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安三万里》娃看得津津有味,因为观影前做了这些功课

2023-07-14 15: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橘子:《长安三万里》,你带娃看了么?

被称为今年No1动画电影,这部片子真的是叫好又叫座。口碑好:豆瓣8.1分,一片好评;票房好:上映首日票房破亿;上映5天,票房超3亿!

估计编导家也在辅导娃背唐诗,想想不如“工作鸡娃两不误”,干脆整一部以能帮娃也帮自己读懂古诗的动画片吧!

所以,这部片子自带“教辅”性质,感觉不看都不行啊!

先看下电影简介:

该片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岌岌可危。晚年的高适困守孤城内,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以跨越数十载的情谊为剧情脉络,铺设了一幅历史长卷,细细讲述了大唐盛世一路荣耀幻灭的唏嘘。可以说是一部盛唐群星闪耀时 ...

这部动画电影,包含三大要素:历史、社会、人物。

大唐史诗: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跨越六十年时间跨度的历史。。

大唐万里山河画卷:从水清若空的江夏到大道连狭斜的长安,从笙歌迭奏的扬州到白日黄云的西塞,带你看壮丽的大唐山河。

大唐文人影集:揽高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李龟年、张旭等唐代贤才于一卷的文人影集。

适合几岁娃看?

自7月8日上映,这几天不少花友都带娃去看了。他们说:有一定古诗基础、能坐得住的小朋友都OK。

娃看得很激动,打算二刷

花友@金牛小娃妈 女儿8岁(二升三)

我家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在坚持背诗,诗词储备量大概三四百,也有相关历史和诗人生平的了解。

上映第一天带她去看了,全程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她最喜欢的将进酒被具象化拍出来的效果,娃很激动,应该会二刷。

《将进酒》演绎:李白带众人乘仙鹤凌空而起,飞越千刃瀑布、直登神仙宫阙。

有点基础去看,效果会更好

花友@爬窝的小蜗牛 女儿6岁(幼升小)

怎么说呢,有点基础去看,效果肯定更好一些。

3个学前娃一起去的,一个没啥古诗基础,电影时长将近三个小时,早早就嚷着要走了;一个有点基础,看得也还行;还有一个古诗储备量比较大,看得很投入!

事实剩于雄辩,这观影效果一目了然了。

简言之,最适合去看的是小学和初中娃,我旁边就有两个小学生,全程在跟着电影一直背诗,而且是那种特别激情彭拜的感觉,完了两人还商量说要二刷。

我这个家长,看到有些情节也挺触动的。那句“诗在,黄鹤楼就在。诗在,长安就在”,很触动人心。

平时有积累,三小时一直很吸睛

花友@喵喵颜 儿子9岁(三升四)

挺早之前看到预告片,儿子很是期待。电影中,儿子熟悉的诗能有1/3,人物也大多熟悉 ,人物关系也多亏这么多年听播客《读懂诗人才懂诗》,历史背景也因为平时看历史类书籍,有整体脉络。观影效果极好。

看之前,有必要了解诗人生平

花友@霁晴j 女儿12岁(五升六)

娃老师说:建议观影前先复习一下高适和李白的诗,简单了解唐朝的兴衰史。

168分钟的时长,最低要求就是娃们能坐住,能有耐心看完全场。

至于老师说的李白和高适的诗,我倒觉得没必要提前看,直接看剧情就行。倒是李白和高适生平,有必要了解一下。

对于孩子们来说,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搜索来完成对某一个人的立体画像:他生于哪一年,年轻的时候在哪里,有哪些作为,中年时期的婚姻如何,晚年结局如何...

五六年级以上,对历史感兴趣的娃,可以看看《唐朝兴衰史》,对于电影中的高适、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等等人物来说,他们整个历史背景是造成个人命运的关键。郭子仪,哥舒翰,等出场不多却很耀眼的历史人物,看完电影也值得花时间去了解。

这可能是最长的动画电影之一了,片长168分钟,接近三个小时,包含信息量巨大。

所以,带娃看过片子的花友们都建议:在观影前做些准备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准备工作,主要是了解一些唐朝历史,电影中的人物生平故事,

所幸,有人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今天我们获得了这位热情豆瓣网友@白鹭未霜的授权,和大家分享这部电影豆瓣评论中排名第一的“背景知识介绍+影评”。特别建议大人先看看这篇文章,去看之前带娃做点必要讲解。这样,3小时的观影就会让娃一直津津有味。

正如花友@霁晴j 女所说:

一部《长安三万里》可以说是盛唐群星闪耀时。我们的孩子如果因此喜欢上传统文化,爱上其中的某一位名人,或者对朝代更迭感兴趣,都是种种子的好时机。

《长安三万里》

的人物和历史背景

作者:@白鹭未霜

看了点映场的《长安三万里》,就我个人而言,毫不夸张的说,是这几年来看过最好的动画电影。

重要的是,动画片本身无需拘泥于选角,不用担心演员无法演绎出角色对应的诗人气概和神韵。有了《白蛇:缘起》的珠玉在前,人们无需担心追光动画的质量,我们有幸能够从动画构建的人物中体验盛唐的气象。

不过,观影之前,除了随手翻翻唐诗三百首,捡起学生时代背诵撂下句子,作为观影前该做的功课外,有几处历史背景也是需要了解。

本文的内容和电影中两位主要的主人公李白和高适没有太多关联,主要是时代背景和一些主要配角(或出现在对话台词中的人),算是轻微剧透吧。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的起因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创造了盛世的开元天子唐玄宗,在厌倦了长久的励精图治以后,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崇尚享乐的天宝皇帝。简而言之,他后半生一手挥霍掉了自己前半辈子攒下的盛世基业和名声。

天宝十四年(755 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渔阳鼙鼓动地而来,终于拉开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序幕。

图片来自B站上邓小南老师课

当时天下分为“九节度一经略”,其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帝国的东北和西北。

西北以河西节度使为首,为的是防御和唐帝国争雄的吐蕃帝国(下文会讲到)与北方突厥之间的联系,同时控扼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当时长安西面开远门外立有“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碑文,足见帝国疆域的辽阔。

而东北部的军事力量则集中在范阳、卢龙、河东等藩镇,主要是为了抵御东北的契丹和奚族。而这里正是安禄山起兵前的“贼窝”。安禄山本身是杂胡(就是由父母来自于不同的少数民族),他本人非常聪明,通晓多族语言。如果他不造反的话,的确是安定河北地区最合适的人选。

唐玄宗朝著名的两任奸相:那位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志大才疏的杨国忠。

李林甫尽管名声不好,却是个能力极强的人,而且御人有术,并非只会溜须拍马。据说李林甫还在相位的时候,安禄山每次见他或与之对话,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待到会面结束,内里的衣襟已经湿透。

李林甫

反观倚仗杨贵妃上位的杨国忠,就是个十足的跳梁小丑了。有人说李林甫若在,安禄山还有所忌惮,不至于那么快造反,似也不无道理。

杨国忠

安禄山起兵初期,官军毫无防备。承平已久的内地早就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贼兵席卷而来的时候,府库中的兵刃都生了锈,战斗力可想而知。于是乎繁华富庶的京畿地区,为兵燹所毁,太平盛世霎时化为人间炼狱。

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的命运起起落落,他们笔下流淌出的诗句却万古流芳。

三位名将: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哥舒翰就是电影中高适决定放下身段,投军充当将帅身边掌书记时候的那位白胡子主帅。而封常清、高仙芝是和他同一时期的唐军将领。

三人都是玄宗朝的名将。

和电影中出身渤海高氏的高适不同,高仙芝是高句丽人,父亲名叫高舍鸡,祖上据说是扶余王后裔。

高仙芝这位威名著于西北的名将。最出名的战役是领导了阿拉伯帝国的东征军的怛罗斯之战,可惜因为兵力不足败于后者,大唐也失去了对中亚各国的控制,高仙芝也因为这场战役被解除兵权。

怛罗斯之战示意图

封常清是蒲州人,生的其貌不扬。身材短小,斜眼跛足,自幼家境贫寒。三十岁时到安西兵马使高仙芝手下投军,受其赏识一举成名。

安史之乱爆发前四年(707年),封常清出任安西节度使,曾大破大勃律(现在中东地区的国家)。

安史之乱的时候,封常清仓促之间在洛阳招募了六万非正规军,因战力不足,和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

要知道,潼关作为长安最重要的门户,易守难攻,一旦丢失,长安就完全暴露在敌军的铁骑之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老而昏聩的玄宗皇帝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说他俩人放弃了关中几百里的土地,虐待军士,克扣粮饷,就下令将两位良将在同一天斩首。

封常清死时,作《封常清谢死表闻》,以示忠心,其中自称死后也要“回风阵上”,相助唐军。

《封常清谢死表闻》

与此同时,唐玄宗决定启用老将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

中学时期学过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应当是大多数人对哥舒翰的印象。电影中也有哥舒翰自己击剑而歌的场景。

长安三万里剧照:高适

哥舒翰曾经经略陇右,功勋卓著。

下面引一段王晓明编绘的《大唐西域历史地图》中,对哥舒翰经略陇右时,进攻石堡城的描述。这也就是电影中,高适跟随哥舒翰派几万人围攻了半年,艰难拿下的石堡城:

“天宝八年六月,哥舒翰调集大军攻打要塞石堡城。石堡城自被吐蕃军占领后,成为其攻击唐河等地的据点。唐军曾多次向该城发起进攻,终因山道险远,易守难攻,而未奏效。

这次共统领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共 6.3 万人攻打石堡城。吐蕃守军虽仅数百人,但凭险据守,以擂木、滚石牢牢封锁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进攻数日,伤亡惨重,仍难破城。

哥舒翰欲杀一做百,斩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高、张两将请求再予三日期限,倘不能破城,再杀不迟。最终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如期占领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400人。战后,唐易城名为神武军,驻兵戍守。”

话说回来,这位老将没有电影中所刻画的那么正面。

他嗜好美酒佳人,常年如此早就掏空了身体。安禄山起兵的这一年,他在沐浴的时候突然中风,在家养病。没想到皇帝无人可用,就将这位半身不遂的老头赶鸭子上架,做了一军统率。

将军带病出征不要紧,怕的是皇帝“外行指导内行”,在背后指手画脚。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哥舒翰到任后,也主张封、高二人坚壁清野,防守为上的策略。奈何皇帝在杨国忠的怂恿下, 让哥舒翰主动出关,攻击叛军,收复洛阳。可怜十五万唐军,最后中伏,退回来的时候只剩下数千人,潼关也随后丢失。

晚节不保的哥舒翰,没有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英勇,而是向安禄山伏地请降。

程元振和李辅国

程元振——就是电影中持节径入高适军帐的那位程公公,是故事里的一个重要“工具人”。

正是他持节前往高适的军营,才引出高适回忆年轻时,在开元盛世下和其他以李白为首的诗人相交、相知的过程。

程元振初登场的时候,气场强大。高适问他师从何人,他说自己是高公公(高力士)的徒弟,还说自己手刃李辅国。

高力士大家都知道,是玄宗皇帝最为宠幸的宦官,那这个李辅国是何许人也?

李辅国是唐肃宗还是太子时候的东宫旧人,为人聪明机警,很得肃宗皇帝的喜欢,一度将其提拔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让他参与军国大事。

唐肃宗本来跟随玄宗一起入蜀的,就是李辅国谏言,分兵前往朔方节度使的治所灵武,才有了后来肃宗灵武即位之事。可以说,唐肃宗在初期对李辅国是十分倚重的。更重要的是,李辅国还和肃宗皇帝宠幸的张皇后结成政治同盟,联手排挤肃宗皇帝仰赖的大臣李泌(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四字弟弟演的那个角色),可谓只手遮天。

《长安十二时辰》大臣李泌

但是李辅国很快发现,当时已经是太上皇的唐玄宗和高力士似乎并不怎么买他的账。这也难怪,李辅国虽然是肃宗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最初也不过是高力士手下的飞龙小儿(养马的)。于是乎,李辅国开始挑拨唐玄宗和唐肃宗的父子关系。

按说这爷俩本身亲子关系就不融洽,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受到李林甫的中伤陷害。一个大臣竟然欺侮皇子,这或许听起来闻所未闻,但事实上背后的授意人就是玄宗皇帝。他在宰相和皇子之间搞平衡不要紧,也让父子之情渐趋于无。

前面说过,安史之乱的时候,还是太子的唐肃宗本来是跟随唐玄宗一起入蜀的,后来分道扬镳,除了政治利益以外,很难说这和俩人糟糕的父子关系毫不相干。

后来二圣都回到了长安,碍于情面,玄宗和肃宗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直到李辅国说太上皇仍有权欲,结交外臣,致使唐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之间关系恶化。肃宗强迁玄宗于太极宫居住,并被派兵严密监控。

电影故事发生的广德元年(763)前一年,唐肃宗病危,李辅国和程元振合谋,杀死了曾经的盟友,之后与他政权的张皇后,直接导致病重的唐肃宗惊吓而死。同时,李辅国又和程元振一起拥立后来的唐代宗即位。

代宗皇帝其实心里很厌恶李辅国骄横跋扈,欺侮乃祖的行径。只因为他有拥立之功,即位之初还没有卸磨杀驴。但不久之后,代宗联合程元振,先是削去李辅国的权力,这才杀了李辅国。

据说李辅国是被刺客所杀,头颅割下后扔进了厕所便溺之中,右臂也被斩下,送去了玄宗皇帝的泰陵祭奠明皇。这位刺客没有明确记载,电影中将这个不具名的身份安在了程元振身上,倒也算合理。

唐人轶事汇编

吐蕃和唐代宗

吐蕃这个名字,因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而为人们所知晓。太宗时期,两国交好,吐蕃和大唐约为“甥舅之国”。

这个“甥舅”有不同种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字面上的外甥和舅舅,一种说法是女婿和丈人。无论如何,在这个关系确立之初,可以看做二者的有尊卑之别。安史之乱后,吐蕃在几位赞普(吐蕃领导人)的统治下兵强马壮,大有与唐帝国争雄之意。

玉帛干戈

当时大唐西边的三镇节度:河西、陇右、剑南,沿着今天青藏高原边线的甘肃、陕西和四川,形成了对吐蕃的防御网。安史之乱以后,因为三镇的兵马内调勤王,致使对吐蕃的钳制力大大削弱,吐蕃借机侵占了唐王朝大片的土地。

唐代宗(唐玄宗之孙、唐肃宗之子)广德元年(763),也就是电影中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抵御吐蕃的这一年。吐蕃趁着大唐新君即位,率兵攻入大散关,之后尽取陇右(《新唐书》中载:“于是陇右地尽亡”)。

屋漏偏逢连夜雨。吐蕃攻入大震关的时候,当时受唐代宗崇信,专权用事的大宦官程元振选择将军情按下,不让皇帝知道。直到吐蕃军队打到邠州的时候,代宗才十万火急地起复名将郭子仪帅军阻击,可为时已晚。

程元振不但阻绝军情,还屡屡在皇帝身边狐假虎威,比及皇帝下诏号召勤王,诸将畏惧他陷害,都不敢来援。比及同年十月,代宗出逃长安,去往陕州,京师被吐蕃攻陷,抢掠十三日之久。吐蕃甚至在这里扶植宗室,妄图建立傀儡政权。

据说代宗皇帝逃到陕州的时候,见到一只铁铸的牛像,对身边的人说“我十几岁的时候,宫中有一个未卜先知的尼姑,经常抚摸我的脊背说‘天下有灾,遇牛方回’。现在看到牛了,我的祸患也该结束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吐蕃军队退去。程元振也被皇帝削去官爵,放归乡里。

我不确定电影里出于什么原因让程元振作为天子的“钦差”,持节西南,但这段大概率是虚构的。如果有错谬的地方,欢迎指出。

唐代宗出逃的这一年,虽然长安失而复得,但吐蕃在西南的攻势不减。十二月,吐蕃攻陷了西南三州和云山城,到这里才真正交代了故事中的背景。

“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 。

——《通鉴纪事本末》”

紧接着

“广德二年九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破吐蕃七万众,拔当狗城。

——《资治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这是很好的一套书。有原文和白话翻译,注释也特别详细。虽然是大部头,但阅读门槛不高,推荐食用。

就是说,高适走了以后,接任他(剑南节度使)的严武破吐蕃七万人,攻下了当狗城(理县西南),稳定了西南的局势。

电影里程元振对高适说,严武作为援兵来到泸水关破敌,这一番忙碌,功劳都让严武摘了果子,说的就是这回事。当然,电影中对高适做了不少美化,也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不过,相比之下,严武的军事才能,应当在高适之上。

严武和杜甫

严武就是电影中要来接替高适剑南节度使之位的那位将军。

这位严将军可谓是集魔鬼和天使于一身。

他是玄宗朝名臣严挺之的儿子。自小性情乖戾,有暴力倾向。他的母亲是严挺之的正妻,但是他长到八岁的时候,父亲厌倦了年老色衰的结发妻子,娶了侧室小妾。

自此以后,严武的母亲终日闷闷不乐,以泪洗面。严武问清缘由后,竟然拿着钝器径入庶母房中将其击杀,血流于枕,场面十分血腥。

早有人报与严挺之,但左右念在严武是严家的骨血,就谎称是小主人和宠妾玩耍,误杀所致。没想到八岁的严武耿直了脖子,说就是我做的,不必替我遮掩。如此一来,严挺之反而回嗔作喜,说这样像是我严挺之的儿子——你就说这一家奇葩吧。

严武生性豪爽,粗通文墨,不求甚解。随着年岁增长,他渐渐显露出了军事才能,曾因军功三任剑南节度使。电影中说他接替高适执掌剑南军政,大破吐蕃七万余众,就是其中一次。

不过严武为人,喜怒无常。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避乱蜀地,前去投靠,俩人交情匪浅。杜甫“杜工部”的称谓,就因为他入严武的幕府,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来的。

杜甫和严武交情匪浅

有一次杜甫醉酒以后,不分尊卑地对严武打趣道:“严挺之养了你这么个好儿子啊!”严武竟然怀恨在心,想寻个借口把杜甫和另一位和自己有龃龉的仇人一道杀了,所幸严武的母亲好言相劝,杜甫才保住性命。只是另一位仇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即便他身为梓州刺史,也最终被严武杖杀了。

永泰元年(765)年——也就是电影中唐蕃之战后的两年——严武暴卒。

严武死后,她的母亲先是十分悲伤,之后又自我宽慰道:严武向来暴戾恣睢,总有一天会生出事端。这样死了,我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连坐而沦为官婢了。而先前依附于严武的杜甫,结束了他的仕途,人生再次跌入谷底。

顺带说下,电影中的主人公高适也在同年病逝。

昭陵六骏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电影中出现的马屁,臀部浑圆,四肢精瘦,憨态可掬。

观影的时候我就听到身边不时有人窃笑,说盛唐之风,不仅女性以胖为美,连马匹也是。但窃以为,电影中马匹的造型,借用的应该是太宗墓中“昭陵六骏”的样貌。

这里无需赘言,直接上图:

图片来自西安碑林博物馆

举几个例说明:

特勒骠:公元619年,在与宋金刚作战中,唐太宗乘骑特勒骠猛插敌后,迫使宋军阵营大乱,溃不成军,唐军收复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

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有兴趣的可以前往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参观。

最后,推荐两类观影前帮助做功课的资源:

首先,电影中提到的48首唐诗。

01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02

《诗经.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03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0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05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06

《扶风豪士歌》

李白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07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08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09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10

《白纻辞》

李白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且吟白纻停绿水, 长袖拂面为君起。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 倾城独立世所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11

《寄远十二首 其四》

李白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催。

12

《题玉泉溪》

湘驿女子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13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

《宋中》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

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出门望终古,独立悲且歌。忆昔鲁仲尼,凄凄此经过。

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五霸递征伐,宋人无战功。解围幸奇说,易子伤吾衷。

唯见卢门外,萧条多转蓬。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

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

15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著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9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1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凉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言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及。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22

《别刘大校书》

高适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

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2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

《采莲曲》

贺知章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25

《春游值雨》

张旭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26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8

《杂曲歌辞》

李白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欲安归。

29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0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1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32

《拟古十二首 其九》

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33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4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一》

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35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6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7

《代扶风主人答》

王昌龄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38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39

《别韦参军》

高适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40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41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42

《横吹曲辞·长安道》

白居易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43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44

《赠别二首》

杜牧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5

《杂曲歌辞·踏歌词》

张说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空闲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46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依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47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卖花声·题岳阳楼》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48

《卖花声·题岳阳楼》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此外,三部相关纪录片,也会有帮助。

纪录片:李白

这部纪录片就用4集共2个小时的时间,非常详细地为孩子们讲解了李白的一生。全片从唐朝的社会背景出发,将李白从少年天才到白头潦倒的人生轨迹勾画得真实而丰富。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

这部纪录片共13集,每集30-50分钟。每集讲述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苏轼、李白、刘禹锡、杜牧、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它从时代背景、诗人生平、代表作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小学课本里的重要诗人。有网友说讲到李白的时候,老师课上就放这个来进行教学。

纪录片:大明宫

这大明宫是唐代大朝正殿,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是当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部纪录片一共6集,以大明宫为主线,从唐太宗的到安史之乱、甘露之变,再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讲述了大唐王朝的兴衰。

祝大家带娃观影快乐满满、收获多多!

原标题:《3小时《长安三万里》娃看得津津有味, 因为观影前我们做了这些功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