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国《世界报》:昆德拉是一位“小说家”而不是“作家”
当地时间7月11日,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法国《世界报》在核实昆德拉死讯后不久,于当地时间12日,在其官网刊发了纪念昆德拉的文章,由法国里昂二大法语文学系教授马丁娜·博耶-韦曼(Martine Boyer-Weinmann)撰写。
米兰·昆德拉
文中写道: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小说家”(Romancier)而不是“作家”(écrivain),因为他将小说视为一种真正的“思想召唤”(appel de la pensée),将其看作一种全面性的、美学的、非理论的手段。他在1993年出版的文学理论代表作《被背叛的遗嘱》(Les testaments trahis)中将小说描述为“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一种立场,排除对任何一种事物,如政治、宗教、意识形态、道德、集体等的认同”。
从塞万提斯到卡洛斯·富恩特斯,从歌德到狄德罗,从卡夫卡到穆西尔,昆德拉始终以其钟爱的“世界文学”为归属,他的小说艺术尖锐地质疑着各种基于地域的利害关系与时间性。1988年,当萨尔曼·拉什迪因《撒旦诗篇》遭遇各种危机之际,昆德拉给予拉什迪很大支持,他不断提醒人们,捍卫小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1979年被剥夺捷克斯洛伐克国籍,于1981年获得法国公民身份之后,昆德拉一直在用“第二母语”法语与历史做着抗争,这是20世纪悲惨而混乱的历史,或者用他的话说,“被绑架的西方”(l’Occident kidnappé)的历史,他不断地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工作对立起来,因此受到许多诽谤与争议。【注:l’Occident kidnappé,出自昆德拉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欧的悲剧,或被绑架的西方》(Un Occident kidnappé Ou la tragédie de l'Europe centrale),该书已由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翻译成中文,将于近期发行简体中文版。】
昆德拉曾对友人说自己生于4月1日,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signification métaphysique)。
尽管菲利普·考夫曼在电影《布拉格之恋》(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开头标明——该片第一编剧是米兰·昆德拉,但昆德拉本人其实是在电影创作阶段就拒绝了考夫曼。在他看来,视觉艺术已经沦为了“意象学”,电影里的桥段不过就是在讲故事。
正因此,他曾在《小说的艺术》( L'art du roman)中写道:小说家毁掉了他生活中的房子,并用它的石头建造了他小说中的房子。由此可见,小说家的传记作家会毁掉小说家所创造的东西,并重新创造他所毁掉的东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