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从《八代全文》看清代学者李兆洛的“治有用之学”

澎湃新闻记者 李 梅
2023-07-11 18:04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清代学者李兆洛(1769—1841)被魏源赞之为“近代通儒”,李兆洛治学涉猎广泛,功底扎实,在治学、教育、治世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其编著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被李鸿章赞为不可不“家置一编”。

近日,“治有用之学·著有用之书”李兆洛《八代全文》稿本座谈会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来自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的16名研究者对李兆洛其人、其事及《八代全文》稿本面世的意义及价值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据悉,《八代全文》编纂始于1822年,两百年间未曾刊印,此前其存在仅限于文献记录中。

清代李兆洛《八代全文》

李兆洛(1769年-1841年) , 清代学者、文学家、藏书家。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属江苏常州市)人。他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

李兆洛一生著述颇多,此次座谈会上展示的李兆洛《八代全文》稿本便是其一。据介绍,这一手稿展现了其文学体系的实物以及经世致用的治世理念。

李兆洛小像

座谈会现场,南京大学教授曹虹、徐雁平以及博士杨珂作为致力于李兆洛研究的三代学人对其学术与文学成就、影响展开了讨论。

曹虹在发言中谈到,据《清史稿》记载,师友对李兆洛都有很高的评价。魏源说李兆洛“学无不窥”,称之为“近代通儒”。近代大儒沈曾植将李兆洛当作“私淑师”。徐世昌《清儒学案》谓,李兆洛不拘一家之言,为一代“通儒”。通儒在三百年来学术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标识。学术上,李兆洛擅长史地等诸多实学,讲求经世致用之学。所编《凤台县志》,得到了林则徐“抉择之当、综核之精”的盛赞。刊刻顾炎武《日知录》,特别着眼于表彰其中的“有用”之学;汇编《海国纪闻》《海国集览》,甚至更早的开此类知识风气的谢清高《海录》一书,也是经李兆洛指导编辑的。编著《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李鸿章评其“凡有志于经济实用,通达古今者,不可不家置一编”。文学上李兆洛推崇八代骈文,其“上法东汉,下亦旁皇晋、宋之间”的审美取径,所谓亦骈亦散,骈散相间,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性。朱一新赞赏他的创作是“骈文之境界最高者”,章太炎亦云:“汪中,李兆洛之徒,可谓彬彬者已。”

李兆洛《八代全文》

徐雁平认为,李兆洛是一位超前的学者,他在1820年或更早的时候就发现了晚清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想通过教育等实践进行改善。李兆洛刻本多为后人编修,已非原貌,而早期版本则有助于我们了解其著述时的个人心理和思想活动。例如,国家图书馆所藏李兆洛《暨阳答问》繁本中,就保留了一部分此前被忽视的内容,能看出他的经世眼光。另外,阳湖学人喜好集体治学,故历代流传有《同车图》《同舟图》等,颇见常州的地域文化特质。通过《八代全文》一书,我们可以知晓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的著者纠纷,此外,李氏还牵涉到《日知录集释》的注者纠纷等公案,也能考见清代学术发展中的某些文化现象。

杨珂在发言中谈到,目前,李兆洛常用的基础文献,大多是刻本,其中不少存在版本问题,对比稿抄本和刻本或者刻本与刻本之间都有差异。《八代全文》因无刻本,也正突显其珍稀的稿本价值。它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对比,可解决公案,与《骈体文抄》比较,能洞悉两年间李兆洛文学体系中篇章选目思想的变迁。

李兆洛《八代全文》

书院文化研究者赵统在发言中认为,李兆洛对书院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淡泊名利,先后培养众多人才数百千人,知名者如江阴的季芝昌,曹毓英,苏州的冯桂芬,常熟的杨沂孙,安徽的邓传密(邓石如子)等。

江阴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曹磊认为,李兆洛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近20年,对梳理江阴文献极大的贡献,一方面刊刻《凤氏经说》《三朝野记》、编纂《江干香草集》等著作,另一方面其再传弟子夏勤邦从事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与缪荃孙、金武祥等人共同推动了《粟香室丛书》《常州先哲遗书》等地方丛书的刊刻工作。这种传承的精神对江阴地区文化有很大的提升和影响。

李兆洛《八代全文》局部

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祖胤蛟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希望作为出版人能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并希望这部珍贵的手稿能在日后影印出版,发扬其价值。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承载谈到,李兆洛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江阴主持暨阳书院,未见刊梓的《八代全文》部分书稿,为民国间常州许剑虹先生从李氏后人处购得,他曾与其岳丈、前清副贡姚安甫先生对书稿做过一些纠错补缺工作,还根据书稿体例题名为“十五代全文类纂”。此后,这些书稿一直庋藏在家,向未示人。三十余年前,许剑虹哲嗣许学礼先生整理家中旧书时检得二十册,我有幸借到了这些书稿,据此写成论文,并持部分书稿和论文初稿请教于顾廷龙先生,得到了先生的肯定。论文发表后二十多年后,许家又从几处旧屋里陆续检得四十余册。至此全书规模备至,按现存各册内容编制的目录来看,这部书稿残缺的部分已经不多,全书以文体编次,对于研究秦汉以来传统文体的演变过程及其阶段性特质,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数量丰富写作范文,可谓是一本真正的有用之书。一百多年前,学术界曾有人在尚未看到李兆洛所编的《八代全文》的情况下,就指摘清代学者严可均编纂《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一书是抄袭了李兆洛等人编纂的《八代全文》,虽经傅增湘、李详、梁启超等人的辩驳,仍未得到统一认识。现在,李辑按文体分类编次的大部分书稿赫然在目,严可均的“冤案”,也终于得以洗刷干净。就此而言,李辑《八代全文》残稿,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李兆洛《八代全文》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郭立暄在发言中提到,李兆洛博学多通,一般认为他是一位文章家,而在张之洞《书目答问》所附《国家著述诸家姓名略》中,是将他列为史学家的,理由是“地理为史学要领”,而李兆洛正是清代治地理的专门名家。从上海图书馆藏的题跋真迹中看,李兆洛的治学与常熟藏书圈关系密切。他经常参与常熟藏书家的聚会活动,并与张蓉镜、黄廷鉴、蒋因培、孙原湘、方若蘅等学者藏家共同留下墨迹。虽然不是专门的版本学家,但李兆洛对版本的流传与优劣是有所了解的。顾广圻过世后,他从顾氏家访得影宋抄本《说文系传》,请祁寯藻开雕于江阴。在刊刻过程中,他亲自介入,并让他的门生承培元、夏灏、吴汝庚等人参与校勘,撰成《校勘记》三卷附后,祁刻的刊成,为小徐本的流传做出了贡献。

李兆洛《八代全文》

常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葛金华教授和常州谱牒研究会朱炳国会长认为,李兆洛对嘉道时期乃至近代常州及周边区域的文人、文风影响很大,当时学术界将其誉为“东南第一人”。为此,今天在当地也组织人力开展了李兆洛家谱整理工作。可惜常州关注此事的还较少,希望常州更多借助包括常州大学在内的高校及研究院所中古典文献学专业人才与力量的使用,对地方文献整理更加重视,对重要文人、文献加强梳理。李氏后人更应主动担当起先人的文献和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

李兆洛《八代全文》

江苏凤凰出版社副总编辑韩凤冉谈到,李兆洛作为江苏学人的代表,被誉为“一代通儒”的他,著述也比较丰富,涵盖舆地、天文历算、古文、方志学等多个领域。这部珍贵的稿本同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谈这部书稿的价值离不开与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比较,严著目前已经成为清代辑佚学的代表成果,也是上古中古文学史研究的基本资料。从该书刊刻流传来看,也经历了比较坎坷的过程。该书在严生前也未能刊刻,严殁后以稿本存世,蒋壑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编目103卷,并于光绪初年刊行(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晉南北朝文編目 一百零三卷,光绪五年),只附作家小传但未及正文。直到光绪中,黄冈王毓藻在广东做官期间,看到原稿,开始集合众人之力进行校勘,于光绪二十年(1894)刊刻,是为该书初印本。民国时期严氏原稿,藏于医学书局,丁福保命武进沈乾一以初印本校原稿墨点断句影印出版,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在1932年出版了该书的作者引得。该书在中华书局1958年圈点影印出版,并在1965年出版了该书的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极大方便学者使用,此后多次重印,成为学界较为常用的案头必备书。2009年,上海古籍也重新影印出版了沈乾一断句本。应该说中华书局的影印出版,对发挥严著的学术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兆洛这部稿本《全八代文》从编撰思想、体例上与严著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也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希望也能够在后续考虑出版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该稿本的学术价值。

李兆洛《八代全文》

江苏凤凰出版社副总编辑樊昕发言说:“在《江苏文库》这一大型项目的编纂中,会不停发现并收录新的稀见珍贵文献。关于李兆洛,文献编已收录其八种著作。希望此《八代全文》稿本也能早日收录《江苏文库》文献编中。”

李兆洛《八代全文》

李兆洛《八代全文》

寰宇文献运营人黄曙辉提出,稿本蕴含的信息是整理本无法取代的。西方学人对稿本就很重视,莱布尼兹的稿本整理,就延续了数百年,还在不断推进。而他们编撰的大学者、大作家的历史考证版,就是兼收并蓄,稿本正是最重要的部分。李兆洛《八代全文》稿本,数量体量极为巨大,为学者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原始资料,相信对如常州学术、严可均李兆洛著作公案,清人大书撰述体例,都会起到相当的作用,并推动未来李兆洛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纂。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认为,李兆洛的有用之学和有用之书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地理学方面的成就之中。他的《凤台县志》所引资料皆注出处,这种做法一直在今天的方志编纂中也属于一种学术性的坚持。他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可以说是一部按音序排列的地名辞典,加上他的《皇朝一统舆地全图》等,更能凸显其“治有用之学,著有用之书”的实践。我们古籍社的稿本出版大致可分为版本意义上的、整理意义上的和资料意义上的三类。如要出版《李兆洛全集》,可能更多地要考虑稿本的收录方式。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上海朵云轩集团董事长彭卫国说:“围绕李兆洛《八代全文》稿本的座谈是十分有意义的,而机缘巧合的是,三十年前导师顾廷龙先生曾嘱编订《严可均年谱》,想必正是承载先生出示《八代全文》稿本所萌生的想法。通过举办此次研讨会,致力于古籍的传播、研究与推广,无疑是有利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

    责任编辑:李梅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