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日小暑|心中有诗意,随处可清凉

2023-07-07 1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癸卯年 / 拾壹 小暑

2023年7月7日 - 22日

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唐代|李白《夏日山中》

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所以即便此时的暑气已经非常重,也还是可以在前头添一个“小”字,以示酷热程度尚未达到极致。但小暑和大暑谁更热呢?它们往往“没大没小”,不同年份,热度各有千秋。

小暑,鱼儿嬉戏游浅底,断续蝉声传远树,林下青苔入书房。对坐夏风啜瓜瓤。偶闻雷鸣山前雨,时有热浪滚滚来,坐卧竹席摇竹扇,心静自然凉。

物候与气候

7月7日

元稹说: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这首诗就提到了小暑的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初候 温风至

密植心灵的绿荫

当太阳到达黄经 105 度,小暑节气到来,夏天只剩最后一个月了。

小暑,顾名思义,意味着暑气最浓的时节到来,但又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后面还有大暑在等着。

哪怕一个“小”字,只要跟“暑”沾边,就意味着躲不开的炎热。

“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这句网络语,调侃的正是小暑节气那难耐的热。树叶被晒得打蔫,高粱、玉米也耷拉着头,动物懒洋洋地蜷伏在树下的阴凉里。自然万物经受着高温极致的考验。

炙热潮闷的空气,布满天地之间,让人无处可逃,吹在身上,闷在心里,如同火燎。

这就是“温风至”,小暑初候的特征。

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注释:“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这句话里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风温,从小暑节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要么无风,即便有风,也是裹挟着热浪的温风;二是至极,不是一般的温风,而是到达极致的温风,天地仿佛变成了大蒸笼、大烤箱,风吹在身上又燥又黏。民间的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酷暑里最惬意之事,似乎就是寻得一处阴凉。古往今来的文人描绘小暑时节的诗词,多有雨后、荷间、夜风中、明月下偶得清凉的快意。

最美的小暑时节之花,自然是荷花。百花之中,能被冠以“仙子”之名的,除了牡丹、水仙,似乎就只有荷花了。因此,农历六月又被称为荷月。

盛夏赏荷,是古今文人的一大快事。画家喜荷,不独是因为荷花代表了中国文化崇尚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还因为他从荷花身上悟出了一种重要的中国智慧:心之静。

古人说,心静自然凉,这是古人在艰苦环境下应对酷暑最朴素的办法,是生活的智慧,也有着通今达古的哲学含义。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夏季为心所主,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才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故夏季养生重在“心静”。

越是酷热,荷花开得越是娇艳,亭亭玉立在滚滚热浪之间,显得那么娇美,那么安静,那么享受。作为盛开的生命,荷花是不是代表着一种“心之静”的很高的境界呢?我以为是的。

夏日里的阴凉,不在密林深处,而在心灵深处。问道四季,问道生命,正是内心的修行。

小暑二候 蟋蟀居壁

晚霞满天有闲雅

蟋蟀,这个宇宙间的小小生命看似微不足道,却有着极为灵敏的知觉。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诗中所谓八月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时节,此时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鸣叫着,歌唱着,躲避着热浪的小小蟋蟀和我们人类一样,看到了四季里最美的浓荫,最美的晚霞。

在炎热之气最为浓烈的时节,上天给了我们最为浓密的绿荫。

暑热深入,湿气蒸腾,炎光折地,热不可耐,在热与湿的猛烈作用下,密林呈现出前所未有厚重、饱满的绿意,树叶颜色变深了,墨绿,灰绿,像孕妇脸上的孕斑。树枝低垂着,坠着快要成熟的果实,重重的样子,像怀胎已近十月的孕妇,坐在那里捧着肚子喘着气,走不动路了,沉浸在生命孕育丰硕期的说不出话的喜悦里。

这时候的夏之叶、夏之绿,就是生命孕育即将成熟的象征。要经过极致的灼烤,生命才会走向最为壮丽的成熟,这是生命的不易,也是生命的可贵。

在夜晚最为短暂的时节,上天给了我们最为绚丽的晚霞。

湿气上升,溽露飞甘,舒云结庆,这是暑天的明朗。当溽气凝为云山,呼风唤雨,这是暑天的激烈。待雨弹光鞭过后,红霞满天,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一年之中最为美丽的黄昏和晚霞就这样到来了!

黄昏是昼与夜的过渡。三毛说,黄昏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而我觉得,季夏的黄昏,是一年中最美丽的黄昏;季夏的晚霞,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晚霞。

红日尚在天边,黑夜还未完全降临,白天肆虐的暑热已收敛许多,燥热的盛夏在黄昏之时逐渐平静下来。余晖晕染了云彩,深深浅浅,形成了最迷人的渐变色。不同于朝霞的喷薄之势,不同于正午不敢直视的耀眼阳光,此时的霞光,美得灿烂又温柔,一丝丝、一抹抹、一块块,像被打翻的颜料般随意点染、泼洒,无穷无尽的变化,画成了千姿百态的迷人霞景。

此时的天空,就是一幅幅绝妙的抽象绘画!天空始终在永不倦怠地挥洒光与影,组合出一幕幕迷人的景象,诉说着谜一样的语言,吸引着人们去驻足,去仰望,去感受其间所蕴含的美妙与奥妙。

面对暑热阵阵,有人以为苦,有人以为喜。

南宋陆游受不了一动就出汗、被“桑拿”、被“汗蒸”的感觉,写下了《苦热》诗:“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金代的庞铸上了一个层次,作《喜夏》一首:“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他意识到,“烦夏莫如赏夏”,用上消暑的器具“青奴”,白日里处理公务,听竹林鸟鸣,雨打荷叶,待傍晚凉爽,闲暇无事,便穿上木屐到西厢去也。暑中得乐,好不潇洒!

二者一苦一喜,其诗所绘却都是“具象画”。宋代才子苏舜钦的《夏意》,就是“意象画”的诗境了。“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七月盛夏,诗人闲居于幽深的别院,枕着诗书卧在凉席上纳凉消暑,树荫流泻满地。庭院凉风,来自时光深处。石榴花红,是因为被女子的胭脂染过。草木氲染的夏日深院景致里,一派幽凉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俗虑全消。

春来踏青赏花,入夏柳下纳凉,秋日读书听雨,冬天围炉煮茶。在寻常、平淡的生活中,心境像流水一样闲适自在,像云彩那般悠然自得。这种仙人一般的超然和物我两忘之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意象绘画的特点和精髓所在。

暑热有良辰,吾心吟锦时。寻一处浓荫,坐望阳气蒸腾,霞光满天,静听生命的鸣唱。

小暑三候 鹰始鸷

看生命蒸腾的状态

在小暑时节里,有一个特别的节点,就是入伏。

从小暑至立秋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伏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热到了什么程度?

“鹰始鸷”。

雄鹰开始远离地面,翱翔在清凉的高空中,以躲避蒸烤大地的滚滚热浪。故而在季夏的傍晚,很容易见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

“鹰始鸷”又作“鹰始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阳气如此强盛,却并不意味着阴气不生。

还记得夏至物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吗?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出现,阳性生物的生命力开始衰退,阴气始生而阳气始衰。照理阴气越来越足,怎么到了小暑三候,却完全是阳气分外强劲的物候特征呢?

要理解此时的天地变化,关键在一个“伏”字。

“伏”的意思,首先是“覆”,即自上而下地笼罩遮盖。以它解释“三伏”,可理解为暑气铺天盖地笼罩,人如同泡在热水中。

唐代成书的《初学记》认为,“伏”是“何”,是“金气伏藏之日”。这个“何”应是负荷的“荷”,是承受,“金气”乃“秋气”,意为秋气在躲避着还在肆虐的炎气。

因而,“伏”也就是秋天到来前,阴气为阳气所迫而藏伏的结果——一个企求上升,一个步步下压,才构成湿气蒸腾、闷热难耐、雷雨频发的气候特征。

席卷天地的高热,频繁出现的大雨,造就这个时节鲜果特殊的味道。芒果、龙眼、水蜜桃,带着只有暑气才能熏出来的香甜和饱满的汁液,给人们以酷暑难耐里的享受与犒劳。

一个“伏”字,异常贴切地描述了小暑大暑时节天地变化的特征。想象鹰击长空的姿态,是多么形象地反映了阴阳之气存在的状态啊!

阴阳之气的相生相薄,带来了春夏秋冬的更替,带来了四季八时的丰富多彩、无穷变化。天地间任何一片叶、一朵花、一只虫子、一群鸟雀,所有的生命,无不在气的变化中展现出多姿的状态。在纷繁芜杂的表象中,抓住“气”,抓住阴阳之气的变化,就抓住了体会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脉络和本质。

气无处不在,但又没有一个具象的存在。我们可以感知,却无法看到、嗅到、触到一个叫“气”的具体的事物。于是,我们的古人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具象事物,来反映气之变化,七十二候就是这样被总结出来的。

中国文化同理同源。传统意象绘画和七十二候观察宇宙的视角是相通的。古人想表现春天,画桃红画柳绿;想表现夏季,画蝉影画荷碧,这些具体的事物又融合了人们对之或喜或悲或浓或淡的情感与态度,画意交融诗情。当我们接触中国传统意象绘画的时候,便会有意无意获得古人观察宇宙的方法,以及蕴含其间的对世界的情感与态度。

传统习俗

7月7日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是气温类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时至小暑,白天开始变短,气温一直升高,很多地区热浪袭人,蟋蟀跑到屋檐下乘凉。

食新

在民间,小暑过后人们要尝新米,这就是小暑“食新”的习俗。农民会把新收获的稻谷碾成米,然后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以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则会在小暑这天买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与老米同煮。

另外,俗话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叫做炒面。

吃饺子、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则需要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但是伏天天气太热,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振,饺子作为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颇受民间欢迎。所以人们会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所以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与五月相近,故也应吃面“辟恶”。

游伏

一般到了小暑节气,大家就会带着一家老小出门到郊外游玩,与踏青类似,大家一同欣赏自然风景,“伏”与“福”同音,他们希望这么做可以“有福”,有着保佑全家都平安健康的寓意存在。

夏日的傍晚,夕阳西下,凉风习习,人们或休憩于庭院,或泊船于柳塘,或泛舟于大河,以消涤酷暑。

晒字画、衣服裤子

小暑季节,民俗也有晒字画、衣服裤子的风俗习惯。民间谚语有云:“六月六,人晒衣服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绿红”。“绿红”是指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衣服裤子。

由于这一天,类似是在小暑的前夜,为一年中平均气温最大,日照時间最多,太阳辐射源最強的日子,因此 每家每户多会不谋而合挑选这一天“晒伏”,把储放在柜体里的衣服裤子晾到外边接纳太阳的曝晒,以去潮,祛湿,除霉防虫。

市冰

冰,性寒,盛夏的时候用冰冷藏肉、鱼、蛋、水果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长时间保持新鲜清洁。但是此时不宜多食,因为冰的性质与此时炎热的气候相反,冷热相遇,最容易导致疾病。《食谱》中有述:“凡夏用冰,止可隐映饮食,令气凉耳,不可食之。虽当时暂快,久乃成疾也。”妇女尤其应当注意勿多食寒冰。我国人民很早便愉得了贮冰用冰。《周礼》载:“凌人掌冰,春始治鉴。"鉴是如甄一般大小的容器,在鉴口放上冰块,把食物贮存在鉴中,就像现在的冰箱一样,可以冷藏食物。

在没有人造冰以前,一般所用的冰都是窖藏之冰,吴地的人称之为凉冰。每当三伏,就有人在街上担担卖冰,有的还将杨梅、桃子、花红之类的鲜果放在冰中,通常叫作冰杨梅、冰桃子等。鲜鱼店铺则用冰来给鱼保鲜,称之为冰鲜。

养蝈蝈儿

蝈蝈儿,一名叫哥哥,其名最早见于《虫荟旧说》。蝈蝈儿常用翅摩擦发声,声音洪亮。夏秋之间,儿童大多饲养它们。《瓶花斋集》中说有一种好像蛙猛而又身体肥壮的昆虫,京师人都将其叫作蝈蝈儿,南方人把它称作叫哥哥,喜欢捕捉饲养它。蝈蝈儿吃丝瓜花和瓜飘,叫声和促织相似而又比促织清越。清露之下,烟蛔儿彻夜鸣叫,声音凄凉,酸楚异常。

江浙一带,盛夏时街巷里就有肩挑着蝈蝈儿叫卖的,都养在纸糊的盒子里,或者小竹丝笼中。繁密的虫鸣,激越凄楚,妇女孩子,听到叫声就聚集过来,因此卖蝈蝈儿的地方,就成了热闹的交易之地。

簪茉莉

茉莉,性喜烈日,于炎夏盛开。花香浓郁,能祛秽浊之气。江苏和上海等地。夏天的卖花人,常把连蒂的茉莉龙用细铁丝扎成花球、花带等,供女子簪戴。苏州虎丘的花农,把茉莉放在马头篮里,沿街叫卖。称之为戴花,妇女什般都会购买、簪戴。

《晋书》载“都人簪奈花”,奈花,就是现在的茉莉。盛夏时候,每晚采下茉莉花,取井水半杯,用东西把花架在杯上,使花离水一二分高,用厚纸密封。第二天花可答戴。水用来点茶,清香扑鼻,尤其绝妙。

斗画眉

画眉,其眉如画,叫声婉转,富于变化,有如百舌鸟。雄者善鸣好斗,人们多喜欢蓄养。将画眉放在高笼中,悬挂在廊之下,精心喂养,极具乐趣。画眉声音悠扬,极为动听,可以解闷添兴。

小暑这天,饲鸟者各提鸟笼,至公园等地,摆开阵势,让画眉相斗,以决胜负。有民谣形容斗画眉的情形:“身如胡虏尾如琴,颈如削竹嘴如钉。再添对牛筋脚,一笼打尽九笼赢。

饮食文化

7

7

苏州人向来讲究不时不食。小暑时节必须要吃这三宝——黄鳝、莲藕、绿豆芽。才能更好的度过炎热的夏季!

吃藕

一直以来,民俗有着小暑吃藕的风俗习惯,藕中带有很多的糖分及丰富多彩的钙磷铁等和多种营养元素,Vc钾和膳食纤维素比较多,具备清热解毒益气养血除烦等作用,合适夏季服用鲜藕以文火煨烂,切成片后加适当纯蜂蜜,可随便服用,有安神助眠入眠之作用,能冶疗气血两虚失眠症。

吃鳝鱼

俗话:小暑鳝鱼赛山参。鳝鱼生在水榭泥窟当中,以小暑前后左右一个月的夏泥鳅更为滋补养生味美。夏天通常是漫性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等病症的减轻期,而鳝鱼温性味甘,具备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壮骨等功效。

依据冬病夏补的叫法,小暑季节最合适吃的是鳝鱼,鳝鱼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成分比鲫鱼黄花鱼高一倍之上,并带有多种多样矿物和维他命,鳝鱼还可减少血夜中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值,预防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对积食未消造成的拉肚子也是有不错的功效。

喝解暑汤或粥

小暑是进到三伏天的刚开始,天气热的情况下要多喝汤,用菏叶、伏苓、荷兰豆、薏仁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原材料煲成的解暑汤或粥,或甜或咸,特别适合此节令服用,多吃水果也有利于降暑,可是不必服用过多,以防提升胃肠压力,比较严重的会导致拉肚子。

喝羊肉汤

北方地区则会在小暑、小暑期内喝羊肉汤,第一能够滋补养生人体;第二“羊”与“阳”楷音古代人觉得夏天气血缺失较多,那样可以提升气血。

在江南,遇见小暑

7

7

最近瓜是很多,但是,这是一只正经瓜……

元 钱选 夏瓜图

这只瓜,是钱选画的。

钱选是南宋的画院画师,他在画上题诗说:

金流石烁汗如雨,削入冰盘气似秋。

写向小窗醒醉目,东陵闲说故秦侯。

金流石烁就是烁石流金,说石头也化了,金属也变成水了,“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了一撮孜然”,但是——

来个瓜,切切好,放冰盘上,那个爽快舒服,一下子就从酷暑到了凉秋!

我见过这图唤作《夏瓜图》,但不知为何,99%都标它作《秋瓜图》,据说是有一片瓜叶着地成萎,暗绰绰表明这是瓜熟的秋季,但我还是想坚持叫它夏瓜图。

人类度过伏天的办法,大抵还是吃。反正这时候瓜也多。

西瓜啦,菜瓜啦,小白瓜啦,小香瓜啦,小黄瓜啦。

苏东坡在《答苏伯固书》里说:大热天的命,是浮瓜沉李给的……

宋 佚名 宫沼纳凉图

浮瓜沉李一般湃在冰盘里,钱选题画诗里的冰盘,在这幅佚名宋人的画里直接就有画出来了。

当然会玩会吃的宋人,不会只满足于吃一盘瓜。

著名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卷二有一大段让人望梅止渴的字,我录上来给大家瞧瞧,用红笔划个重点:

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熬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炸冻鱼头、姜豉、(枼刂)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 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 、 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绌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金屈)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蜜浮酥柰花

南宋的《事林广记》《武林旧事》也记载了诸多冷饮: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梅花酒、皂儿水、沆瀣浆、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五苓大顺散、乳糖真雪、金橘团、甘豆汤……

真好吃啊!

我记得小时候的冷饮店里,有各式冰镇凉品,如今这种老旧的冷饮店早被各种新潮小店取代,虽然各种刨冰、雪饮也很好吃,但是很奇怪,就是没有小时候那种清凉、清爽的感觉,我一直以为这大概是心理上的错觉,直到吃到苏式绿豆汤。

苏州有一种绿豆汤,不是象家常那样往水里丢一捧绿豆汤煮出一锅水来就算,它是,糯米煮熟,绿豆煮熟,再配一些红绿丝、蜜枣、冬瓜糖,就这样放好,另外再煮一锅薄荷水放凉,这种苏式绿豆汤吃的时候,拿一只碗盛好糯米绿豆蜜枣冬瓜糖,一碗薄荷水倒下去。

清清凉凉的。清清爽爽的。一碗,就解了暑气。

说回夏瓜。

画《夏瓜图》的钱选,是吴兴人,与赵孟頫同为吴兴八俊之一。吴兴离苏州很近,近到站在消夏湾,隔着太湖水就能看到吴兴(湖州)的灯火。

画下《夏瓜图》的时候,钱选,应该不是南宋画院的画师了。他的南宋亡于1278年,那年他40岁。过了几年,和他交好的小朋友赵孟頫北上大都,做了新朝的官,身为赵孟頫的老师、同乡、好友,钱选既没有与他翻脸,也没有去攀附他, 他一如既往地在吴兴,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写诗,画画。

他的《八花图》,《梨花图》,都清秀文雅,那大抵是因为敷色轻淡,但更有可能是,因为他这种淡然的性子。

写向小窗醒醉目,东陵闲说故秦侯。

那个亡国后甘愿隐居、甘做瓜农的东陵侯召平,他种出最甘美的西瓜,后人念念不忘,呼为“东陵瓜”。

一千多年后,那个亡国后隐居的画师,在炎热的尘世,细细地画一只东陵瓜。生前身后,他的名气始终没有赵孟頫响亮。

但总有人,爱他的淡然和清凉。

元 钱选 夏瓜图

苏州园林里的小暑

7月7日

七月,是盛夏掌控不好热情的方寸。园林则恰如其分,成为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小暑节气奏响炽热的开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个周末,一起来到园林中,在盛夏,享一份清凉。

园林夏日,水生植物在阳光的沐浴下舒枝展叶,开出尽态极妍的花朵,成为夏日里最美丽的风景。

盛夏郁蒸,草木葳蕤,荷花盛开,紫薇正艳。摇扇,在园林中信步走过,焚香品茗,弈棋靜坐,自有凉风袭来。

周末,来到园林中,于台榭山林间感受万物生长。

小暑时节的盛夏烈日,是太阳之于人间最强烈、最炽热的关怀与热爱,人类则以坚韧的精神,在炎热中寻求一份内心的清凉。也正是因为人类常怀如此乐观的心态,才能安然地度过每一个寒冬和酷暑,从而延续至今,蓬勃千年而方兴未艾。

— FIN —

封 面 / 羡壶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原标题:《今日小暑|心中有诗意,随处可清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