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从城市中心到“超越城市中心”
2015年第一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下简称“SUSAS”)后,2023年SUSAS再次落地徐汇滨江。
从在建筑更新上叠加展览等活动,到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场景”,如果梳理第一届以来SUSAS的发展变迁,可以看到以上海为代表的超大城市,正从增量规划转型到存量规划,城市建设不仅重视“注入产业拉动经济”,更走向注重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
第一阶段:城市更新工作全面开启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后,SUSAS接棒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神,每两年举办一次,希望通过空间艺术布展与城市有机更新实践的相互推动,赋予并展示城市空间更多的内涵,探索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2015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标志着城市更新工作全面开启。城市从侧重外扩式的发展逐渐进入侧重内涵式发展。
上海一方面积极推进滨江地区更新规划的编制实施,另一方面通过SUSAS系统展示滨江城市更新和公共艺术实践。第一届SUSAS与徐汇区合作,在徐汇滨江以新改造的龙华飞机库(后挂牌为西岸艺术中心)为主展馆,举办了大型的规划建筑艺术展。
SUSAS主展览中的“回溯”和“前瞻”板块依然保持了全球视野。前者展示了纽约、巴塞罗那、汉堡等多个国内外城市的更新案例,后者将“上海2040”与“纽约2030”、“东京2050”对比,展现了上海在追求发展目标过程中的路径与期许。
彼时的徐汇滨江北部地区,是一片待开发的热土。SUSAS后,展馆继续举办艺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不仅加速了这片空间的更新,它所留下的组织经验、人才和艺术产业链的持续引入,也为后来西岸文化长廊的打造起到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滨江重新“接入”城市
2017年,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空间贯通开放。第二届SUSAS聚焦于黄浦江两岸贯通、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它与浦东新区合作,呈现了全球滨水与公共空间整治的优秀案例,讨论上海滨水空间的未来。
主展展场民生码头作为上海滨水空间的一部分,它的改造重整了原先断裂的城市滨江沿线,构筑起开放平台,以此促成更多“连接”的公共空间。开幕后,很多以前在附近工作的工人、周边的居民都在朋友圈里呼朋唤友来参观,也让市民重新认识了城市空间、历史建筑的价值。
2019年初,上海市政府将黄浦江规划定位为全球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将苏州河沿岸规划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因此,第三届SUSAS的提案为“相遇”,意喻本届艺术季所呈现的人与人的相遇、水与岸的相遇、艺术与城市空间的相遇、历史与未来的相遇,将激发更多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相遇。
本届SUSAS以杨浦区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从秦皇岛路至定海路)作为户外公共艺术作品的延伸展场,突破了单体建筑场馆展览的范式。它通过艺术植入公共空间的活动,邀请人们亲身感受“滨江贯通”这一总长45公里的巨型公共空间作品。
第三阶段:从宏大叙事转向“柴米油盐”
2021年的SUSAS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主题,将长宁区新华社区和普陀区曹杨社区共同作为主展区。这届艺术季围绕老旧小区更新、养老设施、儿童活动空间、街区慢行和游憩空间打造等一系列实地项目,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过程搬到了现场。
较前三届相比,这届的策展尤其是艺术创作面临更高难度的挑战。策展团队希望艺术对于社区,不仅仅是视觉美化的作用。艺术应当像细胞一样介入到社区稳定的生活体,最终也从内到外拓展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当年的SUSAS获得了上海市国际传播领域年度最高奖项银鸽奖最佳活动/案例,艺术季对于城市传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充分的认可。
至此,SUSAS的策划和实施模式基本定型,统筹政府、市场、市民三大主体,建立市场与公众参与机制,把艺术季的举办,演化成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更新成果的实践过程。
2023年,从城市中心到“超越城市中心”
2023年,SUSAS的展览由数个中心变成网络分布,由“1+6+13”共20个展区组成,从城市中心地区拓展更贴近市民的社区以及市郊与乡村地区,关注点从人工建成区域拓展到了郊野和 “城市生态”这一话题。
其中,主展区延续了SUSAS第二阶段的理念,以城市公共空间为“场景”,在城市绿地和亲水平台上,集中呈现生态场景、艺术装置等主题展览,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城市“绿色基建”对于发展的独特价值。
“6+13”的展区,布置在原先被文化产业相对忽视的城郊,以及传统上被认为“缺乏经济价值”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它既回应了现在的郊区休闲游和露营热、当下热门的city walk,鼓励居住在郊区的市民重视身边的“邻”空间,让市民获得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整体看, SUSAS举办地点、展览特色的演变,透露出城市公共活动越发深入城市肌理的趋势。作为城市大型活动,它的关注面越来越接地气,它的触角越来越复杂、延伸到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中。“中心”依然重要,“附近”也愈发受到关注。关注“附近”,背后反映的正是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关注重点的一种变化。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