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陕北黄土高原窑居文化根脉的系统挖掘

2023-07-12 08: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评裴晓阳新作《陕北古民居》

作者:吕政轩

人文社科的学术研究中,有两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广泛的田野调查,一是广博地占有资料。陕北地域广阔,历史悠久。这里的民居历史久远,形式多变。考察、研究陕北古民居,并形成一部学术专著,这样的想法就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因为要完成此项目,不但要投入许多人力、精力乃至财力,而且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多年来,对“陕北古民居”的研究,局部的研究成果常有,整体性的研究成果却少见。

毫无疑问,《陕北古民居》这本书填补了这项空缺。为了写这本书,裴晓阳花了整整五年时间。经过地毯式搜索、精确测绘记录、CAD绘图、三维建模、系统性梳理研究后,裴晓阳终于写成此书。没有五年时间,是不足以完成这样一部厚重之作的。作为一个陕北人,我能够深切体会晓阳这五年的艰辛与不易。陕北地域广大、村落分散、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田野考察难度极大,加之基础研究资料匮乏,没有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是不足以支撑到最后的。

正如此书的作序者刘若望所言:“《陕北古民居》梳理了陕北明清地主庄园与窑洞大院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从建筑选址、院落秩序、建筑装饰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挖掘了陕北古民居所蕴含的地域建筑文脉,以五年来实地考察测绘的大量古民居为例,用照片和三维模型图,全方位展示了陕北古民居的建筑艺术。最后,作者还将陕北古民居与京、晋民居作对比,分析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全书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深入浅出,所有配图均为一手资料,首次面世,既新鲜又生动。”

一部著作是否厚重,并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底蕴的深浅。本书具有历史深度、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现代手段四个特征。本书第一章节,在交代完陕北的地理、气候与环境的基本情况后,便快速把人们的视野聚焦到明清时期的陕北社会经济发展上来。以考察得到的陕北典型地主庄园和富商大院为佐证,作者得出以下结论:陕北典型的古民居,是历史上以边贸为主的经济活动造成中原建筑文化传播,又与当地窑洞文化嫁接后形成的。这是此书的“历史深度”。第二章“陕北古民居的建筑结构”与第三章“陕北古民居的建筑装饰”,是此书最为核心的两部分内容,通过“筑室之制”“宅院结构”“营造特色”“儒、佛、道与建筑装饰”等内容,表达传统窑洞大宅院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第四章、第五章以及贯穿全书的配图,大量采用了航拍和计算机绘图的现代手段,使得整本书的配图能够全方位展示建筑特色。

此书语言凝练,将枯燥的学术语言生活化,读来轻松愉悦,增强了图书的可读性。陕北古民居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建筑瑰宝。读完这本书,不仅能领略到陕北厚重的历史,还能对陕北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全面的了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