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好书共赏:浦东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构造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提要
浦东民居基于江南地区传统水乡民居风格,融合东西方及全国各地建筑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在中,我们从建筑的形制与布局对普通传统民居进行了剖析。本文将对浦东民居的形式和构造进行详述,从屋顶、山墙、门窗等建筑构件,展示浦东民居的建筑特征。
一
建筑屋顶
开埠前的浦东民居采用传统的双坡屋顶和歇山顶,极少见到四坡顶。从檐口高度来看,乡村民居比较低矮。这主要还是乡村民居材料短小、建造较为简单的原因。
屋面的举折
《营造法原》里,把屋面举折叫做提栈,是让屋面形成折线(或近似曲线),而不是平直的做法。从实例来看,浦东传统民居用立帖结构的,皆有提栈做法。但到砖混结构,屋面提栈就不明显了。
新场康氏宅正房提栈分析图
屋脊形式
乡村民居几乎没有太多屋脊脊饰做法,材料上就是用石灰砂浆密封正脊,然后上面堆放瓦片,至两端用瓦做生起,形成雌毛脊形式。考究点的则购买烧制的哺鸡头安装在正脊两端。
市镇民居的屋脊则考究很多,但多数还是用哺鸡头,苏州地区流行的云纹头、哺龙几乎没有。
屋顶铺青瓦是传统民居的统一做法,即便是近代特征很明显的民居,也还是以铺小青瓦为主,很少见到浦西常用的红色机平瓦。一般为盖七露三,瓦下是望砖,瓦和望砖之间用石灰砂浆和碎砖瓦填充,这样的构造基本能抵挡台风天的大雨,使之不会渗入缝隙导致漏水。乡村民居用勾头和滴水的情况少,而市镇里几乎都用。
周浦顾家老宅屋脊
二
建筑山墙
山墙特指的是高出坡屋面的封火墙。浦东市镇的传统民居多见到观音兜和屏风墙(俗称马头墙)两种。青砖墙体表面做纸筋石灰,墙上压顶和屋脊做法相似,用砂浆和瓦片收头。
大洪村康家宅山墙观音兜
开埠后,受浦西的影响,出现了半圆、三角形、梯形的山墙,其构图和装饰明显受到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或者直接复制于浦西的建筑。这类山墙用水泥砂浆代替了传统的纸筋石灰抹面,少量也用到清水墙做法。
高行喻氏民宅清水墙
三
大门
古建筑里门和窗是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言,实木拼合,没有采光作用,而强调安全的为门,一般嵌在墙中。从形式上来讲,院墙上的门配上门头上的装饰,显得特别考究,江南地区把这种门叫仪门。在浦东传统民居中,仪门的做法很普遍,其中不少门头上用到了砖雕和灰塑工艺,非常华丽。
高桥凌氏民宅仪门
开埠以后,作为装饰的仪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是名称发生了变化,叫石库门:这类门为了安全用石材做门框,所以叫“石箍门”,上海方言里“箍”和“库”音近,且后者方便书写,故有了“石库门”叫法。二是使用位置发生了变化,原来传统民居里第二进的这道跑到外面来了,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三是装饰构图出现了西化,和山墙构图西化一样,石库门头也演化成半圆、三角等形状,而细节上增加了齿形饰,装饰主题则是中西杂糅。
高行杨氏民宅的西化装饰
新场张氏宅第仪门的西洋柱式
四
花格窗
花格窗是在院子或者屋内的长窗或者短窗的形式,强调采光,也强调装饰性。浦东民居的花格窗形式十分丰富,从传统的宫式、葵式等到近代的西式菱形、圆形等。
傅雷旧居,宫式万字书条窗
高行杨氏民宅花格窗大样图
高桥张家弄黄氏宅的蛎壳窗(左)
高桥至德堂的彩色玻璃(右)
丰富多彩的构件形式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受不同因素影响而造就的浦东民居的地域特征,体现了人们审美的变化与发展,也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材料、工艺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节选自《浦东传统民居研究》,该书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曹永康编写。
原标题:《好书共赏:浦东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构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