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霍晓卫:遗产与城市活力重塑
原创 遗产中心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2023年6月11日,以“规划视界”为主题的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开幕,在首日论坛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晓卫在总工技术报告环节发表了题为《遗产与城市活力重塑》的报告,阐述了通过遗产活化重塑城市活力的实践与思考。
“
霍晓卫: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概览:
霍晓卫副院长以“遗产与城市活力重塑”为题,阐述了通过遗产活化重塑城市活力的实践与思考。他指出遗产具有独特的场所感、跨文化的吸引力、包容的历史氛围,能够通过吸引集聚、促进交流、鼓励创新等方式提升城市活力。随后他从营造文商旅消费空间、串联城市文化活力网络、培育活力热点场所、重建人与自然良好关联等视角切入,分享了晋江五店市和梧林村、昆明南强街和翠湖片区、景德镇陶阳里片区、北京兆军盛菜市场和隆福寺知造局、南昌白鹤小镇等遗产活化落地项目助力城市活力提升的实践思考。
”
一、城市活力的重要意义
城市活力为什么重要?怎样认识城市活力与空间的关系?
当下城市更新行动的目标,不是生产高质量然而冷冰冰的城乡物质环境,而是要推动人在物质空间中的丰富互动,通过交流有实在的获得。
消费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消费是驱动内循环的重要动力,相比于线上消费,线下消费在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是主要类型。必须注意到,能够激发消费的物质空间很多都是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有助于孕育各类创意创新产业。人是创新之本,塑造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城市空间是在推动创意创新产业发展。比如依托老纺织机械厂保护更新的广州TIT创意园,在7公顷的土地上、4.5万平米的空间中创造了4000多个工作岗位,微信总部在此萌生。
城市活力也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不仅是人群之间,人与自然空间、人与其他物种在和谐共生状态下的交流互动也是活力的体现,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城市活力的不断丧失
然而,当下中国城市活力尤其是老城区的活力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存在不断丧失的现象,比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普遍缺失,曾经具有活力的空间随着人口外溢,环境与业态老旧而逐渐衰败。同时,虽然城市发展路径强调从追求高效率转向追求高质量,但很多生产生活模式仍然不可避免地强调效率导向。数字媒体社交为代表的的目的性极强的生活方式会抑制人在应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可预知变化时所需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造成人与人之间偶发性交往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自然界,人工种植的杨树纯林之下的生物多样性会大大下降。与人工林相比,目前正在申遗的景迈山古茶林传承布朗族与傣族的林下茶种植技术,在森林中间伐少量高大乔木栽种茶树,乔木层 - 茶树层 - 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为茶树创造了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生长条件,同时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病虫害并提供天然养分,从而可持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茶叶。传承千年的以植物群落为特征的林下茶种植技术观念,对于现在已解决产量问题、质重于量的茶产业,显然极为高明。那么,对于城市空间的高质量营造,传统智慧以及文化遗产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么?回答是肯定的。
图1 过分追求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活力逐渐流失
三、遗产重塑城市活力的途径与优势
城市活力内涵丰富,至少包括经济活力、文化活力、环境活力、社会活力等方面,其中,文化方面的活力其实主要体现在观念交流,社会方面的活力主要体现在通过社会治理来推动信息的交流,经济活力体现在物资与资本之间的交流,最底层还有一个非常和谐生动的环境活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互动,整个构成了活力的状态。历史文化遗产对于这些方面内的活力塑造都能起到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引聚集,二是促进交流,三是激发创新。
图2 城市活力的塑造模型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个大目标中有14个大目标近30子指标当中都提到了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参与的内容。比如说遗产可以促进接触自然多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特色场景的消费、文化产业的赋能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提升商贸活力等等。
图3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SDG)中和遗产有关的指标
为什么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对于重塑城市活力起到多元而有力的作用?有这样几点原因:
一是遗产所承载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积累形成,符合人的基本生物性与社会性要求。比如说晋江梧林村传统文化活动“烧塔仔”,据说是元末起义者举火为号而逐渐演化成的一种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但因为它符合人聚集到一块、围绕一个温暖的东西载歌载舞的基本行为需求,到今天这个传统习俗复兴以后转型为非常受欢迎的文化活动。二是因为遗产具有跨文化的吸引力,满足人接触见识新文化的欲望。三是遗产所在环境多具有独特的场所感,无论是老城、老街区还是老厂区都是有故事性的环境氛围,人处其中容易放松,引发联想,继而迸发不经意的灵感,激发创新。最后就是遗产地具有包容的历史氛围,很多人到了老城老街里就是单纯地走走看看,在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然而和谐的历史氛围下,无所谓西装革履的规矩,允许暂时性的离经叛道,包容非常开脑洞的想法产生并有可能成为创新的基因。
图4 晋江梧林村“烧塔仔”活动
摄影:杨百欣
四、遗产重塑城市活力的实践经验
遗产如何参与城市活力的塑造?下面结合一些实践案例阐释遗产跟活力塑造的关系。
1、营造文商旅消费空间
遗产与城市活力的互动可以从营造文商旅的消费空间开始。例如晋江的五店市街区,里面有若干处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经过空间织补和功能提升之后,这个区域成为老年人、年轻人、华侨、晋江人和外地人都喜欢、有认同的一个历史片区。尤其是对海外华侨来说,他们到了晋江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这里,因为有归属感,逢年过节一些重要活动、文化行为都在这里举行,使这里成为提升晋江活力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同时这个片区因为其独特的包容性,还在不断地孵化本土的文商旅高端品牌,继而向厦门、泉州、福州辐射。
图5 晋江五店市街区成为晋江文化会客厅
还比如晋江梧林村,这个村子的规划、落地、运营过程中,同衡团队全程驻场参与,给予正确的遗产观引导,保持与运营商的积极互动,使得梧林村不仅在空间品质上得到提升,还成为了晋江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引领空间,吸引很多人专程来体验传统文化。
2、串联城市文化活力网络
对于范围较大的成片遗产资源,可以通过串点成线、编织文化活力网络的方式带动城市活力提升。比如汪曾祺先生称为“昆明眼睛”的翠湖片区,高密度的城市发展割裂了原本通过河道串联在一起的翠湖与滇池水域体系,历史生态格局与历史环境都不复存在,片区内散落的各种历史遗存需要整合。对此同衡与合作团队做了系统性的分主题梳理,把散布在翠湖周边不同历史时代的资源进行串联、整理和展现。尤其是推动城市并配合地方政府把连接滇池和翠湖的洗马河生态廊道重新恢复起来,不光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同时也浮现富有历史感的柳林洗马文化景观。现在昆明围绕翠湖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使翠湖真正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
图6 翠湖特色文化线路示意图
又比如景德镇御窑厂片区,处于景德镇历史城区的核心范围内,改造前的环境品质与片区活力都亟待提升。同衡团队在开展工作时考虑在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间寻找平衡点,打破纯粹静态保护的观念。针对不同对象分类施策,比如对文物进行高标准保护修缮;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功能策划与植入,改造成诸如遗产酒店等的活力业态;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建筑进行降层、立面改造等。地方运营公司围绕该片区策划大量的文化展示、体验、交流、消费活动,有效提升了老城区的整体活力。
图7 景德镇御窑厂片区陶瓷文化线路
图片来源:陶阳里景区官网
3、培育活力热点场所
围绕点状存量空间,可以根据周边社区居民的切身需求,将其培育成充满文化味儿、人情味儿的活力热点场所。比如北京景山街道的兆军盛菜市场,在改造前像其他菜市场一样存在着卫生安全、消防、停车等问题。这个工作如果从单纯的遗产保护角度来说非常简单,画几条必要的线,提一些风貌协调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是不解决任何真实问题。同衡团队开展了从规划、到交通、到建筑、到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各个摊主谈心交流满足诉求等方方面面的各种工作,让菜市场变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儿、文化味儿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里面可以完成生活上的各种小修小补。同衡团队还帮助商贩们完善菜市场的企业文化,策划座谈会等各种活动,在激发社区商业活力的同时,提升社会对菜市场的关注,也获得了市里和区里的支持认可,成为了一个多元跨界的交流场所。
图8 北京景山街道兆军盛菜市场的改造
中国很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都很有文化,但是街区里的人不知道这个街区有多少文化。同衡团队与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 China)合作在景山街道里植入了“知造局”这个社区文化小客厅,就是要在社区里传播跟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四百平米的空间里功能高度复合,既可以充当讲堂,又可以用来展览,也有一些办公的空间。它的首要作用就是传递跟链接,用大众化的态度来传播文化遗产的知识。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主题和内容,我们会办面向大众开放的光影展和一些有品位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都会专门邀请社区的人来参加。里面有一个咖啡馆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研发创意产品,既满足日常的消费,也可以弥补知造局运转的经费,探索遗产活化的可持续模式。
图9 北京景山街道“知造局ICI”
4、重建人与自然良好关联
最后一个案例白鹤小镇体现的是人跟自然的和谐共生。项目位于鄱阳湖岸边的南昌鲤鱼洲,被认为是世界上人可以最接近白鹤的地方,每年超过95%的白鹤在迁徙路线上都要经过这里。这个区域的发展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从盲目顺从到改造围垦、到反哺与欣赏、最后到今天尊重-顺应-改造自然的全过程。同衡团队从生态和人文两个角度来推进工作。首先是提升鸟类生境,向历史上鄱阳湖的自然水生态环境学习,塑造了白鹤的夜栖地与觅食地,让白鹤能够留下来。然后设计和实施了白鹤共生馆,让这个区域成为一个创造、知识传播的活力场所,吸引了很多研学活动在此开展。
图10 南昌鲤鱼洲白鹤小镇
在上述这些文化遗产参与城市活力重塑的实践过程中,清华同衡结识了很多合作伙伴,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比如面向文化园区有文化遗产DIBO联盟(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作为支撑;面向小微社区有ABCUR联盟(社区营造与城市复兴),里面有很多小微设计团队,甚至包括菜市场的经营者和水果铺摊主。所有的朋友和合作者推动着文化遗产对城市活力有效的积极、良性互动,谢谢大家。
* 本文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感谢清华同衡遗产中心策划运营室解扬博士、吴珩、王晨溪,遗产四所、海西规划室、遗产三所、建筑室、遗产二所及清华同衡生态城市所对此报告的贡献
【扫码关注 | 查看更多精彩】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合集
关于“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依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多业务板块和多专业实践特点,致力于传播清华精神、同衡价值、学术声音,将专业的求索纳入开放胸怀,为知识的殿堂注入烟火人气,十余年来,累计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200多家各界媒体,分享了300多个学术报告,接待了4000多位现场嘉宾,已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内外广受关注的学术品牌。2023年6月,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重装回归,敬请期待!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滑动查看历届风采>滑动查看历届风采>相关链接
原标题:《霍晓卫:遗产与城市活力重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