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天内,安徽省委书记、省长为啥先后来到阜阳这个村?
在安徽沿淮行蓄洪区内,有一种特殊的景观,那就是庄台。
庄台是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通过人工垒起台基,或者以天然形成的高地为基座,再将村庄建于其上。因是村民临时住所,发展长期受到制约,成为当地贫中之贫。
安徽省阜阳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仅颍上、阜南两县淮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庄台153个。
行蓄洪区群众如何实现脱贫?近年来,颍上县淮罗村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即把“蓄洪低地”变为“产业发展宝地”,把“民生洼地”变为“生态宜居高地”。“淮罗经验”被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称为“美丽乡村的生动样板”。这个沿淮古村落十天内还相继迎来了省委书记、省长到访。
01
沿淮行蓄洪区水害变水利
1953年开始,国家先后在安徽省沿淮地区设立19处行蓄洪区,65年来,先后承担了至少15次规模较大的行蓄洪区任务,120多万群众为防洪保安做出了巨大牺牲。
“建国以来,仅颍上3处行蓄洪区累计大小行洪45次,造成经济损失约62亿元。”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颍上县委书记熊德超说,淮河流经颍上78公里,在颍上境内有南润段、邱家湖、唐垛湖3处行蓄洪区,22个庄台、7个保庄圩,居住人口13.6万人。
2014年,居住在庄台和保庄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78户、12147人,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实现脱贫3667户、8942人,2018年拟脱贫695户、1575人。
荷叶飘香盛夏时节,静静的淮河故道上,水鸟翱翔、荷叶飘香、游人垂钓、晚霞夕照,一幅乡村美景映照眼前。谁曾想到,十多年前,这里还曾是洪水泛滥、开闸泄洪的地方。
庄台旁的淮河故道淮罗村位于颍上县王岗镇唐垛湖腹地,是淮河行蓄洪区贫困村庄台,有400多年建村史。全村共有5个自然庄,810户人家。
“附近其他地方的庄台,大都异地搬迁走了,我们不想搬走,”52岁的淮罗村党支部书记罗运官从小就在淮河边长大,经历了多次大洪水。2014年,淮罗村档立卡时,有贫困户102户,248人。常年的水害让这个古老村落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11年前的那场大水过后,颍上境内3座进退洪闸先后建成,彻底结束了境内行洪区破堤行洪的历史,变无约束进洪为有控制进洪,有效防止了洪水对湖内耕地的破坏。
2017年12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阜南县蹲点调研时指出,沿淮行蓄洪区是一片奉献的土地、深度贫困的土地,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坚决啃下行蓄洪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2018年4月,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在沿淮行蓄洪区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理清思路、选准路径,加大政策倾斜和工作力度,坚决打赢行蓄洪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02
“民生洼地”变为“生态宜居高地”
如何啃下“硬骨头”,打赢“硬仗中的硬仗”?颍上县通过解剖淮罗村这只“麻雀”,找到了答案。
“长期资金投入不足是沿淮庄台发展的最大掣肘。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既是回馈庄台、反哺沿淮人民多年牺牲奉献的情理之义,更是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的现实之需。”熊德超说,通过调研发现,王岗镇淮罗村位于塘垛湖、邱家湖、姜家湖三湖交汇处,淮河故道穿村而过,在全县22个庄台中,地理位置较偏僻,贫困程度较深,很有代表性,“解剖好这个麻雀,其他庄台脱贫就找到了正确路径。”
风光旖旎的淮河故道改变从一年多前开始。罗运官清晰记得,去年3月,他接到上级通知,说县里要对淮罗村庄台进行环境整治,并且不要村民拿一分钱。当时,许多村民跟罗运官一样,不大相信这个消息。因为在他们的的记忆里,自庄台建成起,就一直存在着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如厕难、吃菜难、就学难、就医难、丧葬难、通讯难、安居难等“十大难”,沿淮庄台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洼地”。
“当时建庄台时,多是应急,投入严重不足,建设标准低,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家里用过的生活废水没地方排,顺着院子流到大门口的路上,污水横流……”罗运官说,庄台环境差,年轻人不愿意住,大都出去打工,挣了钱也在外地买房,不愿再回来。
去年3月,颍上县级财政先后拿出3400多万元对淮罗村进行环境整治。如今,淮罗人不仅吃上了自来水,有了下水道、公厕,村里还建成了文化广场、停车场等。
“村民的房屋经过改建、粉刷后,跟新房差不多。以前,总想着村里能有水泥路就好了,现在沥青路铺到了家门口,直通镇上,”罗运官说,在庄台住了一辈子,做梦也没想到,村里还能有了自己的文化书屋、村卫生室、信号塔、游客服务中心等。03
“蓄洪低地”变为“产业发展宝地”
基础设施的升级、人居环境的改善,让破败凋敝的庄台有了蝶变重生的希望。水害变水利,淮罗村迎来了脱贫发展的难得机遇。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有淮河故道,我们可以发展水上娱乐项目,比如垂钓,游船等。有滩涂、有草地,我们已着手兴建骑马场,建设草原之家,”谈到淮罗村的未来规划,王岗镇党委书记汪涛打开了话匣子。
目前,淮罗村已引进了幸福置业、上海大牌农家乐等企业,其所在的唐垛湖行蓄洪区也有两家企业流转土地5000亩,高端蔬菜、食用菌、优质草皮、优质白鹅等种养业风生水起,适应性农业产业规模初见雏形。按照当地规划,未来两三年内,淮罗村将成为颍上县旅游扶贫的重点村。在淮河湿地,保护建设2000余亩牧草基地初步形成,广阔的“淮上草原”风光让人享受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夏季来临,400余亩的荷塘“风光旖旎”;千亩油菜花与近百个水塘错落有致,200亩采摘园,瓜果四季飘香……
距离淮罗村不远的赛涧回族乡李台村,特色种养业也初具规模,6000多亩的草皮基地,供不应求;1200多亩的稻养龙虾、600多亩的瓜蒌、1000多亩的落雨杉,以及独具百年特色的腊味制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选购。
关屯乡三里村的制鞋扶贫车间,容纳了100多位贫困村民,解决了10多个贫困村人口就近就业……
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2017年年底,淮罗村顺利实现脱贫,而“淮罗经验”正在全县22个庄台中推广。
“颍上县从本来就不充裕的财政资金中拿出2.1亿元,用于22个庄台综合整治,从现在的成效看,这些钱投得值。”熊德超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在解剖淮罗村这只“麻雀”时,坚持“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
最近,“淮罗经验”也引起安徽省高层的关注。8月2日和8月11日,淮罗村在十天之内,迎来了省委书记李锦斌和省长李国英的到访。李锦斌称赞淮罗村是淮河风情的庄台人家,是美丽乡村的生动样板;李国英充分肯定了当地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劳务合作等做法。在沿淮行蓄洪区内,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庄台像淮罗村一样,一改破败凋敝的景象,尽情展示着沿淮之美。
04
沿淮人家靠“水”吃上富裕饭
夏日的午后,32岁的孙丽丽满头大汗,她正忙碌着装修即将开业的大牌农家乐。6年前,孙丽丽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月薪有五六千元。
2013年,孙丽丽响应家乡号召回乡创业,在淮罗村兴建了一家养鸡场,经过几年投入,养鸡场颇具规模,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眼看着就要成功,却突然遇到了变故。
“去年,淮罗村等多个庄台村被划到八里河自然保护区,养殖场不符合环保要求,”养鸡场关掉后,孙丽丽看到了淮罗村这一年多的变化,决定与朋友合资,投入200多万元兴建大牌农家乐。“一年毛利润差不多有100多万,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建20间民宿,留住游客,吃住在淮罗,品味淮河风情。”
随着游客的增多,孙丽丽不仅能实现自家富裕,还能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我们这里需要30多位服务员和厨师,肯定会优先雇佣本地贫困户,还有土菜啊、鸡鸭蛋、野菜、果蔬等都会从本地取料。”“前面是淮河,背后是唐垛湖,这么好的自然环境可以好好利用。一听说村里开展庄台整治,我就下定决心回来了。”指着门前的淮河水,村民张侠笑着告诉记者。张侠之前在颍上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店。去年,回到村里,利用自家老屋改造,开设了农家乐“罗氏庄园”。
下午三四点,张侠就在“罗氏庄园”里忙活起来,准备晚上的饭菜。淮河鱼、土公鸡摆满了展示柜,乡土味十足。张侠说,原来庄台环境差,也没有外人来,现在庄台改造后吸引大批游客赶来。“去年春节,每天来玩的外地人有七八千人,今年春节可能达到上万人,”淮罗村党支部书记罗运官对淮罗乡村旅游前景信心十足。
(原标题为《 十天内,安徽省委书记、省长先后来到这个村,为啥?》)-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