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暑 | 高能警示,深圳这六大“毒物”要小心!

2023-07-07 0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南兆旭 深圳发布 收录于合集 #节气深圳 44个

今日,小暑。

小暑之后,进入伏天,深圳开始了一年里气温最高、降雨量最大、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充足日照和降雨的滋养下,各种生命到达了一年里最饱满、艳丽、令人垂涎欲滴的境界。

·

但诱惑之下,危险也随之而来。深圳疾控中心疾病风险预报,2023年7月5日至7月11日

深圳毒蘑菇中毒风险为“中”

在深圳,2万多个物种,数百上千亿个生命,编织了复杂而精妙的互联网——

食物链

食物链里的深圳。每一种觅食的生命,同时也是另外许多种生命的食物。

所以,每一个生命获得营养的同时,还要处心积虑地避免沦为食物,其中最有效的自卫办法之一,就是——

让身体产生某种毒素,

给天敌带来痛苦和死亡。

在这里,给大家列出深圳的6种毒物——

剧毒的致命鹅膏菌,又称致命白毒伞。毒素对肝脏和肾脏有剧烈的伤害。鹅膏菌的外形和我们日常食用的香菇相似,切不可依靠外形来判别蘑菇是否有毒!南兆旭摄

生长在龙岗儿童公园里的欧氏鹅膏,是专门攻击肾脏的“致命杀手”。带着家人、孩子在公园野外采食蘑菇,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刘美娇摄

广东“头号毒王”的白毒伞,50克就能夺走一个成年人的命。《第一现场》摄

2020年,盐田有一家3口采食致命白毒伞,全部被送进ICU抢救。赶来照顾3人的女婿无奈地说:“医生说了,三个人的治疗,可能要准备百把万。实在不行就卖房吧。”

常年温热的深圳,菌菇四季生长,已记录的各种菌菇超过100种,形态多样、丰腴诱人——

·

菌菇实际上是大型真菌的子实体,承担着孕育孢子、繁衍种群的责任,拥有致命的毒素可以阻止大型动物取食,所以,我们应该知道——

其实,防止中招的办法很简单,面对野生蘑菇——

不采!不买!!不吃!!!

钩吻是深圳最毒的植物,它体内所含的生物碱——钩吻素是效力强大的神经抑制剂,中毒后心跳和呼吸会逐渐放缓,严重的会因为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周小兜绘

钩吻的花。钩吻是貌不惊人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只在黄色花朵开放的季节,才会显现一丝亮色。南兆旭摄

钩吻结着钩状的果实,毒性遍布全身,根、茎、枝、叶、花都有毒。南兆旭摄

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神农尝尽百草,为百姓发现了五谷和草药。他有一副透明的肚肠,能看见自己吃到腹中的东西。有一天他吃下了钩吻,眼看着自己的肠子断成一截一截,命丧黄泉。因此,钩吻也被人称为断肠草。

金银花。人们误食钩吻(断肠草)的原因大多是把它误认为金银花。南兆旭摄

银环蛇不仅是深圳动物中的“毒王”,也是整个中国最毒的蛇。被银环蛇咬伤后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昏昏欲睡。毒素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导致呼吸麻痹,死亡率极高。南兆旭摄

万幸的是,银环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在深圳,罕见伤人的案例。南兆旭摄

无毒的细白环蛇。银环蛇黑白相间的图案传递着“我身怀剧毒”的信息,被好几种无毒蛇模仿,借以蒙蔽天敌,保护自身。由此可见银环蛇的毒性之强。阿鹏摄

白唇竹叶青是深圳数量最多的毒蛇,伤人率也占第一位,毒性弱,没有致命记录。南兆旭摄

白唇竹叶青独特的感官。蛇的舌头末端分叉最为敏感,不断地把舌头伸出口腔外,就是通常说的吐信,是在收集气味分子。南兆旭摄

果马蜂。蜇人蜂大多是群居的蜜蜂、胡蜂和马蜂。南兆旭摄

每个人对蜂蜇的反应因体质而不同,从蚊子叮咬的疼痒到钻心的疼痛都有。蜂蜇后如果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痉挛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守护和喂养幼虫的印度侧异腹胡蜂。南兆旭摄

群居而筑巢的蜂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它们成群结队地攻击侵入者。如果不小心触动了蜂窝,首先保护好身体的裸露部分,特别是头脸与颈部。如果地形危险,抱住头颈,原地蹲下或趴下。

请记住:在危险地形中慌不择路奔跑带来的危险远比蜂蜇大得多!

原生地在南美的红火蚁是深圳最具危害的入侵生物,是攻击性极强、带剧毒、能致命的毒虫。深圳有大量红火蚁对人的伤害记录。南兆旭摄

红火蚁叮咬后,会引发剧烈灼热感,局部皮肤会有红斑、水泡、硬肿。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人呼吸困难,痉挛,昏迷、抽搐,甚至导致死亡。

在公园、郊野游玩时,一定留意避开红火蚁这样的巢穴。

在深圳,还有许多动植物有着并不致命的毒性——

·

对动植物来说,让身体产生某种毒素是一种最有效的化学防御方式,它们的“独门毒技”提醒我们:

在高度都市化的深圳,人类培育养殖的动植物已经能满足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需求,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全——

不建议随意采摘食用

任何野生植物!!!

也不建议捕捉猎食

任何野生动物!!!

原标题:《小暑 | 高能警示,深圳这六大“毒物”要小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