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当三丰派传人王懋资迪:看我手中剑,可斩烦恼万千

2018-08-27 12: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中人,平日里大家都叫他“王老师”。老师是敬称,公共场合下他常以“王懋资迪”示人。王是俗姓;资,是武当三丰派里的辈分;懋,表师承关系。武当三丰派以张三丰为祖师,一脉相承至今已十七代,王老师是第十六代武术传人。 
谈起去武当山学拳的初衷,他口中提到最多的词是“武侠”。金庸武侠小说和香港武侠电影,的确影响了很多年轻人。“没上山前,只知道武当山有个张三丰,电影里常演。和父母到了武当山之后,看到那些练武的人动作十分潇洒,暗自喜欢,就想学拳。”王老师说,“后来我就去了我师父的武馆,一待就是好几年。”
师徒三代
学拳是个苦活,前几个月是练压腿、踢腿这些基本功,后来慢慢开始进行最基本的招式,之后就是练各类拳法和兵器。一般情况下,学习3-5年,便会有所小成。在武当山,每个学武之人都需掌握一门兵器,王老师学得是子午枪。习武以来,他记忆最深的是师父的教导和师兄弟之间的友谊。“我们每天练功很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关系都很好。现在大家天南地北,愈加珍惜这份感情。”王老师告诉我,他和在武汉的师兄弟常常一起聚一聚,谈谈生活、工作,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回武当山看望师父。

师兄弟情深
在武当山练拳,最光荣的就要属代表武当山出访国外,为外国人展示武当武术的魅力。记起第一次去国外,王老师格外激动:“第一次代表武当山出国演出,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国外对于一个在武当山练武的年轻人而言,充满了神秘。“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真实年轻啊。现在国内环境不比国外差,不过也感激那个时候有机会去外面看看。外国人特别喜欢武当武术,这一点毋庸置疑,”他说。
2009年,王老师随团赴瑞典斯德哥尔摩演出

王老师教拳授课

“我是2013年从武当山下来到武汉教拳,最先在公园里授课,后来在企业单位、学校上课。最后也和师叔一起开了武馆。”王老师说,“武馆在北上广深很受欢迎,在武汉有市场。”开武馆教拳授课,是下山后武术传承人们的事业发展方向之一。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武当太极、传统武术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除了开武馆授拳之外,王老师还参与了武当武术的拍摄计划之中,希望自己参与演绎、拍摄的武当武术视频,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看见。

武术视频的拍摄,最重要的是演绎者的状态。拍摄的场景也十分考究,最好是在宫观或者山水之间。

生活中,王老师是一个热爱摄影的人,一有时间,就会到处寻找场景拍摄。PS、会声会影等图像处理软件,他都是无师自通。“我热爱摄影,也热爱后期制作。好东西要抓住,而且要让它更美!”
文化演出是武当武术传播中一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式。大型的文化活动对于武当武术传承人而言,也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对道、对武当武术、对天地万物、人与社会的理解,都会有所提升。

武当武术文化演出

一个优秀的武当武术传承人,不仅仅是武术修习和传承,还要不断学习进步。参访学习对一个武者而言,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每个下山教拳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式与方法,也能够获得不同人的认可。其中最核心的,是对武当文化的认可,对太极的认可。”
王老师与学生们互动

参访学习

道经曰:“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传承不是口头一说,是一份决心,是一份事业。王老师的武当武术视频制作,尚未完全完成。他说这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他也希望所有热爱道家文化、武当武术的朋友们能够继续支持与关注。

王老师(中)与本文作者(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