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征程新奋斗|他们用高水平电力服务,助推未来之城临港高质量发展
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区域电力一体化配套建设 本文图均为 受访单位 供图
自2019年8月揭牌成立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锻造上海经济重要增长极的进程中不断迈开步伐、加速前进。截至今年6月,临港新片区内在建工地数量超过700个,这里已成为上海市最具发展活力的一片热土。
工程建设,电力先行。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电力服务的支撑。
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地现场勘查
作为新片区的电力服务单位,国网上海电力浦东临港能源服务中心自2021年3月实体化运行以来,不断以高水平服务推动营商环境综合提升、数字驱动转型发展,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为新片区发展增添强劲动能。三年以来,新片区的平均电力接入速度提升超50%,真正实现“电等客户”“电等发展”。
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供电设施
创新提出“即插即用”接电模式
临港新片区的电力接收速度要求与上海市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自2019年8月成立之后,新片区芯片、医药、汽车等产业项目持续大量落地,电力接入需求不断攀升。
尤其是随着临港地区用户工程受理数量进一步上升,施工临电需求更呈爆发式增长。2021年、2022年10千伏及以上业扩新装需求数较2020年分别上升76%、117%,施工临电需求数较2020年分别上升178%和191%。
“没有电,任何的建设都启动不了,因此我们早一天接电,企业就能早一天开工。”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主任王威说,为匹配新片区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和供电服务需求,加快用户工程接入效率,中心在充分研究新片区土地出让以及开发建设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即插即用”的接电模式。
以往,供电公司在接到客户的临电申请后,安排接电的过程中可能涉及道路开挖、河道穿越等,施工较为复杂,完成接电至少需要3-6个月的时间。而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支持下,临港能源服务中心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对门”对接,提前获取土地出让信息,提前开展临电供电方案编制、设计,在客户拿地前完成地块内临电电源点和通道建设。如此一来,用户在完成地块出让程序并具备接电条件后即可快速接电,大幅缩短了临电接入的施工工期。
“为了使服务更迅速,我们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办公大楼,同一层楼就是管委会建交处、发改处、生态处、规资处、土储中心等职能部门。”王威说,“这让我们与政府部门有非常高效的对接,每一步流程都可以走得更快。”
2021年8月,临港能源服务中心推出“即插即用2.0”模式,通过与客户协商送电时间、签订接电契约,多方协作倒排工期,准确满足客户接电预期。同时,中心充分发挥政企合署办公优势,针对重大项目用电需求,跨前开展对接并编制“一项一案”供电配套保障服务方案。
此外,通过搭建“电力接入一件事”行政审批专用通道,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将原来半个月以上的项目前期施工证照审批流程,成功压降至最快2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截至今年5月底,仅临港新片区已有165家和96家客户分别享受到了1.0版和2.0版的“即插即用”服务。目前,这两种服务模式正逐步在上海全市推广。
2022年6月,“即插即用3.0”也在103国际创新协同区以及机场南侧片区开始了试点,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服务对象,还结合了临港新片区的土地出让、市政道路建设等要素,同步开展区域电力配套一体化建设,旨在在地块启动建设前完成所有相关基础设施布局,真正做到“电等发展”。
临港综合能源管控平台
用心保障百姓用电可靠安全
不仅要抓好企业的用电需求,老百姓的用电需求和用电安全也要保障好。
王威介绍,临港新片区在电网运行上有一个特点,就是新电网和旧电网并存。“临港的电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电缆网架为主的新电网,这部分电网比较可靠稳定。另一部分则是以农村地区一些年限比较长的架空线路为主的老电网,这部分电网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工作的一大职责就是做好这些老旧电网的改造,对网架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快电力故障跳闸之后的恢复速度,使其更加可靠。”
另一方面,由于临港新片区地处东海之滨,受台风影响的程度是全上海最大的。“几乎每一次上海面临的台风都可能在临港登陆,这对我们网架的坚强程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台风天来的话,我们必须要有第一时间的反应。”王威介绍,针对临港地区台风正面登陆多发等情形,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对相关网架进行了针对性改造,同时全面布局防台防汛工作,提前完成杆塔水土流失、电缆沟积水、水泵故障等80余起隐患排查治理,累计修剪树木3400余棵,储备水泵10台、沙袋900余个,做到应急抢险物资、队伍“两个到位”。
今年,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协同临港管委会,再度开展2023年临港新片区防汛防台综合应急处置演练,针对性提升企业内部失电伴随供排水故障等复杂场景联合处置能力。临港地区电力网格化队伍已纳入临港新片区安委会发文确定的24支社会化救援队伍,有力支撑新片区防汛防台跨专业领域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赴天文馆开展能耗分项计量数据上传
持续提升“虚拟电厂”调节用电负荷能力
截至2022年底,临港新片区共有10千伏以上高压供电企业1203家,最大负荷发生于2022年8月19日。随着今年三伏天的临近,上海又将迎来新一波用电高峰——如何保障辖区内的电力平稳供应,是摆在供电公司眼前的一项挑战。
为进一步提升临港地区的网荷互动能力,自2021年起,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就积极在新片区推动虚拟电厂客户邀约、部署临港虚拟电厂平台。在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临港地区共有诺信汽车、中船三井、展博置业、海昌海洋公园等20户“虚拟电厂”用户参与削峰需求响应工作,累计完成15次隔日避峰响应。
什么是“虚拟电厂”?临港能源服务中心的“能源管家”顾春锋介绍,它并不是实际的发电厂,而是一套智慧的用电管理系统。将其安装在工厂、商场、酒店等用电大户的配电间终端设备内,可以将空调、照明等可调节的负荷纳入到统一管理序列,通过精准调节来实现电力的实时供需平衡。
顾春锋表示,虚拟电厂就是把用户作为发电机组:用户每少用1度电,就相当于发出了1度电。在一些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电厂全额发电都无法满足用电负荷的情况,这时,如果一部分用电大户能够自主让出一些负荷,比如减少部分照明,或者空调温度调高1摄氏度——体感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却能够帮助整个地区的电网平稳度过高峰。他们所做的就是建立起与用户侧的这样一种响应机制,当出现需求时能够迅速发出指令,进行远程调度。
临港地区目前已有35家工商业客户接入虚拟电厂平台,总计可提供21兆瓦的机动调峰能力,其中19家客户具备远程调节能力,可提供14.9兆瓦的快速调节负荷。下一步,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将继续推进虚拟电厂的应用,助力新片区打造国家级能源需求响应示范区。
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向客户介绍双碳战略
科技创新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作为上海东部地区的电能枢纽和绿色能源富集地,临港新片区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和禀赋。据统计,2022年,新片区本地清洁电能上网电量为12.12亿千瓦时,实现了本地清洁能源的100%消纳。相较于2021年整体情况,本地清洁电能占比由20.47%提升至30.61%,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由45.51%提升至56.94%,通过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助力临港新片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余吨,已基本建成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在助力新片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绿色转型方面,也走在了前面。
围绕新片区431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区域,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推动虚拟电厂、用能预算管理、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光伏补贴等新型电力系统的各项配套政策出台,以及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双碳调度系统、全电综合能源站等示范工程落地,并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新片区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承载力、用户能源利用效率、需求侧灵活互动能力,助力新片区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治理高效的国际低碳发展实践区新标杆。
在新型电力系统总体示范的基础上,根据新片区规划,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在103国际创新协同区6.9平方公里范围内优先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果的落地,打造绿色能源、绿色大脑、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18项示范工程。
此外,在零碳示范方面,中心还联合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临港集团,共同推动上海首个全电综合能源站项目——105金融湾综合能源站建设,预计2024年底建成。建成后,每年将累计为电网“削峰填谷”近1800万度电量,降低碳排放4000余吨。
三年来,从“电等用户”“电等发展”到“数字转型”“绿色转型”,临港能源服务中心通过全领域深化创新与应用落地,在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助力数字驱动转型发展、打造国家战略示范等方面持续做贡献、不断出成效。
中心成立以来,陆续荣获上海市电力公司先进集体、浦东供电公司“战疫情 保供电”先进集体、临港新片区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管委会审批审查中心优秀团队、行政服务中心创新业务奖;支部成功创建市经信委系统“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双碳”案例入选市经信委党建优秀特色工作实践案例;6人次获得上海市电力公司优秀个人,10人次获得浦东供电公司优秀个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