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观察|“为什么我们和门那边的小朋友不一样”

澎湃特约评论员 陈城
2018-08-25 13:5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苏州勤惜实验小学。

诗人纪伯伦曾说过:“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这句话的意思很直白,事物皆平等,但现实恐怕并非如此。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9月1日起,江苏苏州立新小学校舍将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附近的苏州勤惜实验小学念书。因校舍腾退而整体安排“借读”,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原因无他,依旧是基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社会矛盾:立新小学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也就是俗称的“菜小”“草小”),而勤惜小学则是当地公办的百年名校。长期被社会以有色眼镜看待的子弟学校学生全部“进入”重点小学,那些重点小学的学生家长们自然就不乐意了。

家长们称,这打破了该重点小学之前严格“按学区招生”的传统,让非学区的学生抢占了公立学校的资源。更为荒唐的是,勤惜小学为了便于管理,增加隔离门等措施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并给予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这是何等的荒谬!

勤惜小学为了便于管理,增加隔离门等措施加以“隔离”。  学生家长供图

以隔离门“隔离”两校学生,且不说是否违背平等教育理念,也显然可能触犯法律。当为师者以便于管理的目的如此作为,还如何在这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不健全的孩子们面前,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

小孩是生性敏感的,物理上的隔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此阶段以隔离门“隔离”,必然会使他们产生诸如“为什么我和门那边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心理困惑。这样的心理困惑会加剧子弟学校学生的自卑,也容易让重点小学的学生增添优越感。小孩的童言无忌,也往往会令他们更加直接的说出那些令人难堪的区别。因而,勤惜小学校长所言“不存在制造学生之间歧视的问题”,真的就不存在了吗?

适龄儿童、少年需依法接受义务教育,而打工子弟这样的极具流动性的适龄儿童、少年又因政策问题和财力问题无法就读公办学校,这就使得多数打工子弟学校丧失了基础教育的义务性,而存在以市场导向的盈利行为,其教学水平必然堪忧。这也是外界对看待子弟学校学生容易带上有色眼镜的原因之一。

图片由学生家长提供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已属老生常谈,短期无法解决。像立新小学这样的子弟学校,校舍被腾退后学生能安排到公办小学,本来是好事一桩,却被一道门给“办坏”了。

前段时间,深圳数百业主拉横幅抗议十数个自闭症家庭入住位于高档小区的公租房一事已经表明,财富已给财富拥有者带来所谓“特权”,而这样的“特权”正在人为割裂法律所要维护的公平。当勤惜小学家长认为子弟小学整体安置进入是挤占教育资源,是一种不公,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所谓的教育平权,本身已经挤占了其他人的教育资源?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当外来务工人员因无法在一座城市安稳生活,必然加剧其流动性,他们的子女也就成为了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边缘化成长带来的反社会倾向问题,或许就源自这种有形或无形的“隔离门”。
    责任编辑:刘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