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思想周报丨“白人饭”与现代糊弄学;高温下的脆弱与援助
“白人饭”与“现代糊弄学”
近月来,与“白人饭”、“吃饭糊弄学”、“维持生命体征餐”相关的讨论与视频悄然增多。在饮食文化如此丰富的国内,号称“能冷食绝不开火,能整食绝不切开”、令人毫无食欲的“白人饭”为何能受到青睐?
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暑期家长偷懒指南:如何用“白人饭”糊弄娃》中,作者静思表示:“作为有一个被各种美食、地方小吃喂大的中国人,我们对食物是有要求的。尤其是给孩子吃的食物,即便午餐不是一天中的正餐,我们也秉持着老祖宗‘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古训,希望孩子能有一顿肉蛋奶蔬果主食、碳水脂肪维生素不缺的午饭……但是,在美国生活这些年,他们的午餐文化“教育”了我、改变了我——不就是一口吃食吗,何必大费周章去准备。”
作者随后写道,外国人对于午餐吃得非常糊弄:作者的同学,身高1.9米、身材纤细、30岁出头的John的午餐不过是两吐司加一片薄薄的火腿以及几块彩椒;拿一盒沙拉、一杯饮料、一个苹果、一盒酸奶当午饭的大有人在;在马路边、咖啡机旁、休息区的沙发上、甚至站着吃的人也不在少数。当被问及为何吃得如此简单甚至将就时,作者收到了这样的回答:一方面国外的传统习惯确实没有那么重视午餐,打发一下也无妨;另一方面,有些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会刻意吃少一些,以此减轻大脑负担,希望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不影响下午的工作。
当作者开始以“白人餐”为标准,为孩子准备带去夏令营的午餐后,还感到有些自责:给孩子准备这样的午餐,是不是太凑合了?对比日剧、韩剧里精美的便当,白人餐显得单调又无趣,但作者随即写道:把那些精美的饭菜拆解开来看,就和白人饭一样——都是纤维蛋白碳水维生素。既然本质一样,又何必拘泥形式呢?更何况,当家长已经是一件苦差了。
事实上,与静思有着相同的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在“燃次元”的文章《当代年轻人的“糊弄学”大赏》中对“白人饭”的火爆有着以下评价:“白人饭”火爆背后,映射出的是现在年轻人对生活积极中略带一丝“颓废”的态度。直白来讲,也可以说是“糊弄”。 27岁的互联网从业者张恒的观点或许能代表许多工作者的心态。张恒这么说道:“时至今日,作为一名打工人,如果还不懂“做饭10分钟,半小时解决一顿午饭”的可贵之处,或许只能说明,你还不够“躺平”。一天24小时,去掉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属于我自己的休闲时间往往不过3、4小时。而如此珍贵的个人时间,如果三餐都精致考究,那闲暇的时候就是在做饭、洗锅,洗锅、做饭的循环中度过的。一方面为了“夺回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受此前居家办公的影响,我越来越难以兢兢业业地搞好每天的3顿饭。很快,我就从每日三餐精简为两餐,甚至,如果我足够懒,还可以变为一餐。而为了缩短做饭时间,我是能冷食就冷食,能不开火就不开火。”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者炸糕在“知著网”的文章《打工人爱上“白人饭”:向苦而行,不归途还是新大陆?》里写道:食物中的生活气息全然无存,打工人的“白人饭”只为生存而吃。食材种类求少,烹饪工序求无,一个西红柿就能打发的“白人饭”便从世界菜肴品类中脱颖而出。时间不支持通勤,薪水不鼓励美餐,“白人饭”就这样在午休时间成为打工人心头的一块宝。文中有留学生表示,“白人饭”作为午饭吃得简单,是因为“白人”们晚饭的时间足够充裕,晚饭的菜品也极为丰盛。但网络上把“白人饭”当作午饭的打工人,很可能也以差不多的一餐来糊弄晚饭。一些网友甚至将自己的“维持生命体征餐”戏称为“猪食”。
作者继续评论道:“工作已经无处可逃,生活依旧无处可觅。不过,或许他们从未放弃反抗现状。当年轻人以‘糊弄’为自己的饮食生活命名,对某种不糊弄的、正常甚至精致的饮食生活的追求也就彰于其中。而当打工人以“猪食”“白人饭”形容自己的餐饭,他们也就隐身于‘猪’或‘白人’的符号之下,在客体化自我的荫蔽下求得少有的自尊与宽慰。”
在《当代年轻人的“糊弄学”大赏》一文中,几位受访者谈到了除吃饭外的糊弄学:“旅游特种兵”、“糊弄式”打卡;剪头发不考虑发型,“变短”就行;“糊弄式”相亲,互相“飙戏”……这些受访者当然对认真生活的人抱有尊重,但面对着生活、工作、家庭、社会评价、人际关系等多方压力,“糊弄”或许成为了一种解脱。当“糊弄”成为对待一切的方式,人们也将失去对生活的联系,而这背后或许蕴藏着许多的辛酸、无奈,与身不由己。
引用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bFwyfHyXDdtvjLImUVMagg
https://mp.weixin.qq.com/s/CzgqCLZksgD_fIl6F9fFfQ
https://mp.weixin.qq.com/s/iC6wob9q14atEVl0oI96KA
全球高温下的脆弱与援助
7月初,一股强烈的热浪席卷了欧洲,各国分别面临不同程度的高温考验。意大利的部分地区受到反气旋“Cerberus”影响,预计当地气温将突破40摄氏度。意大利气象学会(Itali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会长卢卡·梅尔卡利(Luca Mercalli)教授表示,届时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超过40甚至45摄氏度,接近欧洲历史上的最高气温纪录。在2021年8月11日,西西里岛锡拉丘兹省的弗罗里迪亚镇的气温高达48.8摄氏度,这是迄今为止欧洲地区的最高温度。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2日,西班牙马德里,一名女子在马德里里约公园的喷泉中降温。
热浪也席卷了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波兰。在西班牙,今年夏天的第二波热浪可能导致该国南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达到44摄氏度。红十字会敦促人们格外小心,并提醒人们留意那些最容易受到高温影响的人,尤其是儿童和老人。该组织呼吁人们记住保持水分,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需要特别注意呕吐、神志不清、皮肤发热、干燥和昏厥等中暑迹象。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Aemet)表示,周一伊比利亚半岛许多地区的气温可能达到38摄氏度,南部地区升至40摄氏度,瓜达尔基维尔山谷部分地区升至44摄氏度。希腊也极有可能受到高温的影响,据雅典国家天文台预测,希腊的平均气温将达到42摄氏度至43摄氏度。专家预测极端天气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希腊的卫生、劳动和公民保护部门在7月10日罕见地发布紧急警告,呼吁雇主确保员工在中午至下午5点之间不要在户外工作,并建议老年人和易受影响人群多喝水、控制食物摄入,并待在室内。
雅典市宣布,将从7月11日起在早8点至晚8点间,为市民开放专门的空调空间。此外,雅典还在城市周围设立了150个饮水站,为大量流浪动物提供援助。希腊科学家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对热浪进行命名和排名,以便让政策制定者和受影响的民众更好地应对热浪带来的危险。自去年受热浪影响后,对极端天气的预防措施变得越发紧迫。研究发现,2022年夏天欧洲共有61672人死于高温,2022年也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与高温相关的死亡率最高。相关研究显示,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加剧了热浪的严重程度,使得热浪出现频率增加。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没有全球变暖,2022年欧洲的热浪几乎不可能发生。
创纪录的高温同样袭击着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和南加州连续数天气温超过38摄氏度,数百万人收到了极端高温警告。7月11日,菲尼克斯的气温已经连续第12天达到43摄氏度,可能迎来有史以来最长的热浪。菲尼克斯市的高温预计将持续到下周,美国国家气象局警告称,这将是“该地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热浪”。市政官员建议居民保持凉爽,补充水分,检查邻居和亲人(尤其是独居者)的情况。市政府表示将着手研究如何限制与高温有关的疾病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当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发布高温预警时,该市三条最受欢迎的徒步路线将在上午11点至下午5点关闭。和往年一样,菲尼克斯市的图书馆、教堂和其他设施开始承担起冷却中心或补水站的职责,为需要避暑的人们提供援助。接受过肝脏移植的以赛亚·卡斯特拉诺斯(Isaiah Castellanos)选择在图书馆避暑,他服用的药物使他很容易晒伤。他没钱去看电影或参观博物馆,所以免费的公共图书馆是他逃离空调不足的家的不二选择。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2日,美国凤凰城菲尼克斯天港国际机场,显示温度的指示牌。
在饱受高温伤害的众多群体中,无家可归者可能是最为脆弱与无助的群体。菲尼克斯市的无家可归者马丁·布朗(Martin Brown)和他的黑色拉布拉多犬萨米在环城中心的大厅里躲避炎热。环城中心是一家为无家可归者开设的有空调的免预约诊所,也是该市指定的饮水站。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坐下来,喝瓶装水或吃点零食。布朗表示:“我们无家可归,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好吧,我们有一个选择:我们可以坐在公园里,在炎热的天气里呆着,但这里可比外面好多了。”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4日,印度北方邦巴利亚巴劳里村,工人们在高温天气下施工。
事实上,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热浪中,户外工作者同样饱受其害。印度正在经历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天,去年该国经历了毁灭性的热浪,影响了大量的工作者和农业收成。印度是世界上与高温相关的劳动力流失最严重的国家,因为该国大多数的工作者都在户外工作,且没有任何保护。作者周楚涵在文章《高温之下|高温收入保险,印度非正式工作者们的自救策略》中指出:一种新型的收入保险机制或将为经历极端高温天气考验的印度非正规工作者们提供急需的生活保障。上个月,全球首批极端高温收入保险项目(Extreme Heat Income Insurance)在艾哈迈达巴投入试点。 该项目是由国际非营利组织Arsht-Rock Foundation Resilience Center、印度自谋职业者妇女协会SEWA和小额保险初创公司Blue Marble共同发起的小额指数型保险。不同于普通灾害保险的运作机制,指数保险的保险金是由灾害风险指数的预估值决定发放的,无需等到灾后证明和评估损失。也就是说,一旦气候指数(温度或降雨量)达到预定极端条件临界值,保金就会被激活并在几天内发放给参保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引起的健康危害和劳动力损失将进一步加剧。印度试点的这一项高温收入保险作为一个先例,展现了民间团体与国际组织和企业间的新型合作模式,以及指数型保险作为应对气候风险机制的一种可能性。
参考文章: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765262
https://www.aljazeera.com/amp/gallery/2023/5/18/hard-to-be-homeless-in-this-heat-indias-brutal-summer-is-here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3/jul/10/italy-heatwave-temperatures-european-record-forecast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jul/11/south-west-record-breaking-temperature-heatwave-arizona-nevada-new-mexico-california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