我很棒”,不用管别人是如何看待你,定睛在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学会赞美自己。赞美你的真诚、善良、勤劳、温柔、美丽、可信赖、丰裕、专注、厨艺、洁净、真实.......好好打量自己,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优点。当然,赞美也需要勇气和刻意练习,你可以参考以下方法来
练习:
(1) 你可以先从一件小事开始,学习夸赞自己。可以从你的计划表或者任何能让你产生共鸣的肯定语开始,例如,对着镜子夸赞自己“我笑起来真好看”。
(2) 大声说出来。每天早晚 5 次,大声地、自信地对着镜子说出来。
(3) 写下来。准备一个笔记本,在每一行上反复写下你的肯定语,直到写满这一页。
(4) 张贴它。把你的肯定语写在便条上,放在你肯定会看到的地方,比如镜子、冰箱、汽车仪表板等。
(5) 记住它。用强烈而清晰的声音记录自己一遍又一遍说着的肯定的话语,在静坐冥想或开车时回放录音。
(6) 看到它。这就像“说出来”一样,在说肯定语时也要自信地、充满爱意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的眼睛。
第一天刻意夸赞自己,或许会有些无力感,第二天或许会有些害羞,第三天或许会有些尴尬。但坚持一周,你就会发现,你真的爱上了自己。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做这样的“自我夸赞”练习并慢慢养成极其自然的习惯,“积极”就能非常有效地代替“你原有的消极思想”,让你拥有好情绪,享受自己的每一天。
3.重视自己的需求
你喜欢照镜子吗?其实,我们可以在照镜子的时候,试着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问问自己会有怎样的心情?
我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爱你,我为你做点什么你会更幸福呢?”
然后,我会认真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我听到的声音去开启新的一天。
你也可以这样尝试。一开始,你可能什么也听不见,或者听到一些否定的话语,因为你可能习惯于自我否定、自我攻击,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应积极的思想。没关系,我们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去觉察一下脑海中会有什么声音出现?是谁的声音?你可以试着去想一想,这样的声音存在于你的哪一段记忆中,然后用我们在第一节提到的CCRT工具,去看看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怎样的,借此去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需求。
4.问问自己,我能为“爱自己”做些什么?
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寻找一些和内心联结的活动,例如冥想、写作疗愈、音乐疗愈,借助这样的机会,我们尽量去扫描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去问问我们的内心:“你想要什么?你期待什么?”
不断重复地告诉自己:“你是值得被爱的,我已经长大了,我完全可以自己爱自己,我有权利满足需求,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我就可以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心理学的意义,并不是去纠原生家庭的错,也不是让原生家庭为“不足”背锅,而是告诉你,无论你是怎样的出身,有着怎样的原生家庭,你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去自愈,只要你有意识地去修炼,就能加速你逆转的进程。
最后,送你一首卓别林70岁生日写的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愿我们越来越爱自己。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
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尊重”。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如今,我称之为“成熟”。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明白,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静。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自信”。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我的韵律。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单纯”。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总想着要永远正确,不犯错误。
我今天明白了,这叫做“谦逊”。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
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
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完美”。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
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
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
矛盾和问题,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思 考 与 练 习
1.安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会有“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的困境吗?
2.思考一下,你想要的“爱自己”是什么?
本文节选自|《幸福婚姻七堂课:婚姻咨询师教你如何去爱》
作者|羽仟
配图|《妻子的新世界》剧照
About us
原标题:《总是觉得自己“不被爱”,怎么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