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逐冰而上④|珠峰冰川河灌溉的村庄:世代沿河而生,径流增大水患渐增

澎湃新闻特派珠峰记者 王选辉 廖艳 邹桥
2023-08-02 06:47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孕育了源于地球最高峰的河流——扎嘎曲。全长129公里的扎嘎曲也叫“绒布河”,流经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和曲当乡。

参木达村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扎嘎曲沿岸分布着曲当乡的3个村子和扎西宗乡的15个村子。

近日,澎湃新闻走访了扎嘎曲流域多个村庄,扎嘎曲灌溉着这些村子的土地,给村民带来了水源,带来了希望。而因为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扎嘎曲的径流有所增大,给沿河两岸的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挑战。

孕育了扎嘎曲的绒布冰川,包括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和西绒布冰川。有研究表明,近50年来珠峰地区持续变暖,冰川显著退缩,冰湖面积扩张,河流径流增加,反映了冰川及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赖以生存的冰川水,河边设有防洪堤

24岁的顿当是曲宗村人,这个村子是扎嘎曲最上游的村子,也是离珠峰游客大本营最近的村子之一。

顿当是家中独子,妈妈潘多是村里的退休教师,父亲尼玛格桑是边防派出所的辅警。高中毕业后,他就帮忙家里干活补贴家用。

曲宗村顿当一家三口。

每年3月份到5月份是登山季,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者就会到珠峰附近集结,尝试登顶珠峰。与此同时,一些科考队也会在这个时间段到珠峰开展科学考察工作。顿当和其他曲宗村村民就会为这些群体服务,提供牦牛运送物资和登山向导等服务,获得一定的报酬。

虽然年轻,身材看起来也比较瘦弱,但是从小就在珠峰上活动的顿当可以为旅客背着数十斤行李,轻松往返于海拔5800米和6500米的营地之间。

顿当很骄傲地说,自己曾经上过7000米为登山队运货。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去年顿当还花了13万多买了一辆车,用于接送等服务,“在这里,珠峰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

在曲宗村,澎湃新闻看到,珠穆朗玛峰景区门口和大本营之间的环保客车时常穿过。扎嘎曲东西流向穿过村子的核心区域。

冰川河的水流和其上游冰川融化速度直接相关。顿当从小就知道,这条河水温很低,夏天水流大,冬天水流小。

顿当站在扎嘎曲河边。

新华社曾引用冰川学家观点称,每当进入5月,随着气温升高,绒布冰川消融区的冰面消融强度增强,冰面径流形成。融水沿冰面河道下泄,经过若干冰面湖后,汇入扎嘎曲。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扎嘎曲在七八月份径流量猛增,达到当年最高值。

顿当介绍,在曲宗村,扎嘎曲的水每年都会被引入农田一侧的水渠,当地人将水引入磨坊中,将青稞磨成粉,再做成糌粑(藏族牧民传统主食)。除此之外,不少村民在盖房时会从扎嘎曲中引水,用于建筑工程。

村里另外一条来自珠峰的冰川河是村里的主要水源,是南北流向。每天早上9点多,顿当就来到河边装四五桶水,“水很干净,回去只要烧开就能直接饮用”。

澎湃新闻在扎嘎曲曲宗村流域看到,当地在河边修建了一条新的水渠用于灌溉,同时为了防止水流量过大淹没农田,河边还设有石头堆砌的防洪堤。

顿当说,这些年村里都会在夏季来临前将防洪堤好好整理下,目前还没出现过大水漫过防洪堤的情况。

生态保护是珠峰附近区域工作重点

在曲宗村委会,澎湃新闻见到了驻村干部李强。

李强介绍,曲宗村目前有65户390多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蒸发量大,所以冰川融水基本是唯一的水源补给,周边老百姓、牛羊喝的水也是靠冰川融水。

李强指着曲宗村土地示意图介绍,村中有两条冰川河经过,一条是东西走向的,一条是南北走向。南北走向河流是村民最主要的水源,目前处于枯水期,水流量不大。

在李强看来,目前曲宗村村部和村民居住区地势较高,冰川融水径流量提升也暂时不会影响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但他也指出,到了夏天水流确实挺大的,河流下游很多村子都修了堤坝,做好了预防工作。

如果没有了珠峰冰川的补给水,将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影响?

“那可就大了!”李强说,除了地上水,整个村庄的地下水补给,基本是靠冰川水。如果失去地下水,地上植被也就无法获得水补给,肯定会造成生态失衡。

当地多名干部向澎湃新闻表示,生态保护是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对此,珠峰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通游客禁止前往珠峰保护区核心区,依法依规的登山运动、科考以及地质灾害研究等仍可进行。

公开资料显示,扎嘎曲在曲当乡参木达村汇入发源于希夏邦马峰的朋曲。之后,朋曲继续南流,入邻国尼泊尔后称为阿润河,最后汇入恒河。5月8日,澎湃新闻来到参木达村探访。

参木达村村支书次仁平措。

从1997年到现在,次仁平措一直担任参木达村村支书。他向澎湃新闻介绍,村里有134户602人,参木达是“湖下的村庄”的意思,缘由是村子一侧山峰上有个湖泊,山上流下的水流成了村里的主要水源。

扎嘎曲流经参木达村。

扎嘎曲是流经村中的另外一条河流,由于未经过参木达村民集中居住的区域,所以暂时和村民生活的交集不多。次仁平措说,由于气候变暖等议题受到社会关注,作为扎嘎曲下游村庄,村里也有派人去做过一些观测。由于没有专业仪器,只能感受到冰川河的一般规律:夏天水流大,冬天水流小。

次仁平措表示,一些专业机构也在扎嘎曲河边安装了一些监测设备。县乡两级政府也很重视相关问题,表示如果有遇到冰川消融带来的水流过大的情况,村里面也要尽快汇报。

冰湖水不断积攒引发关注,需防范溃塌风险

在扎嘎曲河畔的巴松村,距离珠峰大本营约30公里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正位于此。这座离世界最高峰最近的科学考察站,承担着青藏高原地区特殊气候环境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2013年8月进藏工作的席振华已经在站里工作快10年了。席振华是珠峰站观测主管,肩负着珠峰站仪器监测和维护、数据下载和处理及台站运行等相关支撑工作。

“我们站负责珠峰北坡大气环境等基础数据的采集,相关数据经后期整理会免费提供给科研人员使用。”席振华告诉澎湃新闻。

珠峰站自2005年正式建成以来,成为收集喜马拉雅山脉山地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一手数据的重要实验室,对于全面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席振华介绍,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珠峰站也增加了对于扎嘎曲等绒布冰川河的水文监测工作。据观测所知,冬天时绒布冰川河水量很小,但一到夏天,特别是八九月份,冰川融化,水流明显增大。

他说,据观测数据,并不是每年绒布冰川河水的径流量都持续增大,有一些波动,但整体呈现出径流量增大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完成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指出,近50年来珠峰地区持续变暖,冰川显著退缩,冰湖面积扩张,河流径流增加,反映了冰川及其水文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参木达村中饮用水来自附近一条冰川,当地设立了水源保护区。

对于村民的感知和科学界的分析似乎并不一致,席振华说,很多村民不一定有上山亲眼目睹冰川的消融情况,而这些科学家则在过去几年到冰川走访、扫描、记录,更为具体和准确。不少村子的饮用水并不是直接用扎嘎曲,有其他的淡水来源,所以从感知上也不一定那么敏感。

“目前绒布冰川的冰湖还没有出现溃塌的情况,但不排除未来会出现。”席振华说,目前绒布冰川融化还是比较严重,前几年能看见的冰塔林,后面再去有的就不见了。随着冰川消融,冰湖中的水继续积攒,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朝下游溃塌。有一年,雨水夹杂着冰川融水,水流非常大,引发了洪水,把很多青稞地都淹没,还是要引起重视。

    责任编辑:陈兴王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