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道人气湘菜,下饭王

2023-07-07 21: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下饭,是评价湘菜的重要标准,也是全国人民喜爱湘菜的原因,滋味浓郁,唇齿留香。本期分享四道湖南本地餐厅热销的菜品,主厨亲自讲解。

臭豆腐烧猪脚丨味上湘菜馆菜品

臭豆腐烧猪脚 ¥ 69元/份

主丨 主料:猪脚500克,臭豆腐4片。

配丨 配料:朝天椒20克,大蒜米50克,葱花3克。

调丨 调料:猪油30克,味精3克,蚝油15克,酱油8克,整干椒10克,八角、桂皮各3克。

制丨 制作方法

① 猪脚剁成5厘米左右的块状,焯水后,放入高压锅,加入八角、桂皮、整干椒,上气后压8分钟,捞出备用。

② 腌制好的臭豆腐斜角切成两半,下油锅小火炸6分钟,直至空心,备用。

③ 净锅烧热,放入猪油,将大蒜米炒香后,放入朝天椒和猪脚原汤烧开后,放入猪脚,用味精、蚝油、酱油调味。

④ 最后加入炸好的臭豆腐,大火收汁,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备丨 备注

食材用量仅供参考,视具体情况自行增减。

制作人

李雪·味上湘菜馆

小吃“头牌”,引领风潮

在长沙,臭豆腐是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其中火宫殿的臭豆腐制作技艺被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有着一经品尝令人欲罢不能之美称,它既具有家常白豆腐的新鲜爽口,又有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

臭豆腐历史悠久,发展到现在每个城市都有其身影,但长沙臭豆腐被认为最正宗,也最为闻名。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秘诀在于卤水,每年冬至,将香菇、鲜冬笋、浏阳豆豉、曲酒等20多种原材料放入缸中,持续发酵至少两年,才能制作成独特卤水。

在长沙吃臭豆腐,是一种引领时尚美食风潮的行为,吃的是文化,拥有的是快乐,外地游客来到长沙体验网红城市的魅力,一边吃臭豆腐,一边逛臭豆腐博物馆,了解历史的同时,也为这块小小的臭豆腐注入了灵魂。

食材巧妙搭配,丰富湘菜品类

除了作为小吃,湘菜厨师还善于利用臭豆腐的特性,和不同食材搭配,创新出口感层次更多的新菜品,丰富湘菜品类。

味上湘菜馆的这道臭豆腐烧猪脚,是将湖南人青睐的两种食材进行巧妙搭配,颜色一黑一白,口感一清爽一油腻,正是天造地设一对。之前,臭豆腐和猪脚在味上湘菜馆是两道菜,结合成一道菜后,既做到了菜品创新,又能为厨房减能。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烧猪脚要用糖或较多酱油调色,成品菜颜色漂亮,而这道臭豆腐烧猪脚,只用少量酱油调味即可,猪脚的白和臭豆腐的黑要形成鲜明对比,菜更具视觉冲击感。

除了与猪脚搭配,臭豆腐还能和罗氏虾、肥肠等联姻,成为很多餐厅的畅销菜品。这道小吃头牌,在湘厨的手中正在绽放万般姿态。

砂锅芦笋丨爱尚新芙蓉菜品

砂锅芦笋 ¥ 35元/份

主 丨 主料:芦笋400克。

配 丨 配料:五花肉10克,大蒜籽10克,小米椒8克。

调 丨 调料:盐5克,味精5克,生抽15克,蚝油10克。

制 丨 制作方法

① 芦笋去皮,切成2.5厘米长的段。

② 蒜籽切开,小米椒切圈备用。

③ 起锅烧油,待七成油温下芦笋过油。

④ 重新起锅,将五花肉下锅煸出油脂,再下入蒜籽煸香。

⑤ 小米椒和芦笋一同下锅翻炒,下入生抽、蚝油、盐、味精调味。

⑥ 翻炒均匀后即可带火上菜。

备 丨 备注

食材用量仅供参考,视具体情况自行增减。

制作人

赵轶·爱尚新芙蓉

芦笋贵为“蔬菜之王”,是西餐绝对离不开的蔬菜之一。而实际上,芦笋在中餐中同样有不少应用,在我们热爱的土地上,也生长着这样的美物。度过漫长冬季,正值食芦笋的好时节,其鲜美味甜的味道让人留下对春天味道的无限遐想。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芦笋并不属于笋类,通常的竹笋是竹笋为禾本科常绿植物竹的幼芽,也就是竹子的幼芽。而芦笋是百合科天门冬属,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嫩芽,而我们平时吃到的芦笋,是其嫩茎这一部分。虽不是笋类,但其味道与口感丝毫不落于下风。

芦笋的清香爽口,让其能够适配诸多风格的烹饪。在广东,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便是用xo酱来炒芦笋或用海鲜来搭配芦笋,它的鲜味特别出众。而一道经典的砂锅芦笋则将湖湘风味尽显,新芙蓉用湖南口味诠释鲜美芦笋,融合得恰到好处的香辣味和猪油香气,让芦笋变得更加惹味。

看似简单的菜品实际上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每一个细节把控到位才能成就好的出品。处理芦笋时一定要削去外皮,下锅过油去除其淡淡的涩味。同时也要注意控制火候,因菜品上桌后带火,所以需提前控制成熟度,以免客人用餐时芦笋过老,导致其失去本来风味。

老母鸡煨芦苇笋丨味派菜园子菜品

老母鸡煨芦笋 ¥ 58元/份

主丨 主料:桃源老母鸡150克,沅江芦苇笋150克。

配丨 配料:老姜片30克,小米椒10克,葱段5克。

调丨 调料:盐5克,鸡精2克,白胡椒粉10克,干黄辣椒粉10克,猪油80克,菜籽油50克。

制丨 制作方法

① 桃源老母鸡治净,斩成5厘米左右的大小,鸡心、鸡肾、鸡肝改刀后备用。

② 新鲜芦苇笋去壳,焯水后用手撕开成段状,备用。

③ 净锅放入菜籽油,放入姜片爆香后,倒入处理好的鸡块,煸炒出香味后,加入高汤,用高压锅压15分钟。

④ 重起一锅,下入菜籽油、猪油,下入压好的老母鸡,放鸡心、鸡肾、鸡肝煮开。

⑤ 放入芦苇笋,干黄辣椒粉、小米椒,加盐、白胡椒粉调味后,小火煮至汤汁浓稠即可加葱段出锅。

备丨 备注

食材用量仅供参考,视具体情况自行增减。

制作人

刘科·味派菜园子

身材纤细,颜色白洁,兼具食疗作用

在湖南,除了竹笋以外,还有一种生长在长江流域或者周边湖泊的河岸的植物,人们称它为芦苇笋。以前被用来充饥,如今已经成为了上佳野菜,农历三月最为鲜嫩。

虽然很多地区的河流都有芦苇笋,但洞庭湖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正是芦苇适生的气候条件,同时洞庭湖周围有丰富的滩涂,为芦苇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由此这里的芦苇笋品质更佳。

苏东坡的名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中,文中的“芦芽”就是芦苇笋,它是芦苇的嫩茎。和竹笋相比,芦苇笋个头较小,身材纤细,颜色白洁,有的会带有淡黄色,笋肉饱满且紧实,因为营养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含量高,同时兼具食疗作用,受到食客热捧。

突出鲜美,保留原汁原味

芦苇笋贵在天生,苗粗壁厚,清香脆嫩、润滑柔软、鲜美爽口,在洞庭人家当中,有许多种芦笋的吃法,凉拌、清炒、炖煮、下火锅、做熟食皆可,亦可与鱼、肉、鸡、蛋配制成菜。 味派菜园子的这道老母鸡煨芦笋,利用桃源老母鸡的鲜汤,吊出芦苇笋的鲜美即可,不需要太花哨的操作方法,以此保留原汁原味。

以前新鲜的芦苇笋仅在当地可以吃到,如今不一样了,洞庭湖周围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加工产业链,世林食品将刚成熟的芦苇笋就被运送到工厂里经历一系列加工,洗、蒸、煮、腌制、包装,销往各地,在工业化延伸下,小小的芦苇笋已经成为大产业。

腊八豆炒油渣丨福厨菜品

腊八豆炒油渣 ¥ 69元/份

主丨 主料:腊八豆150克,猪肥膘450克。

配丨 配料:青线椒30克,红线椒10克,青大蒜叶15克,生姜5克调。

调丨 调料:盐1.5克,味精5克,干辣椒粉10克,菜籽油40克,生抽10克,老抽5克。

制丨 制作方法

① 将猪肥膘改刀成片,净锅烧热加入菜籽油,煸炸至酥脆成油渣,捞出沥干油备用 。

② 将青线椒、红线椒、青大蒜叶、生姜切碎后备用。

③ 起锅下入热油,依次放入姜末、青红椒碎煸炒均匀后,加入腊八豆小火煸出香味。

④ 锅中倒入猪油渣、大蒜叶,用干辣椒粉、盐、味精、生抽煸炒入味,老抽上色,出锅装盘。

备丨 备注

食材用量仅供参考,视具体情况自行增减。

制作人

朱湘·福厨

以科学方式进行工业化延伸

腊八豆是湖南省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制作材料有黄豆、花椒、盐等,具有开胃消食的功能。

腊八节的节日食俗,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

以前,腊八豆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制作,只能依靠自然界中的菌种进行发酵,温度、湿度无法把控,发酵时间无法确定,食品安全无法保证。

现在,食品加工企业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利用洁净的控温房模拟出腊八豆发酵最佳的环境,采用科学的方式兼顾产品安全和发酵速度,将这道传统地方名吃进行工业化延伸,规模化发展,将湖南腊八豆风味传到更远的地方。

蒸炒烹炸,腊八豆是湘菜重要食材

在湖南,腊八豆经常与姜和辣椒搭配在一起,姜不仅能够很好的掩盖腊八豆的豆腥味,还能中和大豆的寒性,调味后的腊八豆,成为湘菜的重要的调味品和食材。

腊八豆在浏阳蒸菜中的应用非常多,可以做出一个“腊八豆系列菜品”,比如腊八豆蒸腊肉、腊八豆蒸腊牛肉、腊八豆蒸排骨、腊八豆蒸猪耳朵、腊八豆蒸腊鸭、腊八豆蒸猪血丸子等等。

除了蒸,腊八豆应用最广泛的烹饪方式是炒,腊八豆炒鸡蛋、腊八豆炒油渣、腊八豆炒大蒜等都是独具风味的菜品。

福厨的这道腊八豆炒油渣,是两种食材绝妙搭配的体现。猪油渣带有淡淡的肉腥味,腊八豆的坛香正好可以将其中和,而猪油渣的自带油脂又可以让腊八豆味道更加丰腴。

原标题:《4道人气热销湘菜,下饭王,毛利还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